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春節去科技館看他設計的

2014年01月29日04:18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春節去科技館看他設計的

1月28日,重慶科技館,市民正在參觀達芬奇畫的《蒙娜麗莎》。

市民在飛行展區參觀達芬奇設計的滑翔傘。

兩位小朋友正在體驗達芬奇設計的健身器。

圖為達芬奇設計的機器人(外部盔甲)。

  本欄圖片均由記者梅垠攝

  本報訊 (記者 張亦筑)很多人都知道達芬奇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家,《蒙娜麗莎》就出自他之手,可你知不知道,他還是一個“科技狂人”,擁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其中包括目前發現的全世界第一個機器人!1月28日,“追尋大師的夢想——達芬奇機械發明與機器人展”在重慶科技館開展,展示了近百件達芬奇的發明。展覽將持續到5月20日,春節期間,市民可前往免費參觀。

  據介紹,本次展覽由市科協、市科委主辦,並得到意大利駐重慶總領事館的大力支持。所有展品均由意大利傳統工坊通過解密達芬奇現存的手稿,后經意大利佛羅倫薩藝術公司採用達芬奇時代的工藝和相似材料復原制作而成,涉及工程機械、飛行機械、軍事機械、解剖學研究等領域,力求還原500年前達芬奇的創意構想,保留展品的歷史文化意蘊。

  利用風能和水能

  機器人能搖頭、張開嘴巴、揮手

  作為科學家、發明家和工程師的達芬奇,最引人矚目的成果無疑是他設計的機器人,也是目前發現的全世界第一個機器人。

  在科技館臨展廳,記者看到,機器人完整的內部機械裝置,是由鐵質和木質的框架復原而成。“達芬奇的手稿讓人非常困惑,很多是以零部件的形式呈現的,像是對機械鐘的研究。因此,在重建達芬奇設計的機器人過程中,我們參照了15世紀塔樓機械鐘的設計,制作組裝了機器人的內部結構。”意大利佛羅倫薩藝術公司中國運營經理范錦鑫告訴記者,由於是採用達芬奇時代的材料進行復制,即以木頭和繩索為主,最早的模型因摩擦阻力造成繩索瀕臨斷裂,機器人很“笨拙”,動作很緩慢,能運動的時間很短。經過對達芬奇手稿反復研究,好不容易才解決了這一問題。

  為了讓機器人更接近“人型”,達芬奇還專門為機器人設計了多款有鋼盔的盔甲裝,“現場展示的這一款盔甲就是15世紀在意大利米蘭的典型代表,機器人的內部機械裝置就置於其中。”他說,利用風能和水能,達芬奇的機器人可以做搖頭、張開嘴巴、揮手等簡單動作。

  為讓飛行器“起飛”

  他專門設計健身器讓人們練肌肉

  據介紹,研究飛行器是達芬奇的愛好之一,他通過觀察鳥類的飛行姿態,設計了很多不同的飛行器。不過,他的研究分為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飛行器是以人力帶動機械飛翔為主,第二階段則主要以風力為動力。

  范錦鑫說:“在第一階段時,達芬奇為了研究飛行器,解剖了很多會飛翔的動物。他發現,鳥類之所以能飛,是因為它們的胸部肌肉比人類強壯得多。”如何讓人類能夠通過腿、手臂和頭部的肌肉產生類似的力量,讓飛行器能夠成功“起飛”?為此,達芬奇專門設計了健身器讓人們練肌肉。

  記者看到,達芬奇設計的健身器可以進行綜合鍛煉。當人坐在一條凳子上后,腳踩在用繩索與凳子連接的兩塊踏板上,就能鍛煉腿部肌肉;凳子前面懸挂著手環和頭環,用來拉伸運動鍛煉手臂和頭頸部肌肉。“通過持續的肌肉鍛煉,人們就能把自己變得強壯起來,為飛行器提供動力。”范錦鑫表示。

  由於畫畫動作慢

  他發明了延緩顏料凝固的方法

  名畫《蒙娜麗莎》裡,天空本來該是藍色的,為什麼看到的卻是綠色?

  在展覽現場,兩幅有差異的《蒙娜麗莎》,通過現代數碼科技,進行了揭秘。

  “達芬奇畫畫動作很慢,經常畫還沒完成,顏料就凝固了。”范錦鑫稱,為此,聰明的達芬奇就發明了延緩顏料凝固的方法,讓他自己有更多的時間來上色。

  不過,達芬奇的發明卻不算成功,這給他的作品也帶來了“災難”。“年歲久了以后,很多畫作就開始褪色。這也是為何《蒙娜麗莎》的天空從藍色變成了綠色。”范錦鑫表示,另一幅曠世巨作《最后的晚餐》也是如此,因為褪色的緣故,導致今天看到的畫作遺失了一些細節。“現場展示的《最后的晚餐》,則是意大利濕壁畫大師安東尼奧·迪維多(Antonio De Vito)經過多年深入的研究,運用科學的方法,辨識出許多消失的圖像,將變色的部分還原成原色,首次再現了500年前達芬奇完成的《最后的晚餐》最真實的樣子。”

(來源:重慶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