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陸豐博社村:棄“暴富夢”走勞動致富路

2014年06月22日08:31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陸豐博社村:棄“暴富夢”走勞動致富路

新組建的村委正在整頓村務,清理整個村子的垃圾。周游 攝

  ■編者按

  2013年10月9日凌晨,廣東省公安廳部署2000名警力,突襲了一度制販毒品“K粉”猖獗的惠東,拉開了全省雷霆掃毒的序幕。兩個多月后的12月29日,警方打了一場轟動全國的大仗,海陸空全方位包圍陸豐博社村,清剿冰毒,生擒毒梟。

  “6·26”國際禁毒日即將到來,汕尾陸豐、惠州惠東和揭陽惠來,這些因制販毒問題先后被國家和省有關部門列為挂牌重點整治的地區,在雷霆掃毒半年后,有了哪些積極的變化?當地黨委、政府又是如何幫助當地村民走出毒品陰影?近日,南方日報記者走進這些地方,一探究竟。首篇報道重點關注陸豐博社村,敬請垂注。

  時隔近半年,曾經震驚全國的“制毒第一村”陸豐市甲西鎮博社村,有了哪些變化?

  2013年12月29日深夜,廣東出動3000多名全副武裝警力封鎖博社村的海陸空,突擊掃毒。天亮時,這個一度有20%家庭涉毒的粵東海邊小村,“毒霧”被蕩滌一空,迎來了新的一天:18個特大制販毒犯罪團伙被摧毀、77個制毒工廠被搗毀,堆放在田溝裡的制毒原料殘渣被清理帶離,長期彌漫在村庄上空的刺鼻化學氣味漸漸消散。

  在“6·26”國際禁毒日到來前夕,筆者走進博社村,目之所及,已是新的氣象:新選舉的村“兩委”班子上任滿月,博社中心小學西南角兩層高的辦公樓投入使用,結束了過去多年村“兩委”無辦公場所的歷史﹔蔡氏宗祠前新挖的巷口池清走了垃圾引入了活水,興德路邊的排洪渠也開始動工。村民們說,水利修好后,荒田將復耕,果林也要重新種起來了。

  “今年以來,村裡沒再發現新的制毒案件。村民觀念變化很大,不再想著一夜暴富。毒品清離后,村裡人開始關心起了村容村貌,開始思考新的發展道路了。”博社村村干部說。

  改變

  直接上辦公樓找村干部

  “毒品一日不絕,禁毒一刻不止”。通往博社村的內南碣省道上,上方懸挂的禁毒宣傳標語不時映入眼帘﹔路邊的電線杆上,隨處可見陸豐公安部門關於嚴厲打擊毒品犯罪活動的通告﹔途中必經的禁毒站點,全副武裝的公安邊防民警24小時不間斷巡查過往的車輛和人員……

  2013年12月29日,廣東警方部署開展“雷霆掃毒”行動,目標即是這片佔地僅0.54平方公裡、制販冰毒量卻超過全國1/3的村庄——博社村。

  在109個抓捕小組從海陸空全方位圍堵清剿之前,博社村已是“名聲在外”:一車車的冰毒制造原料麻黃草從外地運進來,隨后冰毒又從這裡產出流向全國﹔此前警方兩次大規模行動都因在進村時被兩三百輛摩托車圍住而收效甚微﹔身兼原村支書和村主任的蔡東家竟是販毒的“幕后老板”,行動當天他還在惠州試圖“打撈”涉毒落網的堂弟。

  如今,陌生人進村不再有“放哨”的摩托車緊跟,也不見攔路的釘板和石頭,博社村已經恢復正常,和其他村庄別無二致。

  今年5月上任的村干部們正熱火朝天地討論村子如何發展生產。兩個月前,村“兩委”換屆選舉,村小學校長、醫療站負責人、年輕黨員、退伍軍人當選,組成了如今9個人的村“兩委”班子。

  村干部回憶,去年這個時候,每條村道兩邊都是亂堆的生活垃圾,村庄南面靠山的田溝裡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廢棄制毒原材料殘渣,水利工程癱瘓多年,拋荒的田地光禿禿的,亂搭的電線像打結的麻繩……

