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11日04:21 來源:重慶日報
▲“西天瑤池”然烏湖一瞥。
然烏湖湖面面積22平方公裡,湖面海拔3850米,位於昌都地區八宿縣城以西90公裡處的川藏公路南線旁。據史料記載,200多年前,在然烏湖下游地區發生了大崩塌,垮山堆石堵塞了帕隆藏布河而形成了巨大的高原堰塞湖,造就了奇妙的景觀。
▲來古村的藏民。
然烏鎮來古村是緊鄰來古冰川的一個藏族小村落。來古村的藏語意思是隱藏著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
▲崗達寺的喇嘛與盤羊。
據芒康崗達寺的多吉喇嘛(中)說,這隻野生的國家二級珍稀保護動物盤羊是自己從山上跑到寺廟附近來的。那天,也許是餓了,在我們說話中,盤羊不時用角去觸碰多吉的腰。
▲芒康鹽井鄉的鹽田。
據說唐朝以前這裡就開始制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持最原始的手工晒鹽方式的地方,在瀾滄江東西兩岸層層搭建有3200多塊鹽田。江東產白鹽,西岸產紅鹽。
瀾滄江W型大峽谷鳥瞰。
該峽谷位於芒康縣曲孜卡境內,崇高的山嶺,深邃的河谷,以及河灘上的農庄田園,構成一道“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立體自然奇觀。
▲林芝,攝友在等待南迦巴瓦峰露真容。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藏語中有“直刺天空的長矛”之意。該峰從來不肯輕易露面,也稱“羞女峰”。
▲波密,318國道旁的桃花。
波密縣有一個叫桃花溝的地方,這裡,雪山下,公路旁,村落裡,野生桃花爭相怒放。
▲來古冰川,大雪紛飛中等待游人的馬幫。
來古冰川位於八宿縣然烏鎮西南部,距縣城120公裡。是西藏已知的面積最大和最寬的冰川。遺憾的是,因當天雪太大,我們隻見到冰川一角。
▲一名游客在多拉神山上。
多拉神山位於八宿縣城以東4公裡處,是藏傳佛教中寧瑪派的神山,山內雕有石像多處,以釋迦牟尼佛像最為講究。徒步神山可見漫山遍野大小各異的石頭上刻有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那些石刻圖像與字體向外突出,如同鑲嵌於石頭上一般。
圖文/本報記者 雷太勇
行走在這條線路上,讓人時時有一種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的感覺。我想,固然有這裡地處高原的因素,更多的,則是因為眼前的美景。
——題記
在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間,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帶的叢林草莽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的古道,這,就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文明文化傳播古道之一的“茶馬古道”。
這條延續了上千年的地道馬幫之路,而今我們借助汽車來丈量。
3月下旬,在西藏昌都地區旅游局的安排下,來自藏、川、滇、渝的旅行社、媒體代表,開展了“茶馬古道旅游精品線路踩線”活動。我們沿著214、318國道,從雲南香格裡拉出發,經西藏昌都地區、林芝地區,抵拉薩,全程近1600公裡。
藍天、白雲、雪山、冰川、峽谷、森林、草原、溶洞、湖泊、溫泉、古跡,這一路,且行且駐足,享受著視覺的盛宴。
而僅僅是在享有“藏東門戶”、“康巴腹地”盛譽,以及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和中轉大驛站的昌都,其所轄芒康縣的千年古鹽田、曲孜卡溫泉、覺龍桃花村、文成公主廟、西藏地區唯一的天主教堂、紅拉山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區、瀾滄江W型大峽谷,左貢縣的覺巴山、東達山,八宿縣的邦達草原、業拉山和川藏線九十九道拐、怒江峽谷、多拉神山、安久拉山、然烏湖、來古冰川……數不勝數的自然、人文景觀,足以令人流連忘返。
用一位考察團成員的話來說,這一路不是美在幾個點,因此不叫景點,而是整條線都是美景。考察團裡有不少旅游行業的專家、老總,用大家的話來概括:茶馬古道這一線,不愧為中國最美景觀大道。
“這條線路,絕對是精品中的精品。”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涉足旅游工作的四川光大旅行社總經理向光忠表示。
一路美景已深深銘刻在我的腦海裡。一路上遇到的人,我也將無法忘懷——
忘不了在千年古鹽田的藏族農家樂裡,康巴漢子表演的芒康弦子雄渾而低沉的旋律;
忘不了在鹽井鄉建房現場,勞動中的藏族婦女回眸一笑露出的潔白牙齒;
忘不了崗達寺喜歡用微信的多吉喇嘛,以及在多吉使用手機時,那隻用角輕抵他腰的珍稀保護動物盤羊;
忘不了然烏湖畔那群從四川來往拉薩去的婦女朝聖者匆匆的步伐和執著的眼神;
忘不了在海拔5088米的東達山上,那位廣東騎友咧開大嘴的笑聲;
忘不了然烏湖邊露營的26歲浙江驢友傅舜,他全然不在意清晨一場大雪遮蓋了他的帳篷,揭開蓋子露出頭對我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昨晚看見星星了嗎?好大好亮喲!”
……
古道景色亙古未變,你,准備好了嗎?趕快上路吧!
(來源:重慶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