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陽光政務”的渝北實踐

2014年04月04日05:32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陽光政務”的渝北實踐

渝北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工作人員認真地為市民辦理手續

王家街道硚田村1社村民正在查看組務公開內容

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和工程建設陽光監管,公開公正進行公共資源交易

  深化廉政風險陽光防控,建立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和權力運行預警機制,全區各單位繪制權力運行流程圖並進行公示

“陽光渝北”宣傳海報

“陽光渝北”惠民資金和農村“三資”監管平台系統

  核心提示

  權力的“陽光運行”,既樹立起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又生發出惠民的價值,最終增進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的信任與和諧。

  2013年以來,渝北區積極探索廉政風險“陽光防控”、財政專項資金“陽光運作”、政務服務“陽光運行”、公共資源交易和工程建設“陽光監管”、民生問題“陽光督辦”、行政執法檢查“陽光操作”六大“陽光政務”建設,提升了行政效能、優化了發展環境、純潔了干部隊伍,不斷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2013年,一次普通的財政專項資金檢查發現,同一家企業卻在等多家部門申請資金補貼。

  這只是企業的貪婪?其間有無人情關系、權錢交易、暗箱操作、弄虛作假等行為?

  ……

  一系列的疑問引起渝北紀檢監察部門的思索——如何推進廉政風險的防控?怎樣規范權力的正確運行?怎麼為老百姓提供便捷的行政服務?

  從2013年開始,渝北區推出一系列“陽光政務”組合拳,直擊行政效能、發展環境和為民服務,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1 清權力晒流程

  14550項防控措施堵住13890個廉政風險點

  “部門權力不明、辦事流程不清,既不方便群眾辦事,又為黨員干部腐敗埋下‘定時炸彈’。”渝北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闞吉林認為,“必須清權力晒流程,找出風險點,拿出措施進行陽光防控。”

  一場權力清理與公示的行動由此展開。以領導干部、人財物管理使用等重要崗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為重點,各行政審批部門全面清理本單位的行政權力,按照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繪制出權力運行流程圖。

  據統計,全區各級各部門共梳理職權3300項,繪制權力運行流程圖1250個,查找廉政風險點13890個,制定出防控措施14550項。

  “哪個部門有哪些權力,能辦啥事一目了然。”一位群眾稱,這樣既方便了群眾辦事,又避免了個別辦事人員“吃拿卡要”。

  權力家底清了,運作流程明了。但這還遠遠不夠,下一步必須規范權力的使用。

  近年來,財政專項資金分配使用領域案件頻發,人情關系、權錢交易、暗箱操作、弄虛作假等,暴露出在權力的使用上存在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個人化趨勢,一些部門出現主要領導個人說了算的現象,這既容易滋生腐敗,又有失公平,阻礙了財政專項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的發揮。

  針對這些問題,區紀委、監察、審計等部門首先牽頭建立監督機制;其次出台《渝北區財政專項資金暫行管理辦法》,按照“公開申報、集體審核、結果公示、績效考核”的原則,規范專項資金設立、申報、管理、使用、撥付等程序;然后細化各類專項資金監督管理操作辦法及工作程序,配套出台工業、商貿流通、科技、外經貿等行業配套操作制度,最終形成專項資金管理的“1+1+N”制度體系。

  “僅扎起制度這個‘籠子’還不夠,必須運用科技的手段提升運作的透明度。”闞吉林介紹,渝北區還推進財政專項資金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堅持財政專項資金撥付和使用審計、監察備案制,並對政府出資建立的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商貿發展專項資金等10余類專項資金的分配、撥付、使用等環節實行電子監察、全程動態監控,最大限度發揮專項資金使用效益。嚴格落實工程建設項目進場交易制度,凡是政府投資工程、採購項目和區屬房產交易等,必須按權限分別進市聯交所和區交易中心交易,對50萬元以下小額項目實行業主單位集體決策主動和備案制,有效防止肢解項目規避招標。推行中標考察制、指紋備案制和考勤制,強化工程項目標后監管,杜絕分包、轉包現象發生。

