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明 李雅蓉 陳鴻聖
2014年04月11日08: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4月10日13時28分,隨著獨龍江公路隧道一標段最后一爆的轟然巨響,全長6.68公裡的獨龍江公路重點控制性工程——高黎貢山獨龍江隧道貫通。
這標志著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將徹底告別一年中大雪封山長達半年的歷史。
4月10日上午,全國道德模范、貢山縣原縣長高德榮早早帶領獨龍江鄉的干部群眾,來到獨龍江隧道出口處,與承建工程的官兵們一同見証隧道貫通的歷史性時刻。
高德榮說:“官兵們已經連續3個春節沒有回家了,他們是新時期最可愛的人。”
半年大雪封山,簡易公路難通行
獨龍江鄉地處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地帶,東側是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貢山,西側是海拔4000多米的擔當力卡山。每逢冬季,獨龍江峽谷便被積雪包圍,成為“生命孤島”。
由於交通閉塞,就連普通的闌尾炎在獨龍江鄉都曾是致命疾病。駐守在獨龍江鄉的邊防派出所,至今已有8位戰士倒在執勤的崗位上。
獨龍族是我國人數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而獨龍江鄉是獨龍族唯一聚居地,獨龍族60%左右的人口集中居住在該鄉。
由於高黎貢山的阻擋,直到1999年9月,全長96公裡的獨龍江公路才建成通車。這一條聯系著獨龍江鄉和外界的通道,結束了我國最后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不通公路的歷史。
在公路建成前,進出獨龍江鄉的唯一通道是人馬驛道。生活在山裡的人們要在大雪封山前,趕到貢山縣城,把半年的生活物資都儲備好,人背馬馱走上兩天才能從縣城回到獨龍江鄉。
這條碎石路面的非等級簡易公路,由於技術標准低、路況極差、臨時性橋涵多,隻有越野車、中型卡車和農用車能夠勉強通行。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影響,這裡一年有200多天下雨,年降水量達3000—4000毫米,自然災害頻發,公路常常被阻斷。而從每年入冬到次年5月,皚皚白雪會封閉高黎貢山埡口,積雪厚度高達20多米。
這條路險峻復雜、顛簸不堪,通了14年也修了14年。
挑戰極限,隧道建設創下七項之最
為了改變大雪封山不能通車的情況,公路改造勢在必行。全長79.98公裡、總投資6.09億元的獨龍江公路改建工程於2010年10月正式開工。
全長6.68公裡、淨寬7米、淨高4.5米的獨龍江特長隧道,穿越高黎貢山,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
然而,隧道的修建豈是易事。修建隧道的官兵們不僅要面對高寒缺氧、地質復雜、有效施工期短、物資供應極為困難等不利因素,還要解決大斷層、裂隙、強涌水、極低氣溫、高縱坡等接踵而至的諸多世界性施工難題。
從洞口縱深進入的83米厚冰磧堆積體沙層,是官兵們在隧道施工中遇到的首個“攔路虎”。由於該地段遇到涌水便成流沙,一開挖掘進就會瞬間坍塌,工程被迫受阻。
武警交通部隊三支隊項目部主任周勇帶領總工程師韓新平、安全工程師顧建鋒經過反復試驗,制定出“短進尺、分台階、強支護”的施工方案,利用5個月時間,“虎口拔牙”完成施工。
5℃是冬季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標准,而冬季的獨龍江鄉大部分時間氣溫極低。為滿足冬季施工的溫度要求,官兵們採用設置隔熱層封閉保溫原材料、鍋爐循環供暖熱攪拌混凝土、覆蓋棉被電熱毯薄膜等方法,形成多項保溫恆溫措施,確保了大雪封山期正常施工。
大雪封山,周勇和大部分官兵連續3個春節沒有回家,冬季一度僅靠壓縮干糧、野菜等維持生存。時間一長,90%以上的官兵出現頭發脫落、指甲翻卷、牙齒鬆動等高原病症。施工期間,部隊先后成功規避塌方300余起、泥石流79起、雪崩52次,19人次被岩爆、飛石擊傷。
由於洞內實施爆破、機械長期作業,噪音常常高達300分貝以上,空氣中積有大量煙塵氣體……就是在這樣艱險的環境中,官兵們挑戰生存極限,攻克世界性技術難題,創下了高海拔地區特長隧道施工的7項之最:“埋藏最深、地應力最大、裡程最長、岩層最為破碎、山體裂隙最多、封山期最久、技術標准最高”,圓滿完成階段性建設任務。
“在外面讀書的孩子春節可以回家了”
隧道的貫通,標志著獨龍族同胞祖祖輩輩大雪封山半年的歷史宣告結束,將大幅提升獨龍族同胞的生產生活水平。
“隧道貫通后,在外面讀書的孩子春節可以回家了,更多的獨龍族年輕人將走出大山闖世界,我們獨龍江鄉的發展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感謝打通隧道的武警交通部隊官兵和地方施工人員,他們真的很了不起。”說這話時,獨龍江鄉鄉長李永祥非常激動。
隨著公路隧道的貫通,獨龍江公路將縮短公路裡程16公裡,行車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有望實現全年通車,這對於促進獨龍江鄉旅游經濟文化發展等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單是路旁那參天的古樹,就值得你仔細端詳。”一位徒步旅游者曾經如此評價獨龍江。隨著獨龍江隧道公路的建成通車,秘境獨龍江將向世人撩開她神秘的面紗。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11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永遠的“老縣長”——“獨龍之子”高德榮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