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少華
2014年06月16日08: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土耳其安卡拉—伊斯坦布爾高速鐵路二期中國鐵建承建路段。 |
從古城西安出發,沿古絲綢之路向西,經過河西走廊與新疆大地后,出境繼續西行至阿拉木圖、阿斯塔納、塔什干、撒馬爾罕、伊斯坦布爾與安卡拉,將這些世界地圖上的地標連接起來,隱約就是古絲綢之路的樣子。
跟隨“中國媒體絲路行”採訪團,本報記者重走了這條偉大的道路。古絲綢之路從開鑿到繁盛,用了數百年,而眼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則無疑要快得多。曾經的駝鈴聲聲,如今變成了汽笛轟鳴,而不變的,是沿路的貿易與友誼。
駱駝高鐵,筑起友誼道路
絲綢之路的長度,不走一遍是很難體會到的。一路上能經過綠洲、戈壁、雪山、濕地、湖泊、草原與大江大河等。因為道路遠而艱難,路的建設,正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中打頭陣。
曾經的古絲綢之路上,駝鈴聲聲,商人們沿著古道一路將貨物運到想象中的西域,並帶去了來自中國的友好文化。如今,汽車、火車與飛機成為了這個時代的“駱駝”。
“西安與伊斯坦布爾相距六七千公裡,再用駱駝是不現實的,我們需要一個現代化的、有發動機的‘駱駝’。”土耳其—中國工商總會主席雅烏茲·歐乃說,這匹“駱駝”就是高鐵。如今,連接該國兩個最大城市安卡拉與伊斯坦布爾的安伊高鐵已經建成,中國企業承建了其中158公裡的路段。
除了鐵路,公路和空運也在大大提速。在哈薩克斯坦,連通中國與西歐的公路在該國境內段已完成2/3,該國歐亞大學國際關系教授斯威特蘭娜表示,此路一通,除了阿拉木圖和阿斯塔納等大城市外,其他小城市也能迅速發展起來﹔在西安、蘭州和烏魯木齊,與中亞城市之間的直飛航線越來越多。
古絲綢之路上的駱駝,背著茶葉與絲綢。如今,自陝西發車的“長安號”國際貨運列車,馱著電力設備、重卡設備和機床設備等,在轟鳴的發動機聲中,與這些絲路沿線國家一道,重新筑起了貿易、友誼與互信的道路。
中國契機,帶來貿易繁榮
無論是當地官員還是企業界人士,無論是行業協會還是中外企業,都對中國與沿線國家之間良好的貿易合作感到滿意。
在烏茲別克斯坦的中烏合資鵬盛工業園,潔具工廠的廠長林峰表示,去年開工的工廠建設進展很快,再過兩個月,這個源自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工廠的產品,就能正式投產並銷往中亞各國甚至歐洲。
“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曾是古絲綢之路繁盛時期的景象,如今,這一幕正在絲路沿線國家重現。
對於來自中國的發展契機,沿線國家都表現出了十足的熱情,官員、學者與商人們不約而同地對記者表示,除了在本國銷售,這些國家還希望將中國的產品銷往周邊國家和歐洲。
在霍爾果斯的中哈邊境貿易合作中心,哈薩克斯坦商人阿思哈爾對未來很有信心,“我們可以把中國的商品轉銷到我們的護照可以去的47個國家”﹔在烏茲別克斯坦,中資企業的負責人表示,由於該國接壤中亞其他四國,未來可以很方便地將貨物銷售出去﹔在橫跨歐亞的土耳其,當地官員、商人不止一次地表態,中土之間的鐵路一旦通達,從這裡轉銷中國商品至歐洲將非常方便。
土耳其商人阿爾珀·歐森的經歷很有代表性。他已經跟中國商人做了11年的生意,僅去年就從中國進口了30個集裝箱的貨物,並轉銷到了卡塔爾、伊拉克和俄羅斯等國。歐森表示,今年會從中國進口50個集裝箱的貨物,而他的生意就是在中土貿易額的不斷攀升中水漲船高的。
民心相通,貫穿過去未來
民心相通,曾是古絲綢之路繁盛的基礎,更將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未來。
以“茶”這一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品為例,從中國到土耳其,一路上許多國家仍沿用了漢字“茶”的發音。這是絲路沿線國家對中國記憶的縮影,他們保護這段記憶,如同保護城市裡那些曾見証過絲路輝煌的建筑、壁畫與古籍一樣。
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間的互相影響處處可見,而最真切的友誼,就存在於這樣的平凡生活裡。在中國的敦煌莫高窟裡,許多壁畫上都有胡人的衣服與面容,而烏茲別克斯坦古城撒馬爾罕的壁畫上,則描述了一位中國公主嫁過來時的情景……
在這幾個國家的採訪中,本報記者真切感覺到,普通民眾對於中國的熟悉程度很高,許多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歷史,都能在他們口中找到對應的版本。在土耳其,許多受訪者將中國稱作“古代的親戚”。
人們記憶中國,同樣記憶絲綢之路。在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的大廳每年舉辦幾次“絲綢之路”交易會,阿拉木圖一個新建的大商場就叫做“絲綢之路城市”﹔在烏茲別克斯坦,旅游最熱線路就是沿著古絲綢之路﹔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金角灣大巴扎”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市場,仍然有4000多戶商家,見証著古絲路以來的輝煌。
古絲綢之路的歷史已被人們所銘記。而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時間又一次開始了。
《 人民日報 》( 2014年06月16日 21 版)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