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清遠建地鐵,可行嗎?

2014年06月27日09:04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清遠建地鐵,可行嗎?

  清遠擬建地鐵?6月13日,《清遠市城市綜合交通專項規劃》在清遠市城鄉規劃局網站進行批前公示,其中有清遠擬建地鐵的公共交通規劃。

  據悉,規劃有2條地鐵線,形成“十字形”骨架網:1號線南北向,沿規劃清輝路布設,串聯漂流景區、職教基地、燕湖新城和長隆旅游度假區,遠景預留至廣州通道﹔2號線先東西后南北向,沿富強路-清遠大道布設,串聯清新區、老城區、清遠城際站、燕湖新城和清遠高鐵站。公示期截止7月12日,規劃期限至2030年。

  該地鐵線規劃引起了清遠市民街頭巷尾議論。上周五,清遠市市長江凌在參加的微訪談中還就此事做出了正面回應:政府將不作傾向性的意見,需要專家、市民跟政府共同去研究,最后得出一個比較科學的結論。

  那麼清遠建地鐵究竟可不可行?為此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一些城市專家、市民。

  地質條件是否允許?北江下游,水位高,溶洞多

  清遠市社會和科學聯合會專職副主席鄒錫恆認為,建地鐵投資很大,在清遠建地鐵首先要考慮的是地下地質情況。他說清遠屬於石灰岩地貌,又屬北江下游,地下水位高,地下溶洞比較多,還要過1公裡寬北江,建地鐵需要克服比一般城市更高的技術難題。

  在鳳翔大道以東開發某項目的一房企老總向記者証實,這個片區地下溶洞很多,由於前期地下勘測工作時所請的勘測單位技術疏忽,導致做地基時,發現溶洞很多,倒灌泥漿將溶洞封住花了幾百萬元,還延長了半年多工期。他說不光他們一家,很多樓盤都遇到這種問題。

  對此,清遠市市長江凌在上周五微訪談時也承認,“清遠地質條件非常困難,清遠市區下面都是一個個溶洞,要建地鐵,會碰到這些實際的困難”。因此,就這些問題會充分論証,邀請專家和一些對這方面有興趣、有研究的市民共同參與,確定一個更科學的城市規劃。

  建地鐵能解決哪些問題?清遠更宜居,出行便捷性,更好與廣州對接

  市委黨校副校長、廣東省社科院清遠分院副院長黃榮茂認為,從未來城市發展趨勢看,建地鐵是需要的,2條地鐵線規劃在城市南部和東西走向的中軸位置,可以加快市內和市外交通連接,和提高城市交通運力。

  城市規劃專家、暨南大學教授管理學院教授胡剛分析,地鐵在軌道交通中,速度快,載客量大,他觀察了兩條線規劃的線路后認為,南北向的1號線與黃騰峽景區、清遠長隆景區連接,遠景與廣州連接,2號線與武廣高鐵清遠站連接,除了考慮到清遠市內交通便利性外,還長遠考慮和廣州對接問題,“方向是好的”。

  鄒錫恆分析,清遠發展是按照振興粵東西部發展要求進行的,地鐵線和廣州地鐵能夠連接起來,無疑對南融戰略起到很好作用。同時對清遠宜居城市的便捷、舒適而言增分不少,“因為地鐵少有排污,也是一種軟實力”。

  清遠與花都交界地段一樓盤負責人認為,如果能和廣州連接起來,清遠南部區域完全融入廣州,名副其實成為廣州一部分。

  建地鐵劃不劃算?投資與回報能否對等需論証

  鄒錫恆認為,地鐵投資很大,必須考慮回報率。“即使清遠市中心未來有規劃的130萬人口,地鐵對地面交通有很大緩解問題,但靠這點人流,幾十億上百億投資投下去能否實現回報?”他認為,近期和中期,如果建地鐵難度比較大,從市場化運作來說,是否會出現投資和經濟回報不對等事情,必須在各個環節要有充分論証。

  對於建造成本問題,胡剛告訴記者,地面和地上軌道交通建造成本有天壤之別,一般地鐵比輕軌建造成本高出3到5倍。對此,江凌在上周五微訪談中有清晰認知:地鐵的建設投資非常大。

  “倒回幾年看,清遠建輕軌是遙不可及的,地鐵現在還遙遠,但未來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尤其和廣州互聯互通需要軌道交通對接。”黃榮茂分析,清遠建地鐵有沒有投資價值是另外一個問題,現在沒價值未來可能合適。

