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9日19:59 來源:南方日報
深夜時分,機動車路過住宅區時仍然鳴喇叭。
自從小區附近的某樓盤工地動工以來,從事護士工作的歐女士就很少有好覺睡了。工地施工過程中發出的各種高分貝噪音,時不時地傳入房間裡。“我們經常倒班,休息時間本來就不是很多,好不容易躺下來,卻被噪音干擾得無法入睡,非常影響健康。”歐女士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除了施工產生的噪音外,尖銳刺耳的機動車聲、高分貝的廣場歌舞聲、商家播放廣告的高音喇叭、節日期間的炮竹聲等噪音,困擾著越來越多的連州市民。“歌聲笛聲施工聲,聲聲入耳,昨夜今夜明晚夜,夜夜無眠。”居住在連州市文化廣場附近的市民林先生略帶調侃地告訴記者。調低各種聲源的分貝,防治城市噪音污染,成了很多市民的共同心聲。
●策劃:黃津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陶前根
投訴
1/4投訴涉及噪音污染
日前,網友“太和”在連州本地論壇發帖稱,番禺路中心小學門口有一幫老人家到了晚上,在中間位置用繩索拉開四方形佔據半個地坪載歌載舞,對周圍居民的正常休息造成影響。他建議城管部門在文化廣場劃一塊地坪出來,專門給老年人做夜間跳舞使用,或者減小音響的分貝量。
很多住在文化廣場附近的市民隨后跟帖表示,文化廣場早就被“佔領”了。網友“風月冬冬”表示,在文化廣場,除了每年高考時間或狂風暴雨外,K歌、廣場舞等活動從不間斷,現在加上牛墟工地打樁,噪音嚴重擾民,有些人不堪忍受,被迫到其他地方租房住。
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人聲討噪音污染。網友@哇——肥肉表示:“在連州午睡,必須要能輕鬆忍受80分貝噪音的熏陶,要麼神功大成,要麼神經衰弱。”
除了在網絡上發泄對噪音擾民的不滿之外,很多市民也開始通過政務平台、媒體等渠道投訴噪音污染。
記者梳理連州市行政電子監察大廳咨詢投訴信息平台發現,噪音污染已成為近期連州市民投訴的主要內容。今年1月23日至3月21日的40條咨詢投訴信息中,就有11條內容涉及噪音污染問題,佔了超四分之一的比例。
此外,還有不少市民向本報記者報料噪音污染。住在連州市牛墟某樓盤工地附近的林先生向記者表示,自從工地動工以來,巨大的打樁聲、機器轟鳴聲就攪得人心神不寧,有時候甚至深夜還在施工,讓人坐立不安備受煎熬。
調查
各種噪音日夜輪番來襲
在連州市北湖路一帶,不少商店為了吸引顧客,紛紛購置高音喇叭,播放商品廣告,整條街經常充斥著喧嚷嘈雜的噪音。需要上夜班的小羅對此感到抓狂,“上完夜班,又困又累,回到家裡休息卻被噪音吵得無法休息,難受得很。”小羅告訴記者。
記者走訪發現,連州不少商戶都使用高音喇叭播放商業廣告,出現了廣告基本靠音響的現象。除了在店門口放置高音喇叭,用以吸引路過的顧客外,有些商戶還租用了手推車、小貨車等,裝載著喇叭、鑼鼓等工具沿街宣傳,高分貝的廣告吸引了市民的目光之余,也帶來噪音污染。
肆無忌憚的汽車鳴笛聲,改裝車發出的轟鳴聲,也成了很多臨街住戶的噩夢。住在白水路的李先生表示,由於所住房間靠著街道,車輛路過發出的聲音總能“准確無誤”地傳入他的臥室。“有時候,深更半夜還能聽到喇叭長鳴,改裝過的摩托車以及大型貨車路過時,更是震得連窗戶都抖個不停,經常在睡夢中被驚醒。”李先生建議,在市區開車,應盡量減少按喇叭的次數,改裝車、大型車盡量繞道。
廣場歌舞等帶來的噪音問題也在連州愈演愈烈。記者走訪發現,幾乎每個業余廣場歌舞活動團隊都帶有音響設備,其中部分團隊的音響設備播放出的聲音,在幾百米之外都能清晰聽到。連州市中心小學門前的小廣場,緊靠學校和居民住宅區,但也活躍著數支廣場舞團隊。記者還在兩百米開外,就被一支廣場舞團隊的音樂聲震住了,走近后,發現除了這支隊伍的音樂聲外,很難再聽到別的任何聲音。住在附近的居民對此紛紛表示不滿,認為跳舞沒必要開那麼大的音量。
