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6日08:32 來源:南方日報
筆者25日從廣東省檢察院了解到,今年1—5月,廣東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毒品犯罪案件6105件7508人,同比分別上升15.95%和17.13%﹔提起公訴6998件8592人,同比分別上升41.77%和44.21%。從今年一季度情況看,廣東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犯罪案件呈捕受案數已位居各類刑事案件第二位。
省檢察院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從檢察機關辦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情況來看,廣東毒品犯罪主要呈現一些新特點。尤其是犯罪團伙化和家族化特征比較明顯,有家長為逃避懲處,攜帶未成年兒童,讓其運毒,被警方抓獲后,便栽贓未成年子女。
南方日報記者 趙楊 通訊員 粵檢宣
快遞運毒
已成常見運毒手段
“原來快遞運毒是個新聞,但是現在快遞運毒已經成為一件很常見的作案手段了。”該負責人說。例如,從2010年10月至今,東莞市檢察機關共受理移送審查起訴利用物流渠道,以郵包投遞、航空快遞、物流托運等方式走私、販賣毒品犯罪案件8件22人,“快遞物流成為毒品運輸的新選擇”。 他說,該類案件犯罪嫌疑人藏毒手法多樣且隱蔽。有的外籍販毒人員通過結交中國網友,讓其代收夾藏毒品的國際包裹,然后通過民營快遞公司流轉﹔有的在相機支架中夾帶毒品,從境外快遞入境運毒﹔有的在女士高跟鞋跟中藏毒,再以快遞方式向境外運毒。
隨著通信手段的多樣化,犯罪分子之間的聯絡手段也變得多樣。該負責人說,毒品犯罪中,犯罪分子大多利用現代化通信工具進行聯系交易。在使用通信工具時,部分毒品犯罪骨干成員均有兩部以上移動電話,並且使用移動、聯通、電信等多個、多種卡號,不定期更換,交替使用。有的還專號專用,有單獨與上線聯系的卡號,有專門與下線聯系的卡號,相互間也多以綽號相稱。在通話內容上用語隱蔽,多使用“隱語”。通話中從不涉及准確的數量和明確的地址,行動詭秘。
制毒場所
常選在果園魚塘邊等地
“毒品犯罪組織化、復雜化、隱蔽化也是毒品犯罪的一個重要特點,”該負責人說,犯罪分子往往並不滿足於單純的販賣或運輸毒品,而是制運販一條龍運作,因此犯罪呈現組織化、復雜化趨勢。
他介紹說,犯罪組織成員一般都比較多,分工明確,原材料進貨、加工、販賣甚至運輸都有專人負責,單線聯系,成員往往難以窺得組織全貌。制毒場所也常常選在果園、魚塘邊、貨場等地並經常變換,而毒品的原料來源、制毒地點、販賣流向則往往涉及不同省市,甚至有與境外人員勾結,交流制毒工藝、流轉毒品的行為。“這都讓偵破工作進展困難,涉毒人員難以抓獲,進而對案件的審查起訴造成較大障礙。”
“涉案毒品種類也日趨繁多。”該負責人說,伴隨著制毒操作簡單化、制毒流程簡易化、制毒方式多樣化的特征,毒品種類以及毒品數量均得到了巨大的“升級”。海洛因、冰毒等毒品雖然依然佔據重要比重,但氯胺酮、尼美西泮、嗎啡、麻黃鹼、MDMA等毒品的種類也日漸增多,“豬肉”、“飛仔”、“K粉”、“搖頭丸”等稱謂逐漸成為高頻率的關鍵詞。
該負責人還表示,毒品犯罪往往與非法持槍等犯罪行為相連。犯罪分子不僅具備一定的反偵查能力,而且往往配有槍支,試圖負隅頑抗。例如,清遠市4件毒品犯罪案件中就有2件涉及非法持有槍支,反映出毒品犯罪分子極大的社會危害性。
被訴未成年人
2013年至今年5月有807名
該負責人說,近年來,毒品犯罪的團伙化和家族化特征比較明顯。毒品交易能獲取高額非法利潤,部分地區把販毒作為省時省力的“脫貧”方式,因此,毒品違法犯罪呈現出“家族化”的趨勢。犯罪分子往往通過親友圈子,不斷拉人入伙,形成一個個家族式的毒品犯罪團伙,團伙成員多以家族成員為主,以年輕人居多,既有夫妻搭檔,也有兄弟配合,還有叔侄結伙,且“運、販、制、吸”一條龍,呈現明顯的團伙化和家族化特征。在惠州市的許某福、許某華等人販賣、運輸、制造毒品一案中,“11名被告人之間,不是夫妻、兄弟姐妹,就是岳父母與女婿,一個家庭一起被判刑”。韶關市雷某雲等6人販毒案中,雷某雲及其父親雷某國均參與犯罪﹔孫某榮、何某珍案中,二人是夫妻關系﹔李某軍、趙某華案中,犯罪分子李某軍和李某清是叔侄關系,鄺某、李某能、歐某林三人是表兄弟。
該負責人還透露,2013年1月-2014年5月,全省檢察機關起訴涉毒未成年犯罪646件、807人,判決541件、666人。今年前五月與去年前五月相比,起訴人數上升37.2%。他說,一些未成年人由於不能很好的把持住自己,參與到了制毒、運毒、販毒的活動。“當然也有一些未成年人,因為其全家都在從事與毒品相關的工作,他自己也難以幸免。”他說,還有的家長在運毒的時候,使用各種手段把毒品藏在自己未成年子女身上,一旦被查處,便稱不是自己所為,將罪名嫁禍給自己的子女。“對此行為我們必將嚴懲。”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