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主城公廁服務細節調查

2014年02月28日06:49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主城公廁服務細節調查

▲首個五星級公廁——璧山縣南河公園公廁成為一處靚麗風景。記者 張錦輝 攝

▲個性化公廁在九龍坡區全部投用,為城市再添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記者 張錦輝 攝

  ▲2月25日,在人民廣場公共衛生間,洗臉池旁的卷紙盒和洗手液盒均空空如也。

  ▲2月25日,解放碑公交車站旁的公共衛生間,一間廁所內燈具損壞,通風口沒有排氣扇,惡臭難聞。

  ▲2月25日,在朝天門廣場的公共衛生間,一間廁所門的固定裝置是幾根細繩。

  ▲2月25日,在曾家岩輕軌站隧道內的公共廁所,一位市民擰開水龍頭卻不見水出來。該廁所的三個水頭都是壞的。特約攝影 蘇思

  22件民生實事如火如荼開展,一座又一座新公廁在市民身邊落成。近日市政部門傳來消息,3月份主城將有一大批事業單位廁所對外開放,滿足大家如廁需要。

  公廁數量上去了,服務跟得上嗎,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近日,本報記者兵分多路,充當“公廁大使”,對車站、廣場、公園、商圈、博物館等處的廁所進行了初步調查。

  有些設備已“停擺”

  2月21日上午11點,龍頭寺重慶火車北站候車廣場上,一組5個蹲位的流動公廁正在運營。

  離公廁還有兩三米,一股刺鼻的尿臊味扑鼻而來。走近發現,5個蹲位中有個上了鎖,其他4個蹲位男女都可使用。雖然每個蹲位頂部都有排風扇,有的還插著電源,但都處於“停擺”狀態。

  內部也不太干淨,沒有水沖,洗手池也沒有水。看護廁所的老大爺平常用自己的生活剩水沖洗坑道。

  為什麼公廁沒有水,排風扇不工作?老大爺說,壞了,反映了多次,還是沒有人修。

  曾家岩輕軌站公共衛生間也有同樣問題。21日上午,記者走進該廁所,裡面燈光昏暗,頭頂懸著的8盞節能燈,隻有一盞亮著,還有一盞正發出暗淡的紅光,眼看就要熄滅。

  男廁所有5個蹲位,每個蹲位相互隔斷,但記者發現由於門栓損壞,有4個蹲位間無法關閉,其中一個蹲位間水箱已不能使用,便槽裡殘留著糞便,散發出臭氣。而且每個蹲位間都沒設挂鉤,隨身攜帶的挎包不知該放何處。

  廁所外是洗手槽,雖然有3個水龍頭,看上去完好無損,但沒有一個能出水。記者在一角發現了水槽,低頭去擰水龍頭,突覺頸窩一涼,抬頭一看,一把笤帚懸在上空,正往下滴水。

  有的設計讓人“尷尬”

  2月24日,紅旗河溝長途汽車站。此時春運已結束,廁所比較干淨。

  但讓人尷尬的是,這裡的公廁隔斷是用白色瓷磚砌成,沒有隔板門。從門外走到最裡面,路過5個蹲位,不到十秒鐘,市民如廁“風景”盡收眼底。尤其是有人站在蹲位前等候排隊,眼睛都不知道往哪裡瞅。

  新修的人民公園公廁,雖然淘汰了原先舀水沖水方式,更新成踩踏式,但內部設計也不太雅觀——每個蹲位的隔板門隻能擋住半身,難免“走光”。

  再加上公廁修在坎下,部分游客不願意多走一兩分鐘的路程,選擇在草叢中就近“入廁”,影響了公園環境。

  一些男廁小便池正對廁所大門,而大門時而敞開一大截。路過廁所的市民,從外面扭頭就能看見男廁所裡的“景色”。

  另外,上廁所沒紙也是讓人尷尬的事情。在記者採訪中,有4成公廁沒有手紙箱,有4成有手紙箱,但是空的。

  如人民廣場西面的公共衛生間,有管理員賣1元1包的手紙。而日月光3樓的公共廁所,沒有販賣人員,記者如廁是在附近一家面包店厚著臉皮要到了一疊手紙。

  有些廁所不好找

  男士陪女士逛江北世紀新都,可要做多走路、少喝水的准備——該商場1樓沒有廁所,2—4樓為女廁,5樓以上才有男廁。

  如果你要找公廁,最好詢問商場工作人員。雖然世紀新都每隔十多米設有指示牌,但指示牌之間或有兩三個岔道,一不留心就會走錯。記者2月24日在二樓找女廁花了十多分鐘時間,公廁入口位於一國際品牌專櫃的牆壁中間,與周圍裝飾渾然一體,很難找到。

  在日月光二樓,記者找公廁花的時間更長——該樓母嬰品牌專櫃的附近,懸挂公廁往左走的標志,順著指引前行,在沒有看到其他標志的情況下,記者卻徑直走出商場。明顯,這裡缺少了向右的指引。

  有的精致讓人眼前一亮

  在記者調查中,也發現了不少讓人眼前一亮、倍感溫馨的廁所。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廁所既有馬桶式,也有蹲便式,自動感應沖水,溫水供應洗手,洗手液、紙巾等一應俱全。

  給記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公廁保潔阿姨。記者在廁所打探時,她一直在門口站著,看到有人洗手濺了水出來,立即上前處理。

  三峽博物館廁所裡不僅配有手紙,每個蹲位間都設有挂鉤,方便游客挂包和衣物。洗完手,還可以用烘手機烘干。

  龍湖moco家具館公廁,女廁有6個蹲位,每個蹲位不僅有挂鉤,還有可愛的“手機小窩”——如廁市民放手機的位置。

  廁所飄著淡淡香氣,洗手液、紙巾一應俱全,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菜園壩一流動公廁不僅24小時免費開放,還有放音樂、報警等功能,深受大家好評。

  記者手記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細節

  余虎

  在蹲位間配個挂鉤,讓如廁的人挂挂包或衣物,這不算什麼難事,卻讓人覺著方便實在;進廁所有手紙、出廁所洗手后有擦手紙或可烘干,會倍感溫馨;有了“手機小窩”,如廁市民就不必擔心手機掉進廁所裡,還會讓人覺得十分體貼,這是記者充當“公廁大使”時的一種美好感覺。

  然而,這種方便實在、溫馨體貼的感覺在訪問時卻屢遭破壞:有的廁所沒設挂鉤,有的沒有手紙,有的沒水洗手,還有的燈光昏暗、門栓損壞、水箱不能使用。究其原因,就是服務意識不到位,管理細節不到位。比如挂鉤,如果沒有考慮,就是服務意識的問題,如果損壞了沒及時補上,就是管理細節不到位。

  遍布街頭、廣場、商圈、公園和車站碼頭的公共廁所就像一個個具體的符號,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成為一座城市的窗口和臉面。所以,公廁體現的是城市的文明,小小的細節,凸顯的是文明的深度和內涵。在一大批事業單位公廁即將開放,步入為大眾服務的行列時,我們更要做好這方面的細節服務,完善設施設備,提高管理水平,讓廁所變得溫馨起來,充滿文化氣息,因為這體現的是我們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來源:重慶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