  如今,走在村道上,制毒垃圾早已不見蹤影,新建的專門管理垃圾點將垃圾集納起來、定點清理﹔4個高音喇叭架在村庄四角,滾動播放禁毒法制宣傳,監控設備裝進了村“兩委”辦公室,村頭巷尾的動靜在屏幕上24小時實時呈現。

  夏天來了,排洪是當下最緊急的問題。

  家住興德路旁的蔡伯找到村支書蔡龍秋提建議:主渠通了支渠還堵著,恐怕一下大雨要淹大水。見到有村民上門提建議,蔡龍秋很開心,這意味著,過去半年的地毯式清查整頓和密集宣傳有了直接效果:村民開始更多關心村容村貌。

  第二天,村“兩委”找的施工隊已經來到蔡伯家門口勘察。

  “村民以前遇到難題無處說,說了也白說。現在直接上辦公樓找村干部,周末也能找到人。”蔡伯感慨地說。

  整頓

  全方位查毒不留死角

  甲西鎮的主干道兩旁樹木蔥郁成蔭。禁毒民警告訴筆者,去年,這些樹木差點就“死”在毒品手裡。

  原來,在“12·29”行動之后,陸豐以甲西鎮博社村等6個涉毒重點村為重點,開展地毯式清查﹔甲西鎮22個村委會及湖東、甲東、甲子等周邊鎮也被納入整頓范圍。

  風聲鶴唳中,“三甲”地區制販毒分子倉皇逃竄,連夜將毒品、制毒工具丟棄在路邊樹下。

  今年以來,由汕尾市委書記溫國輝任組長的市“打擊保護傘斬斷利益鏈”禁毒專項行動組、禁毒工作督導組進駐陸豐,陸豐市領導班子成員挂點包干,市直單位駐點包鎮治毒。市直機關抽調500多人、組成6個工作組進駐6個涉毒重點村﹔40名警力長期駐守博社村﹔150多名邊防武警不間斷地對各村及周邊鎮毒品犯罪進行清剿打擊。

  步步緊逼之下,不法分子的制毒工藝也在不斷“改進”。緝毒民警說,制毒環節也在不斷簡化,不法分子不再依賴固定的場所和冗長的工序,隻要尋一處偏僻角落即可就地生產,而且,每道工序可以分開完成。

  掃毒的行動方案隨之升級。

  《陸豐市鎮村禁毒工作網格化管理有關規定》出台后,各鎮按村劃片,各村再按自然村、村民樓棟或區域形成網格,專人負責各個片區,簽訂禁毒責任書、軍令狀,同時發動群眾,將樓棟長、維持治安積極分子、有威望的當地村民、社區調解員、退伍軍人和離退休黨員干部納入網格負責人的配備力量。

  甲子鎮有關負責人介紹,以往最容易忽略的灘涂、果園、漁塭、無人居住的祖屋等偏僻場所如今成了清查的重點,鑽果林、巡灘涂,是巡查隊員每天的必備“功課”,確保不留死角。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陸豐共立案辦理涉毒案件83宗,破獲42宗,抓獲犯罪嫌疑人58名,搗毀制毒窩點56個,打掉團伙9個,繳獲冰毒823.36千克,液態冰毒266.5千克,查處吸毒人員335人次。

  治本

  謀發展讓群眾富起來

  博社已不是過去的博社。

  經過了半年多雷厲風行的清查整頓,在高壓打擊態勢下,博社村乃至陸豐“三甲”地區已經漸漸走出毒品的陰影。

  事實上,半年多來,當地黨委、政府為了這些曾經的涉毒村新發展耗盡了心思。

  漁業、鹽業、農業是博社村的三大支柱產業,可“制毒第一大村”的“名聲”讓博社村的形象蒙塵。今年2月,陸豐市制定了《陸豐市關於扶持“三甲”地區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通過幫助民眾轉產轉業重塑“三甲”地區的競爭力。

