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這個周日去重慶美術館看《父親》

2014年01月24日04:09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這個周日去重慶美術館看《父親》

父親(布面油畫 222x155cm 1980年)。

收租院。 重慶美術館供圖

  本報訊 (記者 蘭世秋)中國油畫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父親》、開啟“傷痕美術”先河的油畫作品《為什麼》、中國現代雕塑的代表作品《收租院》、流傳了50多年的水印木刻傳世之作《蒲公英》……位於國泰藝術中心的重慶美術館即將迎來又一場重磅展覽。“回響——重慶美術60年”將於1月26日在重慶美術館隆重拉開帷幕。此次展覽將持續至3月26日,除每周一例行閉館和大年初一(1月31日)外,春節期間也將正常展出。

  匯集60多年來的265件精品

  據介紹,此次展覽將展出新中國成立以來,重慶藝術家在各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265件,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粉水彩及宣傳畫等藝術種類。

  展出作品時間跨越60余年,其中20世紀50年代作品12件,以黑白木刻版畫為主線;20世紀60至70年代作品28件,以《收租院》為代表的雕塑作品為展覽主線;20世紀80年代作品58件,以傷痕美術和鄉土寫實繪畫為主線;20世紀90年代至今作品167件,以國畫、油畫以及版畫的綜合發展為展覽主線。此外,還包含了重慶工人版畫、巴縣農民版畫、永川水印版畫、綦江農民版畫等創作群體代表作品。

  這些作品或曾經在全國產生過一定影響,或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或曾入選過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學術展覽活動。

  展覽主題定為“回響”,意在強調“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即對重慶美術的回顧和輝煌未來的期盼。

  展出羅中立的《父親》仿真件

  提起重慶美術60年,你的腦海裡一定少不了羅中立的《父親》。創作於1980年的《父親》曾獲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金獎。

  陽光打在“父親”溝壑密布的臉上,黝黑的皮膚呈現出土地一樣的質感。作品飽含深情地刻畫出了中國當代農民的典型形象,也成為中國大眾精神上共同的“父親”。

  據了解,《父親》獲獎后即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近年來,《父親》頻頻在外“奔波”,被借到各大型展覽上展出,留在館內的時間屈指可數。此前,羅中立接受記者採訪時曾透露,為了令《父親》在運送過程中免受損壞,中國美術館暫停外借這幅作品。

  記者昨日從重慶美術館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此次展出的,是羅中立創作的《父親》仿真件。

  欣賞“傷痕美術”的開篇之作

  被譽為“川美油畫之父”的劉國樞的作品也將出現在展覽上。了解中國美術史的人都知道,那張著名的油畫作品《飛奪瀘定橋》就出自劉國樞之手。

  劉國樞今年已經95歲高齡了。此次展覽上,將展出他創作於1953年的作品《送飯》。畫作通過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生活截片,完整呈現一個時代的特殊風貌,具有深厚的歷史感。

  高小華創作的《為什麼》開啟了“傷痕美術”先河,曾經就讀於川美77級油畫班的他,當年可是逃課躲在家裡完成這幅作品的。本次展覽上,觀眾可以前往欣賞“傷痕美術”的開篇之作。

  此外,王大同的《雨過天晴》、何多苓的《春風已經蘇醒》、程叢林的《1968年×月×日雪》、馬一平的《血與火的洗禮》等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都會出現在展覽上。

  由於有些畫作原作遺失或者無法借回,展出的部分作品為原作者仿真或復制件。

  看《收租院》裡如何“交租”

  雕塑方面,1965年6月—10月,由川美雕塑系教師趙樹桐、王官乙和學生,及其他雕塑工作者共同創作的群雕《收租院》將亮相。

  記者了解到,最早創作的《收租院》為泥塑,共包括7組群像:交租、驗租、風谷、過斗、算賬、逼租、反抗,陳列於四川省大邑縣劉文彩庄園。此次展出的是重慶當代美術館館藏的玻璃鋼鑄銅材質《收租院》,為其中的“交租”群像。

  川美老院長葉毓山的雕塑作品《八仙過海——漢鐘離》、《八仙過海——鐵拐李》也將展出。當年,正是葉毓山力勸羅中立接他的班,出任川美院長。

  版畫方面,老一代版畫家李少言的《川藏線上水帘洞》、牛文的《東方紅太陽升》、林軍的《酣睡的峽谷》、吳凡的《蒲公英》等都將展出。

  重慶版畫在全國美術版圖上佔有重要一頁,值得市民到現場去細細品味。

(來源:重慶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