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2日07: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典出:《老子》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釋義:做事,要在尚未發生以前就著手﹔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准備。
中國的哲學是時間的哲學,主張在時間流中去探討事物的衍生規律,獲得處理問題的智慧。比如,中醫講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時醫治,等顯現出來已經晚了一步。主張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主張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處理問題,治國理政,要學會“下先手棋”等。《老子》講“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就是這個意思。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歷史時期,呈現出許多不同以往的新特點、新情況,對於各種問題,要防患於未然,化解於無形。即便形勢很好,我們仍要保持清醒頭腦,能敏銳發現問題的苗頭。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2014年4月1日)
典出:《老子》
原文:同引用
釋義:謀劃大事難事,要從小處和容易處考慮。天下的難事,都是先從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微的小事做起。
《老子》充滿了辯証的智慧。習近平引用的這個名句,將難與易,大與細(小)的相互轉化闡釋得淋漓盡致。
治理天下是難事大事,卻必從小事做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利益,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可能就在如何落實好一個農民工的工資,解決好一個兒童的上學,幫助好一個青年的就業之中。中國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區,我們需要有宏大的頂層設計,但絕不是好高騖遠。腳踏實地,一件事一件事去辦,一個難關一個難關去過,積少成多,積沙成塔,才是事業發展的根本方法。
官之至難者,令也。
——習近平《擺脫貧困·從政雜談》
典出:明·海瑞《令箴》
原文:同引用
釋義:最難做的官是縣官。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基層工作是許多領導干部在走上重要崗位之前,必經的鍛煉過程。引文中海瑞認為需要很強的能力才能勝任縣級領導。盡管中國有幾千個縣,但每一個縣都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要負責當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縣一級的每一個決策所影響的都是十幾萬甚至上百萬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因此需要非常謹慎。再加上縣一級工作承上啟下,既需對上負責,又與老百姓距離非常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5月4日)
典出:《管子·牧民》
原文: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釋義:如果禮義廉恥不能得到推行,國家就會滅亡。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是中國先人對當時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在當代中國,中國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這個概括,實際上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
尚賢者,政之本也。
——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6月28日)
典出:《墨子·尚賢》
原文:得意,賢士不可不舉,不得意,賢士不可不舉。倘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將不可以不尚賢。夫尚賢者,政之本也。
釋義:崇尚賢能的人,是為政的根本。
墨子指出“尚賢者,政之本也”。他認為,打破血統界線和論資排輩,崇尚賢能之人,是為政的根本。他的這一思想,包含了平等選拔和科學使用人才的思想。他的“舉義不避貧賤”、“ 舉義不避親疏”、“舉義不避遠近”等原則,今天依舊適用。治國之要,首在用人。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選賢任能,始終把選人用人作為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
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
——習近平《之江新語·弘揚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風尚》
典出:《商君書·畫策第十八》
原文:國之亂也,非其法亂也,非法不用也。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
釋義:國家都是有法律的,但是沒有能保証這些法律一定得到遵遁的法。
如何把規范深植於每個人的心中,成為自覺,就是需要培育法治精神。沒有法治精神,再精密的法律條文都難免淪為擺設。可以說,法治精神是法治的靈魂。
明代張居正曾感嘆道:“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講的是同樣道理。習近平總書記也曾說,人們沒有法治精神、社會沒有法治風尚,法治隻能是無本之木、無根之花、無源之水。從客觀上說,法治並不體現於普通民眾對法律條文有多麼詳細的了解,而在於在日常行為中時刻體現規范意識。
治亂繩,不可急。
——習近平《擺脫貧困·從政雜談》
典出:《漢書·龔遂傳》
原文:“臣聞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后可治。臣願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上許焉,加賜黃金,贈遣。
釋義:解開一團亂麻般的繩子,不能著急,需要慢慢理清頭緒。
