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6日08:39 來源:南方日報
許水林。
■莞商代表談
57歲的許水林是廣東水霖集團董事長,也是東莞世界莞商會的會員、塘廈民營商會副會長。在他的辦公室牆壁上挂著一幅寫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的書畫。這句詩詞,似乎符合著許水林目前人生的經歷。他告訴記者,他的成功應得益於這個時代的發展,得益於塘廈的發展。而他當作一輩子事業的水霖學校,也是得益於塘廈越來越好的營商環境,才能順利地越做越大。對於未來的水霖學校與塘廈的發展,處於半退休狀態的他說,事業交給孩子們去打理。“我看好他們,也看好塘廈。”
好漢不提創業難
“當初什麼事都干過啊!”面對記者問起他的創業史,他呵呵地笑了起來:“1980年我來到塘廈林村的一家工廠做工,當時還叫大隊,吃的還是大隊糧。當時的工資是45斤糧票、2斤豬肉票、兩斤花生油。”
真正讓許水林有了轉機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那時塘廈開始引入外資企業,由於塘廈地處丘陵地帶,很多地方都是小山包,而許水林這時正在林村管理企業工兵團。“當時小山包挖不動,我們就拿炸藥炸。塘廈的許多地都是我炸出來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塘廈的發展和許水霖有很大聯系,“塘廈的發展是我一草一木看著的。”說到這裡,許水霖臉上帶著些許驕傲。
這個時候,讓許水林看到了商機,搞建筑、建工廠。“現在我都記得哪些工廠是我建的,”如今在138工業區的很多工廠都在許水林的手下建成。他還記得當初138工廠第一次招商建工廠,是他開著吉普車去為當時的台商探路,為台商搭起開工儀式的牌樓。“如果沒有那個時代,我不會有今天成果。”許水林說。
環境造就了水霖
從建筑行業轉向教育行業,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次高風險的挑戰。許水林也不例外。他說,他是把教育當作一輩子的事業來做的。言外之意,做建筑,隻為了更好的做教育。
說起辦學之初,許水林十分感慨,資金也是一大困難。他說,當時在校車的配備上,他沒有充足的資金購買車輛,但為了設施齊全,他隻好採取租用的辦法。更大的困難來自辦學的經驗及對政策的理解,“建好了教室還要建宿舍、建好宿舍還要建操場、建好操場還有綠化……”這時他隻能把求助的方向瞄准了鎮府相關的職能部門。在鎮相關職能部門幫助下,現在的水霖學校已成為東莞市規模大、設備完善的民辦窗口學校之一,有師生6000余名,多媒體設備教室130間,功能室130間,男、女學生公寓各兩棟,教師住房450多套,還建有天文觀象台、校園電視台、校園網、閉路電視和監控系統、藝術體育館、足球場、標准塑膠跑道等各種配套設施。
許水林向記者透露自己辦學校的初衷,是因為東莞的外地人口多,他看到許多外地人的小孩沒辦法讀書,因此他才創辦了學校。對任何國家而言,教育都是基礎。“想賺大錢肯定不搞教育,搞教育是賺不到什麼錢。”許水林說,“一步一步來,不要有什麼保留”。
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把學校繼續發展下去,因為這是他一輩子的事業,因為他看好這個事業的始發地,正如他看好自己的子女一樣。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