  城市人口容量是否具備?建或不建,需提前預留發展空間

  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認為,目前地鐵較多的城市主要在北上廣,許多省會城市沒有地鐵或者很少,清遠現在市區人口容量不大,幾十萬人城區暫時難以維持地鐵運營。鄒錫恆也認為,即使能達到未來規劃的130萬人口,靠這點人流,能否撐起幾十億上百億投資回報也值得考慮。

  不過,對於該規劃,暨南大學教授胡剛還是認同的,他認為軌道交通是未來發展趨勢,兩條線路規劃是有必要的,“在規劃學上強調規劃要提前,規劃先做,有控制作用,引導作用。”

  他認為建不建地鐵,可以另議,現在把規劃做好,為城市交通發展預留好空間,“如果不建地鐵,可建有軌電車等成本相對較低的軌道交通。”

  黃榮茂也認為可以先規劃,不著急是否建,先預留好“管道”,否則建好房后再規劃就遲了。他還認為從大的城市圈互動互聯考慮,要把廣佛未來連接起來,清遠需要發展多種類型軌道交通。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陳步上

  策劃:程君

  ■專家建議

  城市規劃專家、暨南大學教授胡剛

  清遠更適合有軌電車

  胡剛認為,清遠有必要建軌道交通,但應該建什麼樣的軌道交通,他建議建輕軌、有軌電車更合適,甚至BRT公交線。“一方面是考慮造價問題,另一方面是城市容量,即人流量能否承載起地鐵運營?現在廣州地鐵還虧本。”

  他還認為,廣州地價高,清遠地價相對便宜,軌道走地面成本也會比其他地方低,雖然地面運力比地鐵稍低,但足夠解決清遠載客量問題。

  胡剛告訴記者,現在比較發達的佛山,軌道交通主要是走地面,比較省錢,比如佛山用有軌電車將幾個鎮串接起來,清遠有可比性﹔廣州海珠區環島建有軌電車,帶有觀光性質﹔中山建BRT公交線,提高運力,也可解決部分客流量問題。

  清遠市社會和科學聯合會專職副主席鄒錫恆

  有效利用現有交通資源

  鄒錫恆認為,我們在考慮建地鐵時,不能為建地鐵而建地鐵,同樣道理也不能為建高鐵而建高鐵,為建高速路而建高速路。“反過來,應該反思一些問題。我們建這些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僅僅是為了方便外出,思路就有問題,而是應該為了清遠吸納外部的資源,為清遠利益服務,以此發展清遠,這才是作重要目的。”

  他說現在急需要做的,一是市內現有交通網絡、配套完善布局。“市區公共汽車非上下班時,空載率很高,即使上下班時段也有一些公交車沒有滿員。

  二是有效利用現有的交通資源。他認為,武廣高鐵清遠站通車多年,但是比起韶關、湖南的郴州、衡陽由高鐵帶來的效應,清遠市區、英德似乎並沒有帶來高鐵經濟。“這麼多年,到高鐵站路面快速交通線還沒有建起來﹔高鐵通了,深圳到清遠一個小時,開車3個小時,為何旅客卻不坐高鐵過來?多了兩三個小時多了多少消費……一句話,需要反思如何做好清遠高鐵經濟文章。”

  此外,鄒錫恆認為,清遠離中國三大機場之一的白雲機場很近,全程高速隻要1個小時車程,但空港經濟效應沒有發揮出來,因此他認為需要反思,比如可以謀劃建一個30公裡的快線,以機場為依托,發展世界旅游目的地,發展高新產業,以空港連接世界各地。

  ■網民微觀點

  @王sir:廣州到偏遠的雲浮隻要3個小時,清遠離廣州這麼近卻要90分鐘﹔雖然有高鐵,但市區開車到高鐵站都需30分鐘。因此,現在重要的是把外部交通對接好。

  @北江魚:清遠現在這麼小,自駕車,繞全城轉一遍,也就一個小時,地鐵是不是適合,建議好好論証下。

  @瑩瑩:錢是關鍵問題。我記得萬科在東莞一個項目,開盤就打地鐵牌,現在樓盤都建到第六期了,地鐵還沒建好。東莞說地鐵建了好幾年了還沒建好,就是沒錢,成本太高,回報時間太長。

(來源:南方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