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30日04:50 來源:重慶日報
本報訊 (記者 匡麗娜)春節將至,不少市民在門口貼起了“福”字和春聯,一派紅火,好不喜慶。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人家張貼春聯、“福”字,不僅與傳統文化的內涵相差甚遠,有的還錯誤百出。
家住南岸區的張女士近日買了一張大紅的“福”字,正要倒著貼在大門上,卻被朋友攔住:不能倒著貼,要正著貼。這讓張女士有點疑惑:不是都說“福(倒)到了”嗎,為什麼不能夠倒著貼呢?
“這是春節期間最普遍、最常見的文化‘誤讀’之一。”市社科院專家鄧平說,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古人貼“福”字的數量、位置,是按照天干地支推算排列出來的,今天的人們已經不會也不必如此嚴格,但不同的位置還是要選擇恰當的貼法。
他稱,一般來說,“福”字正著貼是不會錯的,倒貼則要注意了。倒貼“福”字隻能貼在水缸或垃圾桶上。由於這兩個東西都是從裡面往外倒出來,人們便巧用“倒”字與“到”的諧音,表示美好生活的向往。
鄧平解釋,“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大門上的福字是不能倒貼的,大門上的福字表示迎福和納福之意,所貼的福字必須鄭重,端正大方,故應正貼,倒貼也顯得有失庄重。
(來源:重慶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