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武廣軸:高鐵時代 西樵山“聚人”之道

2014年06月20日09:07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武廣軸:高鐵時代 西樵山“聚人”之道

盧奕誠 攝

  在以“南北軸”逐步整合西部三鎮內部資源,以“東西軸”積極融入佛山“強中心”格局的同時,南海西部將目光延伸至廣闊的內地市場:以武廣、廈深高鐵為軸線,向湖南、湖北等更為廣闊的腹地進發﹔同時南下香港東南亞,開拓更大空間。

  接駁軌道大交通,走向周邊大市場的背后,是南海西部希冀集聚人氣,為產業轉型、城市更新注入可持續的人口消費力

  的努力。按照規劃,今年,貴廣、南廣兩條高鐵通車,加上現有的武廣高鐵、廈深高鐵及廣珠線等軌道交通體系,到2022年,廣州南站和佛山西站的旅客發送量將超過1億人次,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消費群體。

  人氣即市場。高鐵經濟時代,已經走在路上的南海,如何才能在這個競爭與合作都更為大開大合的格局中,真正找到一席之地?

  ●撰文:黃艷姿

  人氣即市場 借力“文旅牌”,為產業城市聚人氣

  在南海西部未來的整體思路中,做大文旅產業,與其說是目的,不如說是手段。新型城鎮化,是“人的城鎮化”。沒有人氣,產業轉型與城市升級或成空談。所以,文旅產業背后的人流及其背后購買力與消費力的集聚,才是南海西部的目標所在。

  借武廣高鐵打開內地市場,做大西南海文旅產業,只是一個開始。

  在佛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時任西樵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的俞進看來,文旅產業增長帶來的人流增量,以及這些人流所帶來的優質市場要素聚集,才是未來的目標所在。

  “我們現在做的城市更新是為了誰?以后是誰來成為可持續消費的動力?或者說可持續服務的市場需求從何而來?這些問題讓我們開始意識到,人氣即市場。”俞進說。

  這一觀點的產生,來自於一位企業代表的建議。去年一次政企交流中,一位企業代表談到西部常住人口的問題時提到,目前西部三鎮中,西樵約有28萬左右的常住人口,加上丹灶、九江,合共約60萬人。從商業和城市發展的經驗來看,這樣的人口數量相對偏少,因此建議南海西部加大對外來人口的吸引。

  事實上,幾乎每個商業巨頭在選擇落戶時,都會將當地人流量作為一個重要考察指標。人流量的

  大小及人流結構是否合理,直接決定當地的消費力和購買力,進而影響優質產業要素和城市功能的聚集。

  目前,南海西部三鎮每年的游客接待量已達200萬人次。但從產業轉型和城市升級的長遠來看,這一數字仍難言理想。

  如何聚集增量的人氣?以廣州南站和佛山西站節點,逐步構建的高鐵網絡,其初步顯現的強大的人流帶動作用,由此進入南海西部視野。據媒體報道,早在2012年,廣州南站的日均客流量已達15萬人次,廈深高鐵開通,以及計劃將於今年開通的貴廣、南廣兩條連接省外的高鐵線路,預計到2020年旅客發送量為每年8500萬人,佛山西站預計到2022年的旅客發送量也將達2100萬人。

  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市場。關鍵在於,如何將這些人流引入南海西部?沿武廣高鐵所作的旅游推介只是其邁出的第一步。目前,南海西部正准備開通廣州南站、東站到西南海的直達旅游巴士,為增量的人流到來,再打開一個小切口。

  ■沙龍

  高鐵經濟“雙刃劍”下佛山如何贏?

  嘉賓 袁奇峰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博導關宇通佛山廣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策劃部經理劉 科湖南紅網五一南海深度游體驗團團友

  在寄望於借助高鐵吸引人流,發展南海西部城市、產業的同時,不得不考慮的一點是,高鐵效應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為一個地方帶來客流,也可以像抽水機一樣,將這裡的人流和資源“吸走”。在面對軌道大交通形成的更為開放的大市場中,南海西部能否成為贏家?

  “佛山更多是旅客輸出地”

  在高鐵客流導入中,文旅產業無疑是有力手段之一。但就目前來看,就省內外的文旅客流而言,高鐵之於佛山,或許更多是“抽水機”。

  “就現階段已開通的武廣高鐵、廈深高鐵來看,整個大佛山更多是游客輸出地,而非流入地。”關宇通說。另一位不願具名的旅行社策劃部經理透露,依托武廣高鐵開設的張家界、鳳凰路線,是其旅行社的主打產品之一,每年僅該線路就向外輸送將近1萬人次的游客。相反,過去幾年來,該旅行社接待的外地團數量偏少。

  這一出一入之間的反差,讓湖南體驗團的團友劉科感到有些驚訝。在他看來,在湖湘文化逐漸淡漠、現代娛樂文化大行其道的時候,南海西部的南粵文化傳承、保護得很好,極具觀賞性和吸引力。且這裡有黃飛鴻、葉問等武術名家,對如他一樣從小看著武俠小說長大的“小伙伴”來說,很有吸引力。

  為何輸出多,引入少?關宇通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南海甚至佛山作為旅游目的地,需要更好地把握機遇。最近的一個例子是,此前葉問系列電影火遍大江南北時,雖然抓緊時機提升了旅游硬件,如紀念館、博物館等,但對外推廣力度不足。作為對比,開平碉樓群落憑借一部電影《讓子彈飛》,就迅速火了起來。

  另一方面,則需要更好地鼓勵本地旅行社發展地接業務,“像清遠、江門等地,當地政府會和景點景區溝通,在門票、酒店住宿價格等方面給予本地旅行社更大的優惠,鼓勵他們做地接。這樣一來旅行社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引入的游客量會顯著增加。”關宇通說。

  非“極化”城市的產業選擇

  在這種背景下的南海西部沿武廣高鐵進行旅游推介,是否能起到預期中“引人”的作用?袁奇峰認為目前暫時無法証明其效果。但就目前來看,“眼界是對的”。

  他認為,目前技術的發展讓信息流、資金流變得非常快捷,但是人流與物流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仍然十分重要。高鐵的貫通,使得人腦中的空間概念發生革命性的改變,活動半徑也將大大擴大。在此情況下,如何讓地方特色借助高鐵這一地方性設施,成為大區域甚至全國性的人流窪地?

  更為重要的是,進入高鐵時代之后,廣州等一批“核心區”將越來越“極化”,其服務與輻射的作用也將越來越強﹔同時,高鐵沿線的二三線城市也會得到巨大的發展機會。此時,如佛山南海等“核心區”外城市,在借力高鐵時,需要特別注重自己的城市功能定位,不再需要發展大而全的產業,而一定要發展培育自己的優勢產業。

(來源:南方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