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舊居民樓倒塌事故引起關注,各地展開排查並完善治理方案

政策聚焦:“高危”老房子怎麼修

2014年06月03日07: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兩個月中,浙江寧波市、上海虹口區、廣東汕頭市相繼發生居民樓倒塌事故,引起人們的關注。日前,浙江省啟動危舊房大排查工作。如何排查和監管危舊房?發現危舊房后如何進行整改?無法整改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拆遷?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廣東和浙江。

危舊房大多建於上世紀50到80年代,質量令人堪憂

幾年前還是破舊的外牆、狹窄的過道、凌亂的電線、昏暗的採光﹔現在變為鮮紅的對聯、堅固的門窗、簇新的家具。廣州市越秀區大新路和寧裡67號,印証了直管房危改項目的前世今生。

該房屋建於解放前,系二層磚木結構,原居住戶數為10戶,人均建筑面積不足10平方米,所有住戶共用廚廁。經鑒定,房屋外牆風化,縱橫牆明顯開裂,桁檁條被白蟻蛀蝕一空,存在嚴重的結構和消防安全隱患。如今,鋼筋混凝土框架,戶數減為6戶,每戶或三房一廳,或二套二房一廳,均設置獨立廚廁,人均建筑面積提高至15平方米以上。

“要是放在過去,碰到今天這種下雨的架勢,房子裡早就是池塘裡下大雨——無處留(流)嘍!”住在一樓的潘老伯說:“幸虧廣州市建立起了危房代治保障體系和應急搶險響應機制,能幫我們修了危房。”

廣州市國土局荔灣分局負責人說:“許多危舊房就像餅干,近似‘粉碎性破壞’,對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危害。盡管付出了諸多努力,但危舊房的治理,還是像地裡的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長出一茬,難以根治。”目前廣州市內處於最危險狀況的危破房,要數那些國有企業的宿舍房,這批房子大多建於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預制板磚混結構,安全系數偏低,改造迫在眉睫。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浙江省城鎮既有住宅房屋約21萬幢、740萬套。其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成的約5萬幢、180萬套房屋,安全隱患較多。這些房屋多為磚混結構,黃沙、水泥等用材不達標也影響建筑質量,加上一些居民野蠻裝修,任意拆改承重牆、違法搭建、改變房屋外立面等,對房屋質量損害很大。根據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應在50年至100年,但近年來有一些樓房隻使用20多年就出現嚴重質量問題。

各地及時排查採集數據,給住宅樓建“健康檔案”

分散在城中的危舊房屋如同“定時炸彈”,如何事先發現它們成為政府的難題。

浙江省從今年4月開始啟動針對危舊房的大排查,重點排查建造年代較長、建設標准較低、失修失養嚴重的居民住宅房屋,尤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造的各類商品房、舊住宅區,及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通過排查,政府將給居民住宅樓建起“健康檔案”。

此次大排查,主要調查房屋安全狀況、老舊房屋管理維護狀況、保障性住房質量安全狀況、在建工程和公共場所安全狀況等﹔調查整體危險的房屋是否已經拆除,有危險點或局部危險的房屋是否已經採取有效措施,裝飾裝修涉及拆改主體結構或明顯加大荷載的房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同時檢查老舊房屋責任主體是否明確,日常管理是否及時到位,管理制度、措施是否落實,管理檔案是否建立完善。

在採集包括住宅樓的坐落、坐標、層數、建筑面積、竣工日期、房屋結構、裝修情況,以及產權歸屬、住戶家庭數量、使用情況、物業服務情況等房屋產權和使用狀況等基礎信息后,浙江為居民住宅樓完善“健康檔案”,做到有圖可查、有數據可查。今年9月底前將完成排查登記建檔。

廣州市每年對全市房屋進行安全普查,紀錄監控危舊房屋的安全狀況。2009年至2013年底,合計普查226.3萬幢、8.9億平方米房屋。目前,廣州正推進30條街道的信息化地毯式普查,由外業人員在現場通過平板電腦將採集的房屋信息逐一輸入系統,建立基於“地—樓—房”空間數據的房屋安全信息管理系統。

廣州全年進行常態化日常巡查督修,將被鑒定確認的危險房屋1個月內納入監管,及時向房屋安全責任人發出《危險房屋限期治理通知書》,並上門做說服動員工作。對因房屋安全責任人拒不治理危及公共安全的房屋,暫時採取裝頂加固等排險解危或封堵圍蔽措施。

除了“面”上的普查和“線”上的巡查、督修外,廣州還制定了房屋搶險應急預案,市、區兩級房屋行政主管部門分別配備了房屋應急搶險隊伍、技術人員、搶險物質,常年保持24小時值班。

補償標准低、房屋產權復雜,群眾參與改造積極性不高

發現危舊房只是第一步,如何進行改造和拆遷是更為艱巨的任務。

廣州市逢源街華貴路厚生裡5號重建施工時,3、7號受影響部分倒塌,被列為2012年在冊危房。由於3、7號是受5號影響倒塌的,業主要求5號業主賠償,雙方對賠償無法達成一致。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荔灣區分局與逢源街工作人員十多次約談三幢房屋的業主,對5號業主曉之以法、動之以理,對3、7號業主進行勸導,打消他們的顧慮和過高的賠償要求。經過十多次協調會艱難的督促和溝通,最終三幢危房業主達成了一致意見:由5號業主參與對3、5、7號房屋一起重建。

“危舊房改造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建設、規劃、文化、房管、街道辦等多個職能部門,但在實際工作中,大家難以形成合力。”廣州市一位房管所所長抱怨:“這些還好說,最頭痛是資金問題。”

近年來,隨著房價大幅上漲,連片危房改造面積擴大,動遷、建設、開發資金一路攀升,僅廣州市恩寧路項目、龍津路項目等五個大連片改造項目,就需資金36.6億元,但隻有恩寧路項目目前明確了12億元的資金來源。

記者調查發現,廣州當地群眾參與危舊房改造的積極性不高。一方面是因為缺乏優惠政策,補償標准也偏低,特別是居住面積較小的被拆遷戶,因獲得補償款較低,可能面臨無房可住的困境。另一方面,大部分危舊房都是私人產權,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產權關系復雜,地方政府無法處理,導致問題久拖不決。

目前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正在草擬《廣州市城鎮危險房屋管理工作實施意見》,擬從制度層面進一步規范全市的危房改造工作,破解全市危房修繕改造報建報批困難的難題,激勵群眾主動修繕改造危險房屋。房屋安全責任人治理危房有困難的,可以通過書面協議方式委托屬地房管部門代管治理,治理費用由房屋安全責任人承擔。房屋安全責任人屬於低保救濟家庭、低收入家庭或特困職工家庭的,委托治理的費用可申請適當減免,政府提供的臨遷房源的租金按廉租住房有關規定計收。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人表示,排查中發現的危房,將加快改造,做到“拆違先拆危、改舊先改危”。群眾如果發現住房安全問題,可以直接向當地的建設、規劃、房管、建管、城管執法等部門反映。下一步,浙江將探索危舊房綜合治理政策,並完善危舊房改造相關技術標准。

(綜合記者羅艾樺、江南和新華社報道)

《 人民日報 》( 2014年06月03日 02 版)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