  《意見》提出六大措施:制定“三甲”地區城鎮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推進“三甲”擴容提質﹔在甲港建設10平方公裡“三甲”工業園區﹔發展海洋養殖,形成生產、加工、貿易服務產業鏈﹔發展農業果蔬基地﹔構建“三甲”交通網絡﹔全力解決民生實事。

  6月底,陸豐市第4場“三甲”地區勞動力轉移就業企業用工招聘會即將舉辦。今年以來,168家企業帶著14600個就業崗位深入“三甲”地區招人。最近的一場招聘會,地點則設在博社村,企業現場面試、當場簽約。截至目前,“三甲”地區已有近1500人達成就業意向。按計劃,今年陸豐市將解決5000名務工者的求職問題,並提供小額貸款300萬元。

  在陸豐市委書記鄭佳看來,打擊隻能治標,隻有加快發展的步伐,讓村民有活干、有錢掙,才能自覺遠離制販毒,這是治本之策。

  如今,從博社村“兩委”辦公樓往村口走,就能看到蔡東家建了一半的樓房,數十根漢白玉柱子孤獨地撐起沒有牆的“豪宅”﹔村裡還有一些蓋了一半的別墅已成“爛尾”。蔡龍秋說,涉毒犯罪的村民落網后,村裡新建的樓房不多,但是他希望,不久以后村裡的新樓房會越建越多,“不是用‘毒資’,而是用自己雙手合法賺的錢蓋樓”。

  前幾天,村“兩委”再次將村內各“房頭”的20多名代表召集在一起開會,請他們繼續當好代言人,回去繼續向各家各戶宣傳禁毒。蔡龍秋認為,禁毒要借助宗族的力量,將法治理念融入鄉規民約,才能直達民心。

  ■相關

  粵舉辦青少年“法引我行·拒絕毒品”法制宣傳活動

  禁毒普法將

  走進中學課堂

  南方日報訊 (記者/趙琦玉 通訊員/劉洪群 丘偉平)“如果我買了康泰克膠囊,轉給了別人,而別人卻拿去制毒,我會被判刑嗎?”“如果有未成年人參與制冰毒,而他自己不知道是毒品,會被判刑嗎?”“引入容留未成年人吸毒,會否加重處罰?”13名廣東律師一走進校園,就被學生們圍得水泄不通。這是近日在汕尾市舉辦的“6·26”國際禁毒日青少年“法引我行·拒絕毒品”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的現場。該活動由省司法廳、普法辦、教育廳、省委、禁毒基金會和省律協聯合舉辦。

  律師王靜解釋:按實際行為倒推到主觀的原則,本身購買超過身體醫治所需要的用藥量,而且是大量的,就無法解釋購買行為的主觀意願,藥品轉給他人后被制作成毒品,是避免不了責任的,而銷售方出售大量的康泰克膠囊,也無法脫離關系。王靜話音剛落,同一年級2班的學生王丹映搶到了提問機會,他關心的是未成年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制冰毒是否要被判刑。

  活動的最后,近千名中學生在汕尾市慈雲山公園廣場舉起右手,共同進行拒毒宣誓:“我宣誓,遵紀守法,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積極與毒品犯罪行為作斗爭,消滅毒品,營造潔淨的社會環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接下來,將逐步把青少年禁毒普法引入課堂教育,實行學法用法考試制度化。還要構建‘學校、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禁毒法制宣傳教育模式,把學校禁毒教育向社區延伸。”省司法廳黨委副書記、省普法辦主任楊日華說。

  此次“法引我行·拒絕毒品”法制宣傳教育系列活動將持續到今年年底,除舉辦禁毒主題宣傳現場會、禁毒知識進校園、禁毒法律講座、禁毒法制圖片展等系列活動外,省律師協會將“千名青年律師千場法律服務”活動融入其中,期間組織律師到陸豐市、海豐縣村居學校,對青少年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南方日報記者 趙琦玉 陳捷生 洪繼宇 發自陸豐 通訊員 林勝淡

  策劃統籌 陳捷生

(來源:南方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