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渝北 向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進發

2013年12月25日06:38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渝北 向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進發

核心提示》》

  相傳一皇帝巡游至渝北區興隆鎮徐堡村,喜歡上當地一女子,並許諾召她進宮。然而,皇帝一去就沒了消息,女子一等幾十年也成了老嫗,人們便將她居住的地方稱作老女壩。

  千百年過去,老嫗沒有等到皇帝的召喚,而今老女壩卻迎來了“西部農谷”的落戶——這裡將崛起一座座異域風情度假庄園,市民足不出戶就能領略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地風光。

  “產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不只是城市發展日新月異。渝北,以城帶鄉、以工哺農,這裡的農村也像老女壩一樣走出沉寂,正拉開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的序幕……

  10月22日,重慶首個中意經濟文化交流平台——五谷地意大利休閑度假農場在渝北區興隆鎮舉行奠基儀式。

  有機果園、五彩花海、意大利小鎮、葡萄酒庄,兩年后,這裡3800畝土地上將崛起一個“小意大利”,市民足不出戶就可欣賞意大利風情演出、購買正宗的意大利商品、品嘗最地道的意大利美食……

  其實,渝北發生變化的不僅僅是興隆鎮,這裡的鄉村都在變——

  1

  都市農業 喚醒沉睡貧瘠地

  2010年,重慶市現代農業園區拓展區落戶興隆鎮。這裡作為現代農業科技展示、統籌城鄉示范和大都市旅游農業休閑區,將重點發展高檔花卉苗木、特色餐飲和特色鄉村旅游,打造重慶主城1000萬人休閑度假、體驗和觀光的農業大公園。

  “我們要打造2萬畝西部農谷。”現代農業園區負責人介紹,除了五谷地意大利休閑度假農場外,這裡還將建設奧地利奇彩泓生態庄園、法國四季田園、北美現代生態農庄、荷蘭風情花卉示范基地、澳大利亞藍蝶庄園和新西蘭有機作物示范基地,“足不出去就能感受歐洲、北美和東南亞風情。”

  據介紹,目前這裡已引進3家精品農業旅游項目。其中,常青藤·四季田園一期1600畝已建成開園;五谷地·翁布裡亞簽訂協議,啟動建設;北農·奇彩紅潤生態園已開展基建和農業生產。

  “借船出海打造特色小城鎮。”興隆鎮黨委書記任山城介紹,借助農業科技園區拓展區開發平台建設,興隆鎮提出圍繞“一園一線一城五基地”,做好農業園區拓展區服務,搞好210沿線區域楊梅、李子、蔬菜等產業帶的發展,按照小城市標准打造特色小城鎮,建設食用菌、“五黑”糧油、百合、柚子、花卉苗木五大基地,全力打造渝北城鄉統籌示范窗口、現代都市農業展示基地和現代生態宜居小城鎮,成為重慶主城市民休閑度假第一目的地。

  2003年,興隆鎮在全市第一個試種楊梅。楊梅從種植到產果至少要五六年,很多村民當時並不看好這個產業。

  十年磨一劍。而今全鎮發展楊梅2萬畝,成為全市種植面積最大的楊梅基地,興隆楊梅獲評全國十大精品楊梅。

  現在,興隆正修建3000畝楊梅主題公園和一個現代化的楊梅酒庄及楊梅酒加工廠。

  “都市農業喚醒了沉睡的貧瘠地。”楊梅的成功為興隆鎮探索出一條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都市休閑農業發展之路。任山城稱,到2016年,西部農谷初步建成,這片貧瘠的土地必將成為一方熱土。

  依托大都市資源,以特色效益農業為重點,以龍頭企業和產業基地為抓手,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渝北區提出以基地為載體、以效益為目標、以品牌為依托,加快推進20個重點都市特色農業項目,連片成帶打造萬畝楊梅、萬畝梨園、萬畝花木、萬畝紅楓、萬畝高山草場、十裡荷花長廊、10萬畝柑橘、20裡高山設施蔬菜走廊等九大特色農產品基地、六大都市休閑農業基地的“一區三帶十基地”項目建設。

