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養貓治鼠”的8年孤島試驗

2014年06月19日08:10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養貓治鼠”的8年孤島試驗

繪圖:吳文鋒

  南方日報訊 (記者/孫嘉琳)在大涌鎮陸泉沙農場,綠油油的水稻已經結穗,再過一個半月,稻谷就可以收成了。以往到了這時候,農戶最擔心的就是田裡的鼠患問題——猖獗的老鼠成片地吃掉稻谷,在田邊打洞安家,破壞農業設施。農民以前隻能採取放老鼠藥、請工人電老鼠、抓老鼠等老辦法來治鼠患,不僅成本投入大,而且不利於發展綠色安全生態農業。

  不過,自從去年“聘請”了一批“滅鼠高手”——上百隻貓后,陸泉沙農場的鼠患就下降了不少。用天敵來治鼠不僅順應了自然規律,而且對減少用藥和污染意義重大,對發展綠色、生態、安全農業很有幫助。

  一個小島養貓百隻喂半飽激發捕鼠天性

  陸泉沙是西江上的一個小沙島,幾年前開發為農場,面積700多畝,以種植水稻等農作物為主,水稻種植面積約390畝,目前是大涌鎮唯一一家應用“養貓治鼠”辦法的農場,並且作為示范點。該農場負責人林浩怡介紹,他們開展大規模養貓治鼠將近一年,效果比較好,剛開始投放了幾十隻貓,現在估計島上貓的數量已經過百隻。“這些貓都隻喂到半飽,以激發它們的捕鼠天性。你看碼頭邊上,以前的老鼠洞都明顯減少了。”他說。

  這些用來滅鼠的貓都處於“半放養”的狀態,在田間地頭,可以看見用鐵皮搭成的一間間不到半米高的貓舍,農場工作人員每天會在貓舍放一次用米飯、小魚做成的貓食,適度喂養讓貓保持抓老鼠的活力。林浩怡說,以前每到這個季節,他們就會請人到田裡來捉老鼠,一晚上來10幾個人,每人都能捉到十幾二十斤的老鼠,工錢還要200元一晚﹔今年他們隻請了1個人來捉老鼠,而且也隻捉到幾隻特別大的板齒鼠,“老鼠谷”、粘鼠膠也不需要大量投放,足以証明“養貓治鼠”的威力。

  中山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植保站負責人介紹,“養貓治鼠”是作物病虫害綠色防治的一項技術措施,屬於生物防治的一種,投放一對貓,可以減少使用15公斤“滅鼠毒谷”,在環境保護和保障糧食安全的角度上有特殊意義。“養貓治鼠”技術是一項長期受益的技術,前期投入主要是貓舍的建造和貓的適度喂養,待“貓—鼠—作物”自然狀態穩定后,鼠患也就自然減輕了。他說,沒養貓前,水稻鼠害率在10%,現在已經降到2%以下。

  選擇孤島主要是為防止“捕貓”

  然而,推廣“養貓治鼠”也有一定的條件限制。之所以能在陸泉沙順利開展,其中一個原因是農場本身就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小島,一方面貓不會輕易走丟,另一方面也不會受到有人打貓等外界干擾。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主任梁文立說,該中心在2006年起就已經開始嘗試推廣這一做法,目前主要是選擇有條件的農場開展,在坦洲的番石榴果園,民眾、三角等鎮的蔬菜種植基地,以及食出公司的“開心農場”都有應用“養貓治鼠”。

  上周,省農科院植保所鼠害專家就專門到陸泉沙考察了“養貓治鼠”示范項目的工作情況,專家認為這一做法對本地主要鼠種黃毛鼠已經控制得較好,但在稻田裡還能看到板齒鼠危害的痕跡,由於這種老鼠體型較大,建議還要引進足夠大的貓才能有效發揮作用:“1斤重的老鼠要用5斤重的貓才能對付。”“之后還要繼續買貓。”林浩怡也覺得自己田裡的貓體型較小,可能還需加強管理。

  中午時分,“貓衛士”們在陸泉沙農場難覓蹤跡,隻有一兩隻徘徊在倉庫和廚房周圍,田裡不時也傳出貓叫聲。農業科技推廣中心專家表示,“養貓治鼠”的關鍵是要“貓有所歸”,農戶可以充分利用田間的工具房圈養貓,適當喂養一段時間,讓其習慣在一定范圍內活動,如果農田面積大,還必須考慮在田間建在貓舍,讓貓適應農田環境。

(來源:南方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