此外,隨著連州市近年來擴容提質的步伐加快,不少建筑工地開工。其中,部分工地幾乎沒有採取任何防治噪音污染的措施,日夜施工,發出的各種噪音也逐漸成為影響附近市民休息的主要噪音源。
影響
噪音成引發失眠主要原因
“遇到工地連續施工的時候,幾乎一夜都難合上幾次眼睛,有時候剛睡著就又被吵醒了,耳朵裡全是噪音。”住在居怡小區的歐女士告訴記者,小區附近的工地開工以來,她就開始經常出現失眠的情況。
住在供電局宿舍樓的張阿姨也告訴記者,附近工地施工的聲音非常大,兩個人面對面說話都聽不清對方說什麼,有段時間,工地還經常深夜施工,完全無法睡覺。張阿姨上高三的女兒,因忍受不了噪音的干擾,盡管家裡離學校隻有不到十分鐘的路程,也被迫搬到了學校宿舍去住。
由於住所鄰近文化廣場、慧光路以及牛墟某樓盤工地,林先生笑稱,自己每天都像聽著交響樂一樣,汽車喇叭聲、工地施工聲、廣場歌舞的音響聲等不斷襲來,有時候幾種噪音混合在一起,讓人覺得頭都大了。
署名為“人民路住戶”的網友則在連州市行政電子監察大廳上投訴稱:“附近的江星家電時常搞活動都把喇叭聲音調到很大,而且主持和唱歌的水平又差得不行,聽著就煩躁,還從早到晚沒個停的。曾經有樓上住戶被騷擾得往下拋洒雜物和污水,幾乎引起沖突斗毆。”
除了市民投訴表示噪音造成失眠、煩躁等之外,相關專家表示,噪音還可對人的聽力、視力造成損害,噪音長期作用於神經系統,可引起頭昏、頭痛等,使人暴躁易怒,並且與高血壓等疾病的發病率也有相當關系,對孕婦、老年人群體損害最為明顯。
治理噪音污染
需加大執法力度
■記者手記
早在1997年,我國就頒布實施了《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將環境噪聲定義為工業生產、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並指出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為環境噪聲污染,並對此進行規范。但筆者在連州市區走訪發現,超標准排放噪音的現象目前在連州還仍然比較普遍,即使鄰近學校、居民住宅的區域,也存在此類現象。調低噪音分貝,成了很多市民的共同心聲,但如何才能有效調低噪音分貝呢?
首先,要加強相關法律知識宣傳。盡管《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已實施多年,《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辦法》也已出台數年,但很多連州市民和單位對此知之甚少。署名為“人民路住戶”的網友在連州市行政電子監察大廳投訴內容顯示,其在遭遇家電商場噪音污染多次向110舉報時,被告知時間未到深夜無法管理。而《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明確規定“禁止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高噪聲的方法招攬顧客。”並沒有時間規定。知法,才能守法和有效執法。因此,加大《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的宣傳,使相關單位和個人明曉自己的權責利,非常有必要。
其次,要加強執法力度。縱觀各地治理環境噪音污染的經驗來看,環境噪音難治理,其一是涉及部門多,多頭執法導致處理難,其二是主動執法意識不強,市民不舉報不處理。因此,筆者以為,防治噪音污染重點還需加大執法力度。可採取多部門聯合執法的形式,做到快速發現、快速處理。同時,加強監督和主動執法意識,對噪音污染易發單位進行重點監測,發現有超標准排放噪音,立即採取措施,對群眾舉報噪音污染的,也可舉一反三,加強對噪音污染主體的監管。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