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大學生果蔬上市了!

2014年06月25日08:39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大學生果蔬上市了!

水果玉米團隊初嘗“豐收的喜悅”。 王雲 攝

黃健文正在採摘草菇。楊霞 羅麗娟 攝

鐘滿成正在採摘秋葵。楊霞 羅麗娟 攝

  盛夏的清晨6︰00,天已亮透。民眾鎮新建村的大學生創業農業孵化基地開始忙碌起來。經歷3個月的耕種之后,首批生長周期較短的果蔬產品已經開始陸續成熟。目前,包括草菇、鮮食玉米、秋葵等項目都已開始上市,農業創業孵化基地產品開啟了“舌尖上的旅程”,而“書生農民”們也開始直面從田野到市場的考驗。

  南方日報記者 羅麗娟 孫嘉琳

  實習生 謝小碟

  10余畝大棚開始投用

  隨著首批果蔬產品的上市,農業創業孵化基地的大棚項目也開始投用,共計10多畝。

  根據規劃,首期入駐項目有部分將重點項目放在大棚基地方面,“比如靈芝、石斛等種植,就需要相對容易操控的生長環境。所以條件允許的話,我們也希望能夠盡快啟動大棚基地項目。”

  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已有部分項目負責人開始在大棚內除草平地。不過,也有不少項目負責人表示,大棚的設計有些不適應當地的環境:“比如要有天窗的設計,不然在這種高溫天氣下,不適合植物生長,可能要秋季會適應一些。”創業者反映,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就大棚設計的完善給予支持。

  擬建電商平台開拓銷路

  “創業之后發現,下田重地很辛苦﹔收獲了之后,又發現找銷路比種地更辛苦。”農產品種出來之后,“書生農民”們開始面臨銷售的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已經收成的水果玉米、秋葵和草菇項目負責人所採取的銷售渠道有幾種方式:酒店直銷、個人微信平台熟客營銷、市場擺攤零賣,還有少部分走網絡銷售渠道。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銷售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草菇項目負責人黃健文說,“一個是要找消化優質產品的客戶比較難,另一個是我現在基本是自己採摘自己賣,佔用的時間很多。”

  不過,大部分80后創業者都考慮過網絡銷售的前景,並不約而同將這一渠道視為未來規模化生產后的主營方式之一。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目前相關科室計劃搭建基地的網絡銷售平台。“目前正在找比較合適的合作對象推進。”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提供創業平台的角度來說,創業者自己體驗、突破銷售難題也是創業過程必經的難題,我們更多的是提供方向和搭建平台。”

  ■新品秀

  水果

  玉米

  種植周期:

  70天

  種植規模:

  2畝地

  投入成本:

  3700多元

  團隊:

  3名媒體人

  數量達預期 果實欠飽滿

  收獲

  “第一批收獲的200多斤玉米基本上隻有不到一半真正送到市場上銷售,剩下的一半大部分送給親戚朋友嘗鮮,其余的不得不淘汰,次品率比較高。”種植水果玉米的孫婷以前完全沒有接觸過農業,第一次嘗試種植,對水肥的控制不太理想,因此新品種的玉米賣相欠佳,在市場上銷售競爭力不強。不過,初嘗收獲的滋味讓他們都很興奮。

  水果玉米的種植過程主要當地的農民負責管理,團隊成員每周都會到基地去觀察玉米的生長情況,與聘請的阿姨商量下一步的工作。“種玉米投入比較低,成本主要都是人工,我們請的阿姨每天工資是100元,她工作之前會先打電話和我們溝通。”孫婷說。上周,團隊收到阿姨的電話說玉米已經成熟,於是上周五他們就趕到基地和阿姨一起收割。

  開始的時候,他們要求阿姨使用有機肥,盡量不用農藥,但發現效果並不理想,長出來的玉米不夠壯實,虫害問題也較為嚴重。看著現在賣相殘缺的玉米,她感到有點糾結,如果要種出賣相更好的玉米,用原來所堅持的有機種植方法將會很難實現:一方面是有機肥不如復合肥效果好,另一方面是虫害將會難以控制,現在的產品也隻能達到無公害的標准。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孫婷和團隊已經聯系了中山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的專家,希望下一季能夠採用更加科學的方法,做好田間管理,保証上市產品的質量。

  門店寄售1/3

  賣相差的滯銷

  銷售

  在收割之前,他們聯系到了在中山市區設有多個銷售點的華農水培蔬菜公司,希望在其門店和攤位寄賣。上周末一連兩天,新鮮出產的水果玉米被送到了南下市場、竹苑市場、庫充市場銷售,以5元一斤的推廣價測試市場反應。

  “華農的工作人員都說我們這個價格賣便宜了,如果賣相好的話能賣8塊一斤。”孫婷說。相比市場上銷售的普通甜玉米,這批水果玉米個頭小,顆粒不夠飽滿,即使味道很好,它的外表卻沒有什麼說服力,於是銷售人員隻能賣力介紹,並給顧客現場試吃。

  直接面對顧客,讓孫婷再次感受到了創業的艱辛:“買菜的阿姨會非常直接地表達她們的看法,很多人會單憑外表懷疑產品的品質。”令她欣慰的是,上市的第二天,一位之前購買了玉米的阿姨經過市場攤檔評價說:“非常好吃!”

