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2日04:57 來源:重慶日報
你知道嗎?中國有160多萬自閉症孩子“居住”在遙遠的星球上,遠遠地俯視地球,等待合適的溝通“信號”,來成就一場“星際”旅行。
你願意和我交流嗎?
和很多人印象中的自閉症孩子不同,9歲的強強活潑好動,不僅能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能主動和陌生人打成一片。如果說和普通孩子有一點不同的話,那就是強強有時有點“過於熱情”。
“這是什麼?這個怎麼玩?這是什麼圖案?是什麼意思?”盡管和記者是第一次見面,強強也像對待家人一樣親密,他好奇地擺弄記者的名片夾,指著上面的圖案連續問了一串問題。
“強強不能很好地感知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他的世界裡沒有一般人際之間‘一臂之遠’的距離,在一些社交場合中會造成不便利,這也是自閉症孩子的一種表現。”長期從事自閉症兒童訓練的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曉白說,自閉症可分為多種不同的類型,包括探索欲望強的多動型,缺乏活動型的孤立型,情緒過敏、不安的焦慮型,“智能孤島”型以及非典型、邊緣型自閉症。
“麻煩別人要說請。”“拿東西之前一定要問問對方同不同意。”……多年來,強強爸爸堅持用ABA“應用行為訓練法”將社交場合的“規矩”教導強強。現在,強強在絕大多數社交場合已經和正常孩子無異。
樹葉作畫 音符作詩
向遙遠星球“發射”信號
自閉症孩子很多時候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往往隻有在適合的“介質”下才會激發出主動表達的欲望。而音樂、美術正是這樣的“介質”。
8歲的西西每個周六早上都要去幾十分鐘車程外的“課外補習班”補課。不同的是,他參加的是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大學生志願者在上海華愛兒童訓練中心為自閉症孩子免費舉辦的美術治療課程,這裡沒有成績,也沒有填鴨式教學,有的只是鼓勵孩子們在美術天堂裡自由表達的志願者大姐姐和大哥哥。
“有的孩子喜歡在石頭上作畫,有的喜歡沙畫的觸感,有的熱衷於撕紙畫,還有的喜歡用手指作畫……”劉燕琳和江蓁蓁是這群大學生志願者中的負責人,“補習班”裡孩子們的習慣、性格、喜好,她們都一清二楚,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表達欲,她們還組織了郊游活動,鼓勵孩子們直接用樹葉作畫。
和美術類似,音樂治療也打開了不少自閉症孩子主動交流和溝通的“開關”。“有的孩子喜歡打擊樂,有的喜歡輕音樂,隻有不斷地嘗試,才會找到最適合的樂器。”李曉白說,向遙遠星球“發射”希望溝通的信號的過程,或許很漫長,但終將會有回報。
“星際”旅行,解開不可承受之重
孩子的爸爸媽媽多年來一直積極讓孩子接受治療,可孩子的爺爺奶奶至今無法接受,“一遇到家裡來人就把孩子藏起來,不讓外人知曉孩子的存在”;家長在訓練得不到回應的時候,互相責怪……“居住”在遙遠星球上的孩子,面臨著諸多誤解和“誤操作”。
“孩子的親人是他們的第一任導師,而對自閉症孩子來說,孩子的親人能起到的作用就更加重要。”李曉白說,父母應多觀察孩子、多了解孩子,“就像學語言一樣,及早介入,孩子改善的程度就越高。”
同樣需要提升的還有社會的了解度和接受度。華愛社區服務管理中心董事長吳建榮說,為來自星星的孩子撐起藍天,需要全社會增加對自閉症的了解,改變觀念,以更加寬容的姿態接納和鼓勵自閉症兒童成長,這裡面就需要更多的志願者主動參與,也需要更多的有專業資質的公益機構支持。
(據新華社上海4月1日專電)
(來源:重慶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