  據統計,去年以來渝北區通過電子監察等手段查處並通報5起在工程建設招投標中的違規違紀行為。全年進入區交易中心交易的政府投資類限額以上工程建設項目168個,交易金額12.90億元,節約資金5630.58萬元,進場交易率和公開招標率首次達到兩個100%;共實施集資採購項目193批次,政府採購預算資金8.51億元,實際採購金額8.25億元,節約資金2556.36萬元。

  2 簡程序優服務

  壓縮辦理時限推進行政審批“陽光運行”

  3月29日,市民任華向渝北區行政服務大廳遞交了企業注冊登記手續。恰逢清明節臨近,任華估摸著要在節后一周才能領取營業執照。

  “這速度太快了!”任華沒想到時隔兩日他就接到通知,可以領取相關証照了。

  “壓縮辦理時限,簡程序、優服務,推進行政審批的‘陽光運行’。”渝北區行政服務大廳工商窗口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推行並聯審批制度,企業注冊登記由工商窗口牽頭接件,整合工商、公安、質監、稅務等審批部門職能,確保企業名稱核定后,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証、稅務登記証、印章刻制在2個工作日就可辦結,比過去節約審批時間7個工作日。

  這樣的並聯審批制度不只是讓一般的企業注冊登記時限“縮水”。一家企業負責人稱,現在連建設項目在區內的辦理期限也由原來的400多天縮短至40天以內。

  “改變了以往‘九龍治水’的困境,大家統一調配,形成合力。”渝北區行政服務大廳相關負責人透露,在清理行政審批、減少審批數量的基礎上,渝北區按照分類處置原則,改革審批前置及程序,切實解決多頭部門、多層次、多環節審批問題。他舉例說,在建設工程領域並聯審批后,實行“統一受理、抄告相關、同步審批、集中回復”制度,統一實施聯合踏勘、聯合審圖、聯合驗收、平行辦理審批事項,“辦事流程簡化了,辦理時間也就縮短了。”

  這家企業負責人介紹,過去一個手續如果需要現場勘測,涉及幾個部門要分別安排幾次現場勘測,排輪次、搞匯報、看現場,現在好了,“八仙過海同坐一船”各辦各的事,真的減輕了企業負擔。

  “全面推行窗口標准化建設,建設廉潔、規范、高效的政務服務平台。”渝北區行政服務審批服務中心主任黃祿江稱,近年來,渝北區出台相應措施完善服務平台:健全完善區級行政服務中心、鎮街服務中心和村居便民服務站三級政務服務體系,並嚴格執行服務流程零保密、服務方式零距離、服務受理零推諉、服務事項零積壓、服務質量零差錯、服務效果零投訴的“六零”服務標准;積極推進構建網上大廳,試行網上申報、預審、自主服務等審批方式,實現“不見面審批”。進一步深化重點項目審批服務和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研究制定了《渝北區行政審批服務中介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渝北區審批前置中介機構信譽等級評價試行辦法》等,開展“送審批進園區”活動,對多家企業建設項目驗收進行會商會審。

  為保証審批服務真正提質提速,渝北區改變由紀委、監察局組織人員開展暗訪的模式,借鑒廣泛運用於世界500強企業的“神秘顧客”制度,引入了專業第三方,隻規定暗訪單位個數和提交暗訪報告的時間,暗訪人員培訓、暗訪對象設定、暗訪時間均由第三方自行決定,最后一份《窗口行業體驗式暗訪工作報告》直接呈報給區裡,提高了暗訪的保密性和結果的真實性。

