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同心兄弟”宿舍的故事

2014年06月26日04:0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同心兄弟”宿舍的故事

黃冠(左三)和他的“同心兄弟”下課一起回宿舍。 吳珊攝

  湖北大學哲學院,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6年來,賀方、劉偉、曾燦、李慧峰、閆然、張訓、周著7位同學一起照顧雙腿殘疾的黃冠。

  從大一到研二,6年求學路,他們一起走過,相互照顧、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大家都親切地稱他們是“同心兄弟”、湖大“琴園風雲學子”。“6年中遇到數不盡的困難,幸運的是,我身邊有同心兄弟。”黃冠感慨,沒有同學們的支持和幫助,自己或許早已放棄了學業。

  照顧黃冠成為習慣

  初見黃冠,微胖,拄著拐杖,閆然扶著他,笑呵呵地走到記者面前。

  “你狀態看起來不錯嘛!”

  “還行。以前,我可沒這麼樂觀。”黃冠笑說。

  小學6年級,黃冠因車禍雙腿落下殘疾,右腿無法長時間站立,沒人扶著,容易摔跤。受傷的膝蓋不能長時間彎曲,他連輪椅都不能坐。

  身體上的不便,並沒有影響黃冠的學習。2008年,他考取湖北大學哲學系。爸爸很擔心,想留下來陪讀,黃冠拒絕了,“想自己一個人試試”。

  開學第一天,黃冠獨自去食堂吃飯。短短幾百米的路,摔了七八次還沒到。這時,室友劉偉、曾燦扶起他,送上熱騰騰的飯菜:“以后帶飯、打水這些事就交給我們吧。”

  “報到那天,媽媽看到黃冠的情形就叮囑我,一定要多幫助、照顧他,同學之間要相互關照。”劉偉說,大學四年,帶飯、打開水、取快遞、買東西,“照顧黃冠已經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

  剛進校,大家對校園環境都不熟悉。曾燦和劉偉已經把地圖查清楚了——超市在這裡,裡面有黃冠需要的生活用品﹔計算機中心在那裡,黃冠想上網得去那裡交費﹔琴園風景不錯,有空時可以帶黃冠去逛逛……室友們的細心照顧,溫暖了黃冠的心。

  正式開課后,接送黃冠上課的任務由會騎車的曾燦一人承擔。大二時,曾燦轉專業離開了寢室,住對面的賀方攬起了接送黃冠的活。一天,他載著黃冠去晒太陽,自己在旁邊打籃球,意外受了傷,眼角撕裂,牙也磕掉了,血流不止。為了不耽誤黃冠上課,賀方只是簡單地處理了一下傷口,忍住痛,咬咬牙,仍然堅持先騎車把他送到教室,才去醫院。

  班主任倪霞說:“本科四年,黃冠從來沒有缺過課。”

  “我和他們,勝似親兄弟。”黃冠感動地說。

  同班同學介紹,兄弟們常常扶黃冠去操場鍛煉,慢慢地,他發現有些困難是可以克服的﹔還帶他去東湖游玩,讓他與同學們一樣看風景﹔和他聊天,讓他感受到生活原來可以如此快樂。

  “同心兄弟”愛心接力

  本科畢業,賀方找到了工作,黃冠、李慧峰、張訓考上了本院研究生。“黃冠怎麼辦?”李慧峰拍著胸脯跟離校的兄弟們保証:“放心,黃冠交給我!”

  考慮到黃冠上下樓不方便,李慧峰放棄光線好、更舒適的高層寢室,多次到學校后勤中心申請,要求和黃冠一起住在潮濕、陰暗的1樓﹔怕黃冠坐車受顛簸,選擇走沒有減速帶的路,情願多繞路。主修西方哲學的李慧峰,卻和主修倫理學的黃冠選修了同樣的課程,避免上課時間發生沖突。“以前,上課都是邊走邊吃早餐。現在,我必須在寢室吃早餐,然后載黃冠去上課,下課也是先送他,再去做自己的事情。”李慧峰說,自己的作息時間完全是按照黃冠的作息時間制定。

