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9日05:41 來源:甘肅日報
雲南貴州小康社會建設之新農村篇
台創園: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的樣本
本報記者 呂寶林
6月4日上午,錦苑花卉產業園鮮切花採后車間。身著民族服裝的撒尼族姑娘李秀英一邊分揀新採摘的康乃馨,一邊與眼前的客人交談。
錦苑花卉產業園位於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的台灣農民創業園內。這一天,甘肅省委副書記歐陽堅、副省長王璽玉一行來到石林縣及台創園考察,在錦苑花卉產業園見到了李秀英。
李秀英說,她在產業園已經工作了兩年,月收入2000多元,因為離家近,中午能回家吃飯,十分方便。村裡許多人都在產業園工作,剛開始時走路上班,后來騎電動車、摩托車,現在很多人都買私家車了。
台創園由農業部、國台辦於2008年底批准設立,目前已入駐企業43家,年產值達5億元以上,初步形成了以花卉、中草藥、煙草、微藻生物產品、特色水果等產業為主導,庄園經濟為載體,產業聚集、特色鮮明的高原特色農業示范區。
鏈,鏈出產業競爭力
石林四季如春,幾乎適合所有花卉的生長。
雲南錦苑花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從事花卉產業20年,早就相中了石林這塊寶地。台創園創園之初,公司就投資建設了石林錦苑花卉產業園,計劃總投資7億元,其中核心區3000畝,生產區7000畝。
花卉產業是帶動性很強的富民產業。錦苑花卉產業公司副總經理舒洋說,園區村民一方面通過土地流轉獲得穩定的地租收入,另一方面通過培訓成為園區產業工人,月收入2000元左右,上升為管理人員后可達4000至5000元。具備一定管理和種植經驗的員工還可以在園區承包30-60畝土地種花,公司提供品種、技術、物流及市場服務,能獲得更高的收益。(轉5版)
台創園: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的樣本
(接1版)
一枝鮮花剪下來,隻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后期還要分揀、修剪、包裝、冷藏、運輸、與市場對接。“花好,還必須運得出、賣得好。”錦苑花卉產業公司董事長曹榮根說,公司用了20年,完成了由種植商到服務商和運營商的轉變,形成了花卉產業“品種研發-種苗培育-鮮切花規模種植-採后處理-拍賣交易-冷鏈物流以及國際國內終端銷售市場”完整產業鏈,搭建了涵蓋品種研發推廣、園區化生產種植、全程冷鏈物流、以拍賣交易為核心的流通及花卉金融服務體系五大產業服務平台,目前總資產約8億元,年銷售額2億多元,旗下擁有9個分子公司。
曹榮根說,全產業鏈的構筑完成增強了雲南花卉的市場話語權和競爭力,提升了產品附加值,直接帶動了花農和花企的增收。通過全產業鏈發展和五大平台建設,進行資源整合與運營,未來雲南將成為亞洲花卉的研發中心、生產種植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市場流通中心,集中全球70%以上的主要花卉品種和省內有特色的自有品種,帶動省內80%以上的生產區域形成全球最大的花卉種植生產基地,年產值將達160億元,產品優質率將達80%以上。依托強大的生產種植能力、物流服務體系和信息支撐、國內快速增長的市場消費需求以及電子商務平台的飛速發展,雲南將在5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花卉流通中心,成為全球花卉市場的風向標,具備全球主要花卉產品的定價權。花卉產業將成為雲南高原特色農業中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千億元產業。
以花卉產業為代表,實施深度開發、打造全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已成為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最大亮點。
融,融出致富新門路
不到石林,難以想象石林之奇。田間地頭,房前屋后,綠陰花海之間,有連片如屏的石峰叢林,有如春筍般生在平地的石牙石柱,真正是奇石大觀園。
萬家歡藍莓庄園就坐落在石林、綠陰、花海之中。
庄園由雲南萬家歡集團投資興建,佔地3000多畝,已建成果園1500多畝,生態養殖園100畝,栽種各類綠化苗木900余畝,是一家集高效節水增效示范、高效農業示范、高效高床廄養示范、旅游休閑觀光、科工貿為一體的高科技新型現代化有機農業綜合開發生態庄園。