  “這些‘神秘顧客’防不勝防。”渝北區質監局駐行政服務大廳首席代表敖奇華說,最好的應對就是熱情、周到、細致地做好工作。

  3 限權力強監管

  320個“陽光渝北網”村居工作站緊盯權力運行

  在大力推進損害群眾利益的“陽光治理”過程中,渝北區強化了糾風專項治理,開展了公共服務行業和教育、醫療、征地拆遷、食品安全等領域損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專項治理,2013年先后對群眾反映強烈的8個問題實行了挂牌督辦,維護了群眾利益。同時,拓展陽光監管平台,在全區320個村居建立了“陽光渝北網”村居工作站,自2012年開通至今,共辦理群眾訴求2079件,其中被群眾和陽光重慶網評為5星的有457件、評為6星的有2件。今年以來已辦理311件,評為5星的有82件、評為6星的有1件,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政務服務的改善與優化。

  渝北區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加大了對民生的投入。如何讓惠民資金用到實處,嚴防侵佔、擠佔、騙取、套取惠民資金問題的發生,有效防止在管理和使用中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發生?渝北區為此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監管的手段,讓政府和百姓都知道:“惠民資金去哪兒啦?有無腐敗?用得好不好?”

  惠民資金的不透明就像一堵無形的牆,會把黨員干部與群眾割裂開來,讓黨和政府流失公信力,最終喪失群眾基礎。怎樣從根本上解決惠民資金的腐敗問題,真正讓惠民資金惠民?

  在區委、區政府正確決策之下,區紀委、區監察局依托“陽光渝北網”,在全市率先開通惠民資金和農村“三資”監管平台,建立全區統一的惠民資金數據庫,包括全區惠民政策依據、辦事流程、職能職責、村(居)務等信息文檔;惠民資金、農村集體三資的動態數據;整合相關特別是涉農資金監管渠道,通過數據挖掘,形成各種分類表、匯總表、分布表、態勢圖;供科學研判的全區惠民資金使用報表等。

  “既全面監督,更全程監督。”惠民資金和農村“三資”監管平台相關技術人員稱,該平台具有電腦、手機、大屏幕、觸摸屏、微信五大展示效果,既可以對惠民資金進行提請申請要求,又可以監督使用情況,系統在用款計劃申請、資金使用審批、資金撥付、資金發放四大關鍵環節設置監測點。並在平台的紀檢監管版、陽光重慶版、鎮街部門版三大板塊分別設置了“資金監管”、“報表查詢”、“三資監控”、“預警糾錯”、“投訴建議”等欄目,可實現按資金種類、按各鎮街、按不同受益人情況對惠民資金進行監管,使用了多少資金項目、有多少人享受到惠民資金等一目了然。

  據介紹,該平台還全天24小時接受群眾查詢安排到個人(戶)的補助資金,可實名查詢補助標准、受益對象、發放時間、發放形式、住宅地址、補助金額等信息。如若發現問題,可通過訴求平台進行咨詢或投訴,有效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惠民資金要‘陽光運行’,行政執法也要‘陽光操作’。”作為一名老執法工作者,渝北區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江智勇說,限權力、強監管,通過這樣的組合拳,既要堵住滋生腐敗的漏洞,也要還干部清白,更要讓群眾明白。

  為讓行政執法既體現依法行政要求,又體現以人為本,渝北區推行了公開行政執法主體、執法人員信息、執法事項與依據、相對人享有的權利、行政執法結果和委托執法相關事項等行政執法信息“五公開”,並開展企業治亂減負工作,設立重點企業減負監測點,建立企業“寧靜日”制度,每月1-25日原則上不開展一般性涉企檢查。

  “怎樣減少自由裁量權的隨意性,預防行政權力的濫用。”江智勇也時有困惑,“真做到以理服人、合情合法不容易。”

  如今,執法人員對案件進行處罰裁量,隻需登錄辦公電腦裡裝載的環境行政處罰裁量輔助決策系統,選定違法表現、違法行為、違法后果裁量因子,處罰種類、修正裁量數據等選項,其裁量結果就會自動生成。

  現在,渝北區將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工作推廣到16個基層執法單位,細化了行政處罰條款2090條。

  政務公開關系政府公信,公開質量接連信任程度。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渝北“陽光政務”的生動實踐,讓群眾看得見,受得了曝晒、經得起監督,最終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文/王彩艷

(來源:重慶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