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經濟領域的統戰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指導下,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到1990年,全國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已發展到2092萬人,注冊資金397億元﹔私營企業雇工148萬人,注冊資金95億元,兩者繳納稅金合計145億元。實踐表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多種形式非公有制經濟的迅速增長,中國出現了新的社會群體和不同的利益集團,為新時期經濟領域的統一戰線工作增添了新的對象和內容。經濟領域的統戰工作,除繼續做好原工商業者工作外,還需要做好新的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團結、幫助、引導、教育工作,使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也需要在新的條件下,調整工商聯的職能。為此,1991年7月,中共中央批轉了中央統戰部《關於工商聯若干問題的請示》(以下簡稱“中央15號文件”)。
文件指出,在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將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存在和發展。現在亟須一個黨領導的主要做非公有制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民團體。工商聯作為黨領導下的以統戰性為主,兼有經濟性、民間性的人民團體,可以配合黨和政府承擔這方面的任務,成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的一個橋梁。工商聯的主要工作對象應是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三胞”投資企業和部分鄉鎮企業。工作任務是對私營企業主、個體工商戶、港澳同胞、海外僑胞投資者介紹黨的方針、政策,進行愛國、敬業、守法的教育,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反映他們的正確意見,全面貫徹黨對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團結、幫助、引導、教育的方針,做好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他們中逐漸培養起一支堅決擁護黨的領導的積極分子隊伍。
“中央15號文件”,明確提出了黨對非公有制經濟統戰工作的方針、政策,科學界定了新時期工商聯的性質、職能,並賦予工商聯做好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工作的重要任務,是新時期工商聯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新時期統一戰線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十八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
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和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黨的十四大全面總結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十四年來取得的基本經驗和巨大成就,系統闡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這對統一戰線工作的蓬勃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愛國統一戰線工作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許多新情況,面臨著許多新問題。為了進一步統一對當前統戰工作形勢的認識,研究新形勢下各個領域統戰工作的方針政策,中共中央於1993年11月3日至7日在北京召開了第十八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
第十八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的中心議題是,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認真研究和明確當前統一戰線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進一步統一對當前統戰工作形勢的認識,明確統一戰線的地位、作用和任務,研究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工作各個領域的方針和政策,努力形成全黨重視統一戰線工作的新局面。
11月3日,王兆國同志作了題為《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的統一戰線工作》的報告。11月5日,李瑞環同志發表重要講話。11月7日,江澤民總書記和全體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出席全國統戰工作會議的部分代表進行座談,江澤民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
江澤民在講話中,以較大的篇幅闡述了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意義和方針政策。他指出,民族問題是關系我們國家統一、社會穩定、邊防鞏固、建設成功的大問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正確處理民族問題是一個帶根本性的問題,加強民族團結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重要任務。民族、宗教無小事。全黨都要充分認識民族問題的長期性、復雜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江澤民指出:“在民族問題上我想強調三句話:一是繼續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民族關系﹔二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三是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他說,民族地區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歸根到底要靠發展經濟來解決。我們處理民族地區的各種問題,都必須牢牢掌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要千方百計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逐步縮小民族之間的發展差距,逐步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江澤民繼續指出:“在宗教問題上我也想強調三句話:一是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三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他說,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項基本政策。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這項工作必須加強,而不能削弱,更不能放棄不管。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進行。對正常的宗教活動加以保護,對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加以限制和打擊,這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不能把它們對立起來。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目的都是要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種適應,並不要求宗教信徒放棄有神論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在政治上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同時,改革不適應社會主義社會的宗教制度和教條,利用宗教教義、宗教教規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服務。要引導愛國宗教團體和廣大宗教信徒把愛教與愛國結合起來,把宗教活動納入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做到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江澤民最后強調,統一戰線工作是全黨的工作,而不僅僅是統戰部門的事。如果沒有全黨的重視和支持,這項工作是做不好的,各級黨委都要有這種政治認識和戰略眼光。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同志都要帶頭做統戰工作,模范地執行黨的統戰政策,加強和改進對統戰工作的領導。
李瑞環同志在講話中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主導中國社會發展的帶根本性的問題,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1)經濟建設成為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2)改革開放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3)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為經濟改革的總體目標﹔(4)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特征﹔(5)“一國兩制”成為解決祖國和平統一問題的基本政策﹔(6)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成為一切工作的指導思想。統一戰線工作作為事關全局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從研究、把握這幾個問題入手,找准位置,發揮優勢。愛國統一戰線是實行廣泛團結,凝聚人心,完成新時期總任務的基本保証﹔是多黨合作,參政議政,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有效形式﹔是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力量﹔是體察民情,反映民意,密切黨同群眾聯系的重要渠道﹔是安排人事,合作共事,加強國家政權建設的必要途徑﹔是聯絡友誼,溝通感情,促進實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橋梁紐帶。以上幾條是新時期統一戰線的基本社會職能,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賦予統一戰線的光榮使命。
李瑞環還指出,在長期的統一戰線工作實踐中,我們黨形成了優良的傳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又創造了一些適應新時期要求的重要原則和方式方法。第一,堅持平等相待,充分尊重統一戰線中各黨派、各民族、各團體及廣大成員﹔第二,堅持民主協商,在協商過程中加強黨的領導﹔第三,堅持求同存異,正確對待統一戰線中的各種差異和分歧﹔第四,堅持自我教育,不斷提高統一戰線成員的思想素質﹔第五,堅持真誠服務,切實幫助黨外人士解決實際問題﹔第六,堅持廣交朋友,注意做好黨外代表人物工作﹔第七,堅持群眾路線,依靠社會各方面力量做好統戰工作﹔第八,堅持抓緊抓細,把各項統戰工作落到實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