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走近中共最高學習班

記者 潘旭濤

2014年06月10日07: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共中央集體學習,作為中共最高規格的思想交流形式,被廣泛關注和解讀。但是,講師備課要過哪些關?最高學習班的現場如何?這些鮮有報道。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講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郭湛,為讀者揭秘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細節。

為防意外曾設兩名講師

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主題涉及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科學、文化、理論等眾多方面,講師大多是學界和社會公認在該領域素有研究和富有成果的學者,也有在政府部門長期工作並有突出貢獻的領導干部。具體到請誰做講師,通常由中央辦公廳和政策研究室協調有關部門、高校或研究院所來確定。

講師的數量有講究。郭湛說,以前每次學習要有兩名講師,且出自不同的單位。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許還有防備出現一人因故不能到場的考慮。“中央辦公廳在送講師去講堂時,明確要求兩人不能同乘一輛車。就是說,萬一有車出現意外事故,一人不能到場,另一個人可以代他完成講解任務。”

但自政治局集體學習以來,從未出現過這樣的“意外”。從2014年初起,改為每次學習安排一名講師。對此,郭湛認為,這樣雖然加重了一人的工作量,但卻節省了兩人之間協調統一所需的時間成本。

五大環節錘煉講稿

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郭湛與中央黨校教授韓慶祥合講“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他們備課時間3個多月,經歷5個環節。

首先是根據學習主題和要求,反復交換看法,確定講解內容的綱要。然后由兩位講師分頭寫出初稿。接下來,初稿經包括講師在內的備課組專家審閱並進行修改。

此后是講師在專家組面前多輪試講。郭湛回憶說:“第一次講,發現內容偏多,講解超過給定時間。聽講專家對試講中的問題一一指出,並提出了改進建議。”經過幾輪試講后,內容、表達包括語速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改進。

最后,中央政策研究室派人試聽並提出改進意見。講師綜合各方意見后完成講解稿。

“備課組專家也提醒我們,注意考慮講解過后與會領導可能提出的問題,以便做出恰當的回答。”郭湛說,“備課確實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對於講稿,我們字斟句酌,力圖用最精煉的文字講清道理。”

互動緊扣時政熱點

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地點在中南海懷仁堂的中型會議室。會場主體是一個很大的環形桌,中央政治局委員圍成一圈,會議室寧靜且庄嚴。習近平總書記簡短的開場白之后,講師開講。

“兩位講師各講45分鐘。作為教師我教過各種各樣的學生,但為中央最高層講解,這還是頭一回。在一節課的時間裡,要講述在大學裡一學期或半學期的內容,對我來說也是第一次。”郭湛說。

講稿裝訂成冊,放在與會者座前桌上。在講師發言的時候,委員們一邊認真地聽,一邊用筆在講稿上標出重點。“他們也許是在復習、回想,也許是用這些理論觀點提煉、概括自己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看著他們高度認真和用心的神態,我的感受是,一個學習型政黨的中央領導集體就應該是這樣的!”郭湛回憶說。

講解完之后進入提問環節。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提問道,在當今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如何處理“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之間的關系?我們講“頂層設計”,是不是就不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了?韓慶祥立足改革實踐對這個問題作了回答。

接下來,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提了一個問題:現在西方國家的人們怎樣看待和對待馬克思主義?郭湛著重講了西方金融危機后出現的《資本論》熱等事例,說明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對於理解當代世界的理論價值是無可替代的。

“在我們回答提問之后,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長時間的總結發言。他回應我們的講解,系統地談了對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的認識,講得全面而又深入。”郭湛說。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