  7位同學各有分工。住7樓的閆然,每天的任務就是給黃冠帶飯和打水,一天上下好幾趟。黃冠說,給他打電話最多的是閆然,發短信最多的也是閆然,“吃了沒?”“想吃啥?我給你帶。”“要不要去超市?我帶你去。”……

  和黃冠一樣身體不便的張訓,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幫助。同病相憐,更容易交流,有時,黃冠一個眼神,張訓就知道他在想什麼。黃冠也被張訓的堅強自立感動了,“我曾經自怨自艾,抱怨上天不公,張訓用行動讓我獲得了直面挫折的勇氣”。

  求學6年,黃冠和兄弟們的感情日漸深厚。生活和學習中,兄弟們相互關照,黃冠的自強不息也鼓舞著兄弟們。

  黃冠的成績一直在系裡名列前茅,每當同學們有問題請教他,他都會放下手上的事,耐心解答。閆然本科畢業后“北漂”一年,快節奏、壓力讓他喘不過氣來,黃冠經常打來鼓勵電話,一年后,他又考回母校讀研。劉偉第二次跨專業考研時,備考十分辛苦,黃冠經常幫他搜集考研資料,考研成績一出來,比劉偉還急著查分數。擅長計算機、動手能力強的黃冠,還經常接受老師和同學相托,幫忙制作精美的PPT、解決各種電腦難題,甚至修補寢室的桌椅等。

  “黃冠的寢室總是聚集著很多人,總是充滿歡歌笑語。”學弟周著羨慕地說。

  “倫理學最生動的教材”

  幫助黃冠的不僅僅是同學,還有學校和老師——管理哲學課的教室原本定在4樓,任課老師馮軍擔心黃冠和張訓上下樓困難,寫了好幾份材料,向學校申請將教室調到了1樓﹔黃冠常常和阮航老師討論問題,阮老師多次直接跑到寢室與他交流﹔每年學校評選助學金,黃冠總在其中。

  哲學院黨委副書記余燕說:“院裡給予了黃冠更多的關心和幫助。這6年,我看著黃冠和他的兄弟們一路走來,很不容易。”

  “這群孩子從不認為自己做的事有什麼了不起。他們認為,大家是室友,這是應該做的。正因為這樣,更難能可貴!”哲學院黨委書記萬明明介紹,劉偉、閆然、李慧峰等日復一日堅持幫助黃冠,讓人感動﹔黃冠自立自強、奮發向上,讓人動容,“最重要的是,黃冠和他的室友都擁有陽光的心”。

  哲學院院長戴茂堂告訴記者,“同心兄弟”的故事充分體現了學院倫理學教育的成果和學校“日思日睿,篤志篤行”的校訓,“這種超越了血緣親情的博愛、大愛,就是倫理學道德課堂所講的人格自由選擇的精神和魅力,同心兄弟的故事將作為倫理學最生動的教材”。

  “同心兄弟”的故事,感動著湖大師生。研究生院組織各學院研究生代表召開座談會討論,300多個本科班級開展主題班會學習他們的事跡。文學院大二學生小杜說:“如果黃冠學長繼續留校讀博,接送和生活問題由我們承擔。”

  “自我、沒有責任感、情感淡漠,是社會對90后大學生的一些指責之詞。可是,從黃冠和他的室友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湖大副校長楊鮮蘭認為,“同心兄弟”展現的相互友愛、團結互助精神和質朴、真摯的同學情,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善良純朴的本質,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報記者 夏靜 光明網記者 張晶)

  短評

  當代大學生的精氣神

  夏 靜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恆。湖北大學“同心兄弟”的故事,讓人感動。

  榜樣的力量,源於良好的校園文化和家庭教養。黃冠等8位同學家庭背景各異,但他們的理想、追求是一樣的,面對有困難的同學、室友,心中充滿關愛,生活中相互幫扶。

  有人說,現在一些大學教授上課像開會,手裡夾著公文包,一下課就不見人影。而湖北大學哲學院的老師課外經常與學生在一起,呵護、關愛學生,值得學習和倡導。

  “同心兄弟”的樂於奉獻、崇德向善,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示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代大學生的精氣神,更看到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竭動力。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