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我國更年期女性超過2億, 60%以上受到更年期綜合征的困擾

更年期為啥“火氣大”

李曉宏 井超

2014年02月21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來自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的數據顯示,我國1億多女性遭遇更年期綜合征困擾,但就診者寥寥。按照50歲左右絕經計算,目前中國女性的平均壽命74歲,絕經后的生活將佔一生近1/3的時間。如何順利度過更年期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課題。我國女性更年期症狀與西方婦女有何不同?就診情況如何?防治工作面臨哪些問題?請關注本報推出的系列調查報道。

——編者

男女都有更年期

一些女性覺得渾身不舒服,其實都是雌激素缺乏造成的身體不適和情緒變化。男性更年期俗稱“絕雄期”

“渾身骨頭像有螞蟻在啃,夜裡疼得睡不了覺。”49歲的某私企老總徐麗,近來被骨痛折磨得寢食難安。骨科、神經科、疼痛科……她輾轉了許多科室,被當作關節退行性病變治療過,沒有緩解。后經朋友推薦,她來到北京婦產醫院更年期門診,才發現是“更年期惹的禍”。不到一個月的對症治療后,“骨頭不疼了,晚上總算能睡個好覺。”

“提起更年期,脾氣大似乎成了代名詞,很少人知道中國女性最常見的表現是全身骨頭疼。”北京婦產醫院開設全國首家更年期門診13年來,阮祥燕主任接診過形形色色的患者。

陳榮第一次就診時,陪同來的女兒扑通一聲跪下了:“醫生你救救我媽吧,她動不動就想跳樓!”阮祥燕還沒回過神兒,陳榮一把抓住她,高喊:“醫生我沒病,他們把我騙來的!”

阮祥燕稍微穩定了母女情緒后了解到:陳榮以前勤快溫和,很會照顧人。不知什麼時候起,她性情變了,生活懶散,不愛干活,成天陰沉著臉,幾次試圖輕生。家人嚇得夠嗆,嚴防死守,后來晚上睡覺要把她的腳拴上繩子和丈夫綁在一起。家人帶她去了很多醫院,做了很多檢查,各器官都很正常。最后,經醫生轉診到了北京婦產醫院。“這是典型的更年期抑郁。”阮祥燕說,盜汗、發熱、心悸,甚至愛發脾氣、失眠、抑郁,一些女性還會覺得渾身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各個器官都沒有問題,其實都是雌激素缺乏造成的身體不適和情緒變化。

更年期並非女性的“專利”,男人也有更年期。北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李宏軍指出,男性更年期俗稱“絕雄期”,國際上稱為“中老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它是指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體內的雄激素水平降低,引起類似婦女更年期的一系列症狀,如易怒、焦慮、情緒抑郁、失眠、體力和腦力下降、肌肉減少、脂肪增多、骨質疏鬆、性欲減退、勃起功能出現障礙等。

知曉率和就診率低

大多數人就醫“走錯門”,求助的是內科、神經科、泌尿科和骨科等醫師,去婦科的不到1/3

“愛嘮叨,脾氣急,心裡憋不住火,一觸即發。”52歲的王梅是尚未退休的公務員,“與家人鬧情緒還好說,與同事發生摩擦很煩惱。”她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調理后,脾氣溫和了許多。“原以為到了這個歲數,女同志都這樣,沒想到‘火大’也可以治療。”

“對更年期不了解、懵懵懂懂就過去了的大有人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研究員趙更力曾對華北城鄉更年期婦女做過一項調研,結果顯示,一半女性認為更年期是自然過渡階段,知曉內分泌改變是更年期症狀發生原因的僅佔8.4%,更年期保健預防措施的知曉率不到50%。

“更年期是每個女性都要經歷的生理期,它以月經周期突然改變為標志。”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絕經學組組長、北京協和醫院婦科內分泌副主任郁琦介紹,正常女性的月經以24—35天為一個周期。40歲后,如果10個月中出現相鄰兩個月的月經周期改變超過7天,則標志著更年期的到來。

