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履職故事

郭向東代表:“問診”混合所有制

2014年03月04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郭向東(左一)在調研中。

履職狀態

過去一年,郭向東主動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議題,積極走訪於各大企業、工廠之間,用實際行動回應百姓關切,為國家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CPI上漲的壓力、樓市走向的爭議、經濟下行的恐慌……一年來,如何進一步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中求進”,格外受到百姓的關注。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作為群眾意見的代言人,全國人大代表有責任和義務關注這一問題,並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

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重慶一建建設集團董事長郭向東就是這樣履職的。

必須邁過三道坎

3月2日,當記者與郭向東面對面交談時,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在責任與擔當中散發出的魅力,還有實在、深刻的觀察與思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想實現‘1+1>2’的效果,就必須認清各種所有制資本的特點,特別是發現各自的不足之處。”郭向東的開場白,一下子就把記者帶入了“經濟課堂”。

他告訴記者,在混合所有制經濟中,民營企業發展活力的激發,往往會受到一個內生因素的影響——管理的家屬化。“我們調研時發現,很多民營企業都是家族企業,小生產意識濃,特別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家族文化,讓企業的其他員工很難認同、融入這個企業。”郭向東說,既然要“走出去”“講混合”,就必須弱化家族人治、不搞任人唯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現實生活中,民營企業依賴於國有企業做大做強,但這並不意味著國有企業就是“十全十美”的。“我們曾在重慶、北京等地參與多個國有企業重組改制,我們有個很深的感受——雖然公司資產重組了,但公司管理的一些不良習氣仍然存在。”郭向東說,單位內部“論資排輩”、薪酬待遇隨人走,這些濃厚的國企衙門風氣都會影響經濟的活力。

帶著“如何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更好發展”這一問題,郭向東在調研中總結,在總結中反思,甚至“跳出問題看問題”。在郭向東的總結中,記者發現這樣一段話:“提高國家經濟的市場化,重在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和監管體系,實現市場主體多元化。建議國家發改委對國家和各地區實行市場化程度進行定期檢測評價。”

“民營企業管理去家屬化、國有企業去行政化、經濟領域進一步市場化,這‘三化’問題是發展混合型經濟的三道坎。”郭向東認為,唯有邁過這三道坎,各種經濟才會有“戀愛結婚”的沖動,才有“開花結果”的可能,多元市場主體才會蓬勃發展、成長壯大起來。

走南闖北找答案

採訪中,郭向東還表達了另一層擔憂——從規模和實力上說,民營經濟與國有經濟遠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如何看待和彌補這種“先天性不足”?

為此,郭向東似乎在“光谷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找到了答案: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專門設立由國有資本主導的政策性基金,發起設立創業投資企業,並約定原價退出機制,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回購股權。現在區內2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競相發展。

“當然也可以是政府牽頭不出資,比如重慶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渝商投資集團就是由市工商聯牽頭組建的。”郭向東說,這些做法既發揮了國有經濟的杠杆作用,又推動中小企業的做大做強。

無論如何,這充分印証了一個道理:強調“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需要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保持足夠的重視,兩者不可偏廢。

為此,郭向東在過去一年裡,還同時關注社會組織的發展,一直強調政府對社會組織發展的規范和引導。“促進社會組織發展、激發社會活力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郭向東說,“但是,目前我國社會組織法律地位模糊、權責不清﹔工作人員職業素養低、履行社會責任水准低﹔甚至成為挂靠單位的‘小金庫’……因此,建議盡快制定社會中介組織法或中介組織條例,依法規范社會中介組織,明確其設立條件、法律地位、權利義務和責任等。”(記者 張 洋)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04日 15 版)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