  周末兩天,上市的玉米隻賣出240多元,有1/3滯銷,收入並不十分理想,但孫婷卻表現樂觀:“這次只是測試一下市場,賣多少錢不是最重要的。”兩周后,又將會有另外一批玉米成熟上市,孫婷預計第二批的品相會比首批更好。“下一次的產量會比這次大得多,所以我們還要拓寬銷售渠道才行。”她打算收獲前用微信預熱,邀請熟人、朋友一起到田間體驗收割,以此帶動銷售﹔同時多聯系銷售點和批發商,拓寬銷路﹔並且制作更精美的宣傳品,提高產品的吸引力。

  種植周期:12天

  種植規模:6000斤稻草

  投入成本:2萬多元

  團隊:2名公司職員

  草菇

  堅持有機種植品質較普通高

  收獲

  草菇生長周期短,截至目前,黃健文已經收獲了3批。

  “每100斤稻草的轉化率最高有15%,也就是說100斤稻草最理想的收成是15斤草菇。”因為堅持用傳統的稻草種植,黃健文的草菇產量要遠遠低於用棉絮等其他原材料種出來的產品——而對於這種高成本種植的堅持,源於他對草菇品質的高追求。“據我了解,至少整個鎮沒有人跟我一樣這樣種草菇的。”

  付出終有回報,自產品上市后,黃健文的草菇以高於市場普通產品的品質和口感獲得了高度認可。由於草菇在高溫情況下生長速度快,黃健文幾乎每天都要在5︰00起床,直奔基地搶摘。“上午還是圓形的小菇,晚上就‘開傘’了,再出售就沒有價值了。”目前,黃健文和弟弟基本包辦了草菇的採摘和銷售,因長時間暴晒在太陽底下,全身皮膚已被晒得黝黑。

  以供酒樓為主

  但消化量有限

  銷售

  以“純稻草種植”為賣點,黃健文的優質草菇可以賣到18元—22元/斤的價格,比市場價高出六成以上。這其中,酒樓是最大頭的銷售渠道,未消化完的則一般由黃健文和弟弟拉到市場上去賣。

  “整個過程下來,感覺最難的還是銷售。”黃健文說,“現在主要還是靠自己拉業務,看看能不能擴大市場。”雖然高成本的投入沒有讓黃健文卻步,但普通菜市場難以消化相對高價的產品也是他需要直面的問題。“有時候賣20元/斤,問的人多,買的人少﹔如果賣到17元—18元/斤,買的人就多一點。”但這個價格也意味著,黃健文已經沒有多大的利潤空間。

  目前,黃健文和弟弟已經種植了6000斤左右的稻草,約收成700多斤草菇。“收支基本平衡吧,我們投入了2萬多元。”黃健文說,“但就是人工基本是倒貼上去了,基本是白打工”。他透露,未來將利用已經種完草菇的草垛,嘗試有機蔬菜的種植項目。

  秋葵

  種植周期:3個月左右

  種植規模:3畝地

  投入成本:1萬多元

  團隊:3名公司職員

  起早貪黑收摘

  保鮮遭遇難題

  收獲

  因為沒有經驗,鐘滿成團隊在做水泵的過程中設計失誤,導致整個工程重新來過。

  “所以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他指著不遠處雜亂堆放的廢棄塑料管說,“以后有了經驗就會好一些,成本也可以控制得相對合理一點。”

  梁貴華和李鎮華也從來沒有干過農活,夏日的暴晒讓他們三人都脫了層皮。“剛開始的時候,基本回家之后躺下去整個人就動不了了,特別是收摘的時候是最累的。”

  不過,他們對勞動強度無暇顧及,更讓他們頭痛的是秋葵的保鮮問題。“到採摘時節,往往要3點起床去市集把前一天摘下的秋葵賣掉,再開1小時車到基地採摘秋葵﹔下午返回小欖,晚上還要給外地訂貨的客戶發貨。”

  盡管如此,鐘滿成和隊友們還是覺得很滿足:“看到別人接受自己種的東西,感覺很有價值。”

  “我們下一步計劃是看看今年的收成,如果收益還不錯的話打算在附近范圍內找到更多土地,擴大規模去種植秋葵。”創業以后,鐘滿成的收入從以前8000元的月薪降到現在的3000元—5000元,為了兼顧基地的農活,他辭職轉到時間更為自由的保險行業。“剛開始也后悔過,但現在看到收成,覺得自己的選擇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借微信平台做熟客生意

  銷售

  在銷售過程中,鐘滿成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作為推廣渠道,這是目前他銷售量最多的平台。按照目前的行情,150斤的秋葵能在微信上賣出120斤左右。此外,農庄酒樓、小欖花木市場也是他的銷售渠道。

  至今,鐘滿成的秋葵已經收獲到第5批了。剛開始時,曾因為時間估算不准導致收獲的秋葵量大但過老。“后來我們進行了完善,改成3天收獲一批。不出意外的話,一般一個月產10批。”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批需要人工等成本約400元,一批平均收益在600元左右,而目前秋葵的投入約1萬元。“當然,這只是我們最樂觀的估計,排除了雜費支出以及經營不善等不利條件。”據鐘滿成估計,年底可實現盈利。

  除了資金的回報之外,鐘滿成在創業過程中還收獲了很多在農業種植、產品銷售方面的經驗。比如現在提倡無公害蔬菜,他在控制虫害時盡量控制農藥的成分﹔為了配置有機的蔬菜,使用較昂貴的有機肥﹔意識到回頭客的重要影響,堅持隻有控制質量才能保証收益等。據透露,他們還將擴大種植規模,通過量化生產擴大盈利空間。

(來源:南方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