正是藍莓成熟的時節。走進田間,齊腰高的灌木上挂滿了紫茵茵的漿果。萬家歡藍莓庄園總經理趙彩雲介紹說,庄園依托石林優勢旅游資源,主要發展現代農業觀光旅游。園內一年四季瓜果飄香,3月櫻桃、4月油桃、5月李子、藍莓,6月楊梅、7月黃梨、9月蘋果、11至12月冬桃。游客可以提籃採摘,心急的可以現摘現吃,因為所有的水果都採用有機肥料培植,用紫外燈等物理方法除虫,不打農藥。園內餐飲、住宿、會議中心、茶室、網球場、滑草場、游泳池、兒童游樂園、演藝廣場等配套設施齊全,游客盡可以當一回庄園主,盡情享受舒適愜意的現代田園生活。
石林縣縣長張勤勛說,萬家歡藍莓庄園走出了一條發展現代農業的新途徑,開辟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門路,是石林縣旅游與農業融合發展的成功實踐。石林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旅游資源得天獨厚,2013年景區接待游客360萬人次。依托旅游資源,石林縣通過土地流轉引進龍頭企業,建設都市農庄,發展現代觀光農業,走旅游與農業融合發展之路,把景區客流引進農庄,既增加了旅游的綜合收入,又提升了農業的品質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旅游與農業互促共進,形成了良性循環。
萬家歡藍莓庄園之外,台創園內還有印象煙庄、愛博欣葡萄庄園、櫻花峪杏林大觀園等特色庄園,均立足省內雲煙、雲果、雲花、雲藥、雲畜等特色優勢產業,著力營造鮮花遍野、四季果香、閑適養生的田園氛圍,每年接待游客量達40多萬人次。
特,特出農業新天地
紅土高原強烈的陽光下,一排排一人多高、由特制玻璃管道構成的方陣反射著光芒,在藍天白雲下鋪展成極廣闊的一片,就像甘肅河西走廊戈壁灘上的太陽能發電場一樣,蔚為壯觀。
這是雲南雲彩金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亞洲最大的雨生紅球藻規模化養殖基地,項目一期工程於2013年竣工投產。玻璃管道的准確名稱叫密閉管道式微藻光生物反應器,管道內注滿了培養液,青色顆粒狀的雨生紅球藻沐浴著石林純淨的陽光,在管道裡運動生長。一段時間后,培養液由青綠變為棕紅,表明雨生紅球藻成熟了,可以用來提純加工蝦青素了。
雨生紅球藻提純出的蝦青素,被認為是目前發現的自然界最強的抗氧化劑,具有顯著的抗疲勞、抗衰老作用,被譽為“青春奇跡”,廣泛應用於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及藥品行業。
公司出資人之一的北京綠色金可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春華介紹說,基地一期工程投產后,雨生紅球藻年產量可達100噸,能提煉出1100公斤蝦青素。到今年年底,二期工程竣工后,蝦青素產值有望達到4億至6億元,產量將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三成。
“依靠科技、打高原牌、走特色路”是雨生紅球藻產業落戶石林的最好注解。依托區內良好的生態、潔淨的空氣,石林縣著力打響高原特色農業“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四張名片,在台創園內引進了聖火藥業、統一千洲等一批科技型企業,建成了一批高技術水平農業項目,對當地農業發展產生了有力的示范帶動作用,展示了現代農業廣闊的發展前景。
美,美出農家新圖景
車駛近和摩站村時,大家首先被綠樹叢中一幢幢漂亮的別墅吸引。
這是村裡新建的生活居住集中區——和新佳園。漫步村內,硬化了的村道干淨整潔,整齊的行道樹翠綠可人,房前屋后不知名的花朵開得絢爛熱烈。
和摩站村共320戶1200多人,原來居住分散,居住區佔地500多畝。按照市縣統一規劃,村裡通過土地置換的方式,集中建設村民生活居住區,集中后居住區佔地150畝。
村支書劉志生說,和摩站村就在乃古石林景區,緊靠台創園,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村裡計劃用節約出來的土地發展種植和鄉村旅游等集體經濟。
走進村民劉和平家,寬闊的庭院綠樹成蔭,花壇裡開滿了鮮花,靠牆還用片石砌了彎彎曲曲的水池。三層樓的別墅已經裝飾一新,除了主人的房間外,多余的房間都布置成了客房,准備用來搞農家樂接待游客。
大家直夸房子建得好。劉志生笑著說,比起好的還差得遠。他告訴記者,土地流轉后,村民就在村裡引進的企業裡打工,騎摩托車上下班,跟工人一樣。村裡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善,還修建了園林景觀,配置了健身娛樂設施,“生活環境比城裡人好”。
好日子要大家一起過。和摩站村組織動員全村的企業老板出資建了一幢樓,免費提供給村裡的困難群眾居住。
農業發展了,農民富裕了,農村更美了,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麗圖景已近在眼前。
(來源:甘肅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