中國女性更年期一般在45歲—55歲,絕經平均年齡為49.5歲。眼下因事業和生活雙重壓力,一些女性既要忙於工作,又要照料家庭,35歲就出現隱性更年期症狀,如潮熱、月經稀少和周期推遲等,大大影響生活質量。

“隨著生活條件改善和醫療水平提高,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近75歲,這意味著人生超過1/3的時間將從更年期階段開始。”郁琦指出,目前中國更年期女性超過2億, 60%以上受到更年期綜合征的困擾。但是公眾對其不僅知曉率不高,就診率更低,不到1%。即便少數人就醫,去婦科的不到1/3。大多數人就醫“走錯門”,求助的是內科、神經科和骨科等醫師。

“我國對男性更年期尚存爭議,研究工作剛剛起步。”李宏軍表示,近40%的男性出現更年期症狀,通常40歲開始,60歲后高發。在國外,男性更年期概念已獲得廣泛的接受和重視。芬蘭的一項調查顯示,40—70歲的男性多半會出現男性更年期綜合征,年齡越大,症狀越顯著。78%的加拿大家庭醫生相信男性更年期的存在,並認為會影響生活質量。目前,美國、加拿大、泰國、新加坡等國已開設男性更年期門診,而我國大眾包括男性自身對男性更年期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還很低。

缺少專業醫生隊伍

全國大醫院中設立更年期專科門診或是婦科內分泌專科門診者寥寥無幾,地市級醫院就更少

郁琦指出,對更年期認知存在誤區,是造成我國更年期知曉率和就診率低的主要原因。

“許多女性認為更年期是一個自然老化過程,忍一忍就挺過去了。”郁琦說,與西方相比,中國女性更年期症狀主要表現為骨與關節疼痛、記憶力衰退、易疲勞,這三種症狀的表現率均高於50%。此外,中國婦女在情緒抑郁、煩躁、失眠、易怒等神經、精神症狀方面的發病率也較西方婦女高。這些症狀往往被誤解為中老年婦女自然老化的生理現象或個人心理問題,很少有人覺得需要去看醫生。更年期症狀有很多種,其中頭痛、心慌等症狀常常導致患者奔往內科、神經科和泌尿科,忽略了是更年期惹的禍。

此外,保健品夸大或者不切實際的宣傳,誤導了不少更年期女性。有人研發出許多保健品,打著“綠色雌激素”的旗號,聲稱能緩解更年期症狀。於是,一些女性購買該類產品,或飲豆漿補充雌激素治療更年期綜合征。事實上,保健品是沒有“治療”作用的,它隻能改善人們缺乏營養的狀況,不能達到治療效果。

“缺乏專業的更年期門診和醫生隊伍,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郁琦指出,絕經概念的提出及治療,國際上已有60年的歷史,我國不到20年。全國大醫院中設立更年期專科門診或是婦科內分泌專科者,寥寥無幾,地市級醫院就更少。

“更年期女性愛傾訴抱怨,一天門診下來,醫生會接受很多負面情緒,累得精疲力盡。”阮祥燕說,無論是職業特點還是收入,內分泌治療均不如婦科腫瘤專業吸引人,不少醫生對去更年期門診“不感冒”。

阮祥燕認為,鼓勵各級醫院開設專門的更年期門診或婦科內分泌門診,給更年期女性一個能看病的地方,需要國家政策的傾斜,從政府層面給予重視和支持。

每周五午飯后,郁琦都要抽出一小時,在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舉辦一個小講座,主題就是更年期保健。而在整個協和范圍內,關於更年期的大型講座每年要辦四五場。從2001年開始,他所在的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絕經學組在全國范圍開展“關於絕經醫學繼續教育”的巡回演講,給醫生們傳達診療理念,告訴他們如何進行規范的門診治療。他說:“把醫生隊伍帶起來,再提高患者的防治意識就容易了。”

鏈接

更年期表現:

● 30—40歲:出現內分泌紊亂,如月經不調、乳房下垂、性欲減退等女性第二性症明顯衰退、減弱。

● 40—55歲:出現失眠、多夢、煩躁易怒、精力體力下降、記憶力減退、骨質疏鬆等症狀。

● 55歲以上:腎功能大幅下降,卵巢基本萎縮。

《 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21日 19 版)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