有些事必須抓緊,有些事則急不得。正如“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后可治”。條分縷析,慢慢找到症結所在,這考驗一個人的智慧銳度和心理的耐力。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習近平署名文章《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新華社2013年12月31日電)
典出:漢·王符《潛夫論·釋難》
原文:是故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釋義:大鵬沖天飛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輕盈﹔駿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隻腳的力量。
習近平引用“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指出,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億人民的力量。這就要求,執政者要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當然,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在中國的改革道路上,沒有人是旁觀者。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
——習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月7日)
典出:唐·吳兢《貞觀政要》
原文:同引用
釋義:治理國家最重要的,在於保持政令、措施的公平與正直。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自古至今,百姓誰不愛好官,而好官的共同特點是公平正直。習近平說,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要重點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
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
——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6月28日)
典出:清·顧嗣協《雜詩》
原文: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才以避短,資高難為謀。生材貴適用,勿復多苛求。
釋義:駿馬可以跨越險境,但要論耕地,比不上牛。牢固的車可以承載重物,但要論渡河,就比不上船。
《老子》中即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辯証描述,中國人很早就意識到了這個道理。用人則要用人之長。讓馬犁地是浪費人才,驅牛沖鋒則是強人所難。作為選用人才的組織部門,首先要做的也是區分不同人才的類型,繼而確定他們適合的崗位。習總書記引的這首詩,也值得用人部門深思。
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
——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典出:《史記·滑稽列傳》
原文:同引用
釋義:子產治理鄭國,百姓沒法欺騙他﹔子賤治理單父,百姓不忍心欺騙他﹔西門豹治理鄴,百姓不敢欺騙他。
治理思想和治理方法,自古就有多種。春秋時著名政治家子產,他親歷親為,明察秋毫,時間不長,就把鄭國治理得“門不夜關,道不拾遺”,百姓不能欺騙他。子賤天天躲在房裡彈琴,依舊把單父治理得井井有條,他的經驗是,重視教化,講究用人,為政清淨,百姓不忍心欺騙他。西門豹治理鄴,他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順利革除“為河伯娶婦”的陋習,帶領百姓興修水利,用重典治亂世,百姓不敢欺騙他。一是親歷親為,二是求賢自輔,三是威化御俗,這三種治理思想,因時而異,順勢而制,對今日仍有巨大借鑒意義。
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
——習近平《擺脫貧困·從政雜談》
典出:宋·包拯《致君》
原文:同引用
釋義:隻要依法治國法令暢通,紀律和風氣自然清正,那樣就不會有治不好的國家,也不會有頑固不化的百姓。
為官之義在於明法。“明”是讓百姓懂法,知道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明”也是讓自己懂法,在內心拉一條底線。所謂“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領導干部帶頭遵紀守法,才能讓法令順利推行。在這點上,任何人都不應有例外,而領導干部尤其要出於一顆公心,真正從心底裡敬畏法律。因此,隻有為官者“寸心不昧”,方能使“萬法皆明”。法度明,紀綱正,大治之勢必成。事實也証明,哪裡的領導秉公辦事,不畏權貴,執法嚴明,那裡的正氣就上升,事情就好辦。
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要義。
——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從政體會漫談》
典出:清·顧炎武《與公肅甥書》
原文:同引用
釋義:要興國安邦正百官,首先必須除惡揚善,扶正祛邪,弘揚正氣。
“激”濁“揚”清一說,用的是兩個帶有鮮明情緒色彩的動詞。和不良風氣與惡勢力斗爭,絕不是吹吹風、撓撓痒,必須要有敢作敢為的勇氣,一往無前的沖勁,舍我其誰的擔當。在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是決不能當“鴕鳥”,也不能當“開明紳士”的。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新后,鐵腕反腐,“老虎蒼蠅一起打”,是為“激濁”﹔踐行八項規定,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為“揚清”。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處於轉型時期,各種深層次矛盾逐漸凸顯,社會利益關系更為復雜,黨員干部是否能做到正字當頭,一心為民,秉公辦事,更是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安危存亡。
(整理、釋義:陳振凱)
制圖:潘旭濤
相關專題 |
· 習近平活動報道專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