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羅 蘭
2014年04月11日09: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勢不可擋,近幾年不僅在國際結算、計價、投資方面突飛猛進,如今,正躋身全球儲備貨幣行列。據外媒報道,目前全球至少有40家央行在人民幣中有投資,還有更多央行也准備這麼做。人民幣在全面自由兌換前就有可能變成一種事實上的儲備貨幣。
或躋身三大儲備貨幣
美元一直是全世界被廣泛持有的儲備貨幣,然而其一枝獨大的霸氣越來越為其他國家所詬病,一些國家開始削減美元持有,轉向多元化的儲備貨幣。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截至2013年結束。美元佔據全球外匯儲備中的近33%,而2000年時,該比例是55%。新興市場國家儲備中的“其他貨幣”比重相比2003年增加了接近400%,發達國家的這個類別貨幣的增長速度也有200%。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在異軍突起的“其他貨幣”中,人民幣的身影越來越清晰。據報道,去年11月到12月間,人民幣在全球的使用量增長了15%。目前,東南亞、東歐、拉美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已經或者正在考慮把人民幣作為官方儲備貨幣,
專家指出,中國是世界經貿大國,而且外匯儲備和潛在市場規模(人口)世界第一,也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給內外部環境帶來了機遇。在此背景下,中國具備了成為儲備貨幣的一些有利條件。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林毅夫展望,到2020年—2030年,國際上可能有三個主要的儲備貨幣,一個是美元繼續維持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一個是歐元,此外人民幣可能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還有一些小的儲備貨幣,像日元、瑞士法郎、英鎊。
成為儲備貨幣有利有弊
專家指出,成為儲備貨幣后,有利於建立資本循環的良好渠道,減輕龐大外儲和輸入性通脹的壓力,在全球金融市場中能發揮更大的自主權等。
“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可以穩定幣值,在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時能規避風險,減少交易成本,對增強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有好處。”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孫華妤對本報記者說。
躍上世界舞台的國際儲備貨幣,也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和風險。孫華妤認為,如果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中國的貨幣政策會變成全球政策,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政策在執行中會受到更多因素的影響。
林毅夫也表達了擔憂,“其實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固然非常光榮,但是經濟上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所以不管從近期還是長期來看,要開始去思考更好的替代方案。”
林毅夫分析,第一,一個國家主權貨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其本國的利益跟全球利益之間的矛盾沖突是潛在的,而且作為一個主要儲備貨幣,對這個國家貨幣政策基本上沒有什麼約束,任何沒有約束的這種安排可能都不是最好的安排。這是長期潛在的問題。第二,即使2030年人民幣變成國際主要儲備貨幣之一,到時整個國際儲備貨幣狀況很可能比現在更不穩定。既然比現在更不穩定,那時候去做國際主要儲備貨幣,資本賬戶要完全開放,資金可以完全自由流動,就會經常出現國際炒家炒作的問題,大量流動資金流進國內,就會造成房地產泡沫、股市泡沫,貨幣急劇升值,出口受到影響。
還有許多“功課”要做
“很多國家央行打算用人民幣做國際儲備貨幣,這說明他們對中國經濟和中國政府有信心。長期來看,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很有希望,但期間會有波折和困難。”孫華妤說。
林毅夫認為,美元還是國際上主要貿易結算貨幣,大約佔60%—70%左右,中國從整個國際上來講佔比不到5%。他表示,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或者貿易結算貨幣確實已經開始。但是取代美元,這個差距還非常大。
補上這個差距,中國還需做很多“功課”。孫華妤說,首先,推人民幣國際化,必須使人民幣保持相對穩定的幣值,不能有太大升貶,否則會造成恐慌。但要控制匯率波動,又會有來自國際上的壓力。其次,繼續堅持對外開放,讓公眾理解對外開放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增強國際影響力的好處,經濟、政治決策要與國際並軌,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最后,資本賬戶要開放。但短期內不能急於推進,因為中國金融體系還不夠完善,需慎重。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