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端午節,有人讀《離騷》嗎?

2014年06月26日05:43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端午節,有人讀《離騷》嗎?

  我決定一個人把這個端午節搬到玄武湖去過。

  都說這端午節是為紀念詩人屈原,可如今人們除了吃粽子,挂艾蒿,賽龍舟,怕是很少有人願意去想屈原與《楚辭》,想他當年憤而作《離騷》。70年代大陸首次公開放映香港拍攝的影片《屈原》,作為文藝青年的我,曾有一天候在影院連看了早、中、晚三場,就為了能搶先學那些繁體字打出的字幕,會唱那首詠物述志的《桔頌》……后入大學中文系深造,每每再翻讀《楚辭》,屈原自是我內心仰視的一座豐碑。

  這是個涼爽宜人的端午節,玄武湖游人絡繹不絕,我尋到湖畔一處僻靜地,預備以自己的方式祭一下這位民族的詩魂。而紀念一位偉大的詩人,我以為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專注地誦讀他那不朽的詩篇。

  我帶了兩本書來,一本大開本的英語書,預備溫習所用;一本《中國歷代文選》上冊(內中有屈原的《離騷》),我要在湖畔朗讀給水中或天上的屈原聽。

  我還帶了酒,先敬屈原大夫!站在延伸到湖水裡的木塌上,斟滿一杯酒心說:左徒大人,當年報國無門遇昏君,理想破滅情懷抑郁,縱身一躍留芳千古,不知在水一方或是天上可好?待我把酒臨風誦讀《離騷》你聽……

  就這樣我打開那本《中國歷代文選》上冊,翻到屈原的《離騷》,沒讀下來幾句,舌頭就像打了結,怎麼也流暢不起來,除了結結巴巴,就是打頓翻眼睛,天啊!遇到不認識的字我是不敢讀半邊的,唯恐屈原在天上看著發笑,可不認識的字怎麼越來越多?我開始心裡發慌囧得冒汗。記憶中古文功底不錯的我曾是能讀《離騷》的呀?

  無奈之下隻得換下一篇《湘夫人》,該篇出自《楚辭》中的《九歌》,《湘君》、《湘夫人》都極具浪漫主義的色彩,優美的詩句曾經是我最愛“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還是不行,接下來幾乎每句中都有我不認識的字,當然你可以借助注解中有的注音往前,但試了一下卻難以為繼,這樣的摸索、停頓令你感覺頻頻受挫無比沮喪,正桀紂著呢!手機響了,朋友問:節日愉快!人在哪裡?我悶悶答:正在湖畔丟人哪!你能讀《離騷》嗎?不等回答,惱羞成怒的我關掉了手機。

  我不死心又翻到中學就學過的《哀郢》、《國殤》,一樣的讀不下來,這都是自己曾經會背誦的呀?如今我竟不認識她們了……千古名篇佳作,偉大的詩人留下的文學史上的瑰寶,我竟然連一篇都讀不下來了,有何臉面說“端午節快樂!”

  我望著湖水發呆……半個多小時過去,我一定想了些什麼。一定!

  好吧,我順從自然法則,放下了手中的《中國歷代文選》,我看不見自己臉上的表情,但我看見自己的手痙攣似地顫動了一下。

  我捧起帶來的英語書,一口氣從第1課讀到了63課,流暢似行雲流水,連樹上的鳥都俯沖下來尖叫祝賀或者是抗議?是的,沒錯,一個學中文出身的人,她已經不能讀楚辭誦《離騷》了,卻把個英語讀得像回事了。我是怎樣的驚駭,這算不算舍本逐末數典忘祖?

  幾次境外旅行遭遇不能說英語的尷尬如芒刺在背,半年前我發奮一定要攻克拿下英語!我希望某一天再度出現在異域風情的他鄉,我能優雅地說著英語走進塞納河畔的左岸咖啡館,靠在畢加索發過呆的窗前,或坐在薩特寫作的桌邊與法國藝術家相談甚歡……

  如果老外用英語問我:你知道中國的屈原嗎?

  我會用英語驕傲地答:Yes.ofcourse!(是的,當然。)

  如果老外再問:你能用英語朗讀他的《離騷》嗎?

  我將要如何作答?上帝!這個遐想中的問題不覺令我心驚肉跳,悲從中來……

  湖水浩浩蕩蕩,快艇、游船競相穿梭,岸上綠樹濃蔭繁花似錦,游客、市民拍照的、健身的、釣魚的、低頭微信的,不知可有會讀楚辭者?那些如我一般曾在中文系鑽過故紙堆的,你還能朗朗聲中讀《離騷》嗎?

  魯迅曾說,“《離騷》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后人驚其文採,相率仿效”(《漢文學史綱要》),而今我們還有願仿效的麼?魯迅也不知今天的“后人”,更願仿效的乃炒房、購豪車、留學海外……就連年過半百的資深書虫我都啃起了英語!

  悲夫,屈原大夫!除了將你這嘔心瀝血的詩篇汗顏地還給你,我還有什麼別的選擇?凝重、愧疚、自責、惱怒、悲涼,五味雜陳泛起在心裡,我拿起那本《中國歷代文選》奮力投擲進湖中……

  曾經的中文系的你,還能讀《離騷》嗎?

(來源:重慶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