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9日19:54 來源:南方日報
三名小學生歷時兩年証實“尿不濕”可以用來培育植物。南方日報記者 王雲 攝
“使用過的廢舊‘尿不濕’也有利用價值,把裡面的物質取出來和土壤按照1:100的比例混合去種植植物,效果也很好。”在前段時間舉行的第29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李欣栩的《用BB紙尿片“對抗”干旱》項目不僅獲得了一等獎,還成為全省僅有的4個參加全國賽的小學創新項目之一。
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李欣栩和同學表示,希望用此方法對抗干旱,在沙漠中種出一片綠洲。其指導老師詹偉達透露,這是中山市在歷屆省科技創新大賽中首個獲得參加全國資格賽的小學項目,孩子們的想法充滿童真、童趣,且項目具備可行性。
南方日報記者 高薇
“尿不濕”中汲取抗旱靈感
“妹妹的‘尿不濕’吸滿了水也不會漏出來,若在土壤中加入‘尿不濕’,是不是也能保濕呢?”12歲的李欣栩有個2歲的妹妹,因為常給她扔尿片,李欣栩發現:若尿片的外層不破,尿片裡的水分能保持很久不干。這讓她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土壤中摻入“尿不濕”用來對抗干旱。“新聞說沙漠地區缺少水分,植物難以存活,若能將“尿不濕”的原理用到沙漠中應該會很好。”
留意到上述問題的時候,恰逢學校舉辦科技節。於是,她將這個想法寫了下來,上交老師。沒想到,立刻得到了科學課老師詹偉達的贊賞。“看到這個想法時,我們覺得非常棒,因為很少有人留意到‘尿不濕’會有如此功能。”詹偉達說,“尿不濕”是最常見的生活用品之一,基本上是用過即扔,少有回收利用,而李欣栩的想法卻涉及了該問題。
“吸收芯層是紙尿褲的核心部分,它並不是棉花,而是高纖維鬆樹的紙漿,以及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吸水小珠,兩者混合之后的確具有吸水和鎖水的功能。”仔細分析尿不濕的吸水原理后,詹偉達認為在土壤中添加“尿不濕”種植植物完全可行,因此,從2012年12月開始,他便指導李欣栩和另外兩個同學做探索實驗。
建議設“尿不濕”回收機構
據媒體報道,2008年,中國造紙協會生活用紙專業委員會發布的《紙尿褲、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2007年中國嬰兒紙尿褲(片)總消費量達到77.5億片以上。據估算,在中國全年廢棄的紙尿褲等垃圾物超過了200萬噸。然而,紙尿片的回收市場基本處於空白。對此,詹偉達認為,若能証實紙尿片裡層的高吸水物質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那麼將已用過的紙尿片進行加工處理,分離吸水部分,制成混合土壤,將能有效解決紙尿片的回收問題。詹偉達與他的團隊建議:“政府成立專門回收廢舊尿不濕的機構。”
“‘尿不濕’和土壤混合后能有效對抗干旱,回收利用空間很大。是否可以推廣使用,關鍵看其吸水部分是否環保,長期使用不會對土壤或環境造成影響。”詹偉達說,參賽時,評委們也曾關注過這一問題,但因其涉及的內容較為復雜,並非小學生所能理解和解答,因此,他們並未具體研究。但是,從目前的實驗結果來看,混合土壤沒有對植物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我們用豌豆、黃豆、大蒜、鳶尾蘭等多種植物進行實驗,沒有發現死亡或生長不良的現象,且紙尿片的使用對象是嬰兒,這說明它不存在安全隱患問題。”詹偉達說。
歷
程
為取得最佳保濕效果做了兩年多對比實驗
百克土壤摻1克“尿不濕”保濕十日
“最開始,我們不相信‘尿不濕’混合土壤能種出植物,但實驗卻進行了証實。”李欣栩的同學劉靜恬稱,經過多次實驗,她們發現,“尿不濕”不僅能種植物,而且添加比例適當比普通土壤種植效果更好。“我們多次比對實驗發現,在100克土壤中摻入1克尿不濕(干)效果最好,種植的植物10-15天不澆水都沒有關系。”劉靜恬說。
據介紹,2013年寒假期間,他們留了5盆植物在學校進行實驗。實驗結果顯示:在持續29天不澆水的情況下,純土壤(即不添加“尿不濕”)、1:200(200克土壤中添加1克“尿不濕”)混合土壤、1:300(300克土壤中加1克“尿不濕”)混合土壤三個花盆裡的綠豆苗完全枯死,1:50(50克土壤中添加1克“尿不濕”)混合土壤和1:100(100克土壤中添加1克“尿不濕”)混合土壤兩個花盆裡的綠豆苗仍有少量植株在生長。相對而言,1:100混合土壤裡的綠豆苗長得高大、健壯。
此后一年多內,他們用其他土壤和植物進行了多次實驗。最終發現,無論土壤類型是砂土還是壤土,摻入“尿不濕”后,保持水分的能力都會大大增強。然而,他們也發現一個問題:植物生長並非完全由水分決定,還和空氣、溫度、陽光、肥料等因素有關,所以摻入過多或過少的“尿不濕”都不合適。“我們兩年多的實驗發現,1:100的混合土壤效果最好。”李欣栩說,實驗說明若能在沙漠中添加“尿不濕”完全可以對抗干旱。
相
關
紀中6個參賽項目均獲獎
第29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中山市紀念中學也派出了6個項目參賽,並獲得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其中,林健輝同學的《子母式便攜氣壓高度測量儀》項目獲得中學組一等獎﹔梁杰超、李亮宏、何卓強同學的《預處理提高蠅蛆抑菌物質產量的有效工藝研究》項目除獲得二等獎外,還獲得了華南農業大學丁穎創新獎。據稱,獲得丁穎創新獎的同學隻要達到一本分數線,就可被華農錄取,且入校后可直接進入丁穎實驗班或任選專業。
據介紹,獲得一等獎的《子母式便攜氣壓高度測量儀》項目由MS5611氣壓/溫度傳感器、Arduino單片機、無線通訊模塊、藍牙通訊模塊構成。由於大氣壓強和氣溫等氣象參數是會隨時間流逝而變化的,一般的氣壓高度計僅使用一個設備,不足以反映這種變化。該項目採用雙機無線互聯,實時校對數據,大大提高了相對高度測量的精度和效率,適合開展長時間測量。另外,藍牙連上電腦后,還能當作氣象記錄設備。該設備在廣東低海拔地區(海拔高度<500米)測試,多氣象條件誤差<5%。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