  同樣被都市農業“喚醒”的還有明月山脈下的萬畝槽谷。

  大盛鎮明月山脈上,白岩梁子與九寨連環山並行綿延30余公裡,形成“兩山夾一谷”的槽谷地帶。高山峽谷留不住人,70%的勞動力都外出謀生,這裡成了隻有老人和小孩的“空槽”,槽內有5個村,多是貧困村。

  10年前,大盛鎮天險洞6組的林澤碧也將丈夫攆下山打工掙錢。去年,她卻將丈夫叫了回來,投資10萬元修建了一棟兩樓一底的小洋房,打算開農家樂。

  林澤碧為啥請老公還鄉?原來,從2009年開始,渝北區利用槽谷淳朴的民風、簡約的民居、完好的生態,挖掘現有資源發展都市農業。

  資本“下鄉”,農民“抽身”,業主“管地”。15000余畝土地流轉到企業手裡,建起了萬畝蔬菜基地、設施農業和老臘肉加工廠,村民們“洗腳上田”進廠當工人,坐地收租金了。

  “冷清的‘空巢’熱起來了。”大盛鎮負責人稱,不到兩年時間10余家農業企業“進山”謀發展,外出的勞動力“回巢”了、游客也上了山。該負責人說,不只是林澤碧,這裡好多村民都開始裝修房屋搞農家樂。

  做大做強都市現代農業,打造主城生態園和“菜籃子”、“果盤子”,既做體量,又做精品;充分利用大都市資源優勢,大力加強鄉村旅游開發,積極發展休閑旅游業;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力保護並用好生態屏障;調整優化農業農村產業結構,轉變農民增收方式,著力將渝北建設成為重慶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

  渝北區農委負責人稱,到2016年,水果總面積達到30萬畝;蔬菜面積達到17萬畝;區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80家,實現年銷售收入200億元;培育農業旅游基地10個、現代農庄100家、農家客棧1000家,休閑農業從業人員達2萬人以上,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

  2

  美麗鄉村 扮靚荒山迎游客

  11月,重慶市首批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公布,渝北區統景鎮印盒村成功入選。今年2月,印盒李花生態旅游區成功創建重慶第四個鄉村旅游國家AAA級景區。

  而今,提到統景,人們不只是想起溫泉,還有印盒李花。印盒李花作為美麗鄉村的代表,它已成為統景甚至渝北的一張名片。然而,之前印盒村還是一個貧困村——

  印盒村地勢偏遠,交通閉塞,稻田900畝,土地1400畝,林地卻上萬畝,荒坡也有6000畝。原龍安鄉黨委書記周森林稱,村民糧食不能自給自足,每年兩個月得靠吃國家返銷糧填肚子。

  “山頂鬆柏竹戴帽,山中花果樹纏腰,山腳平壩稻谷香。”種茶花、栽李樹、植油茶……一直以來,印盒人一直有個“美麗鄉村”夢。

  堅持與新農村示范點、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和農村危舊房改造、地質災害避讓搬遷、移民安置相結合,加大農房改造力度,引導農民集中居住,分層次、分類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快建成一批環境優美、生活甜美、村庄秀美、社會和美的示范點。

  渝北區提出,圍繞建設“中國最佳溫泉度假勝地”,在大力支持推進老景區改造,全面提升形象,建設5A級旅游景區的同時,充分利用統景風景區的輻射帶動,整合以現代都市、現代工業、特色古鎮為重點的都市旅游資源和以鄉村旅游為重點的生態旅游資源,完善配套、擴大宣傳、形成品牌,推進全區旅游上新水平。

  統景鎮率先試水,在印盒村打造美麗鄉村。鎮黨委書記曹興建介紹,依托統景溫泉成熟的旅游帶動印盒李花鄉村游已經水到渠成,這種借風揚帆不只是溫泉帶動李花,李花也勢必促進溫泉,形成良性互動。

  統景鎮整合印盒李花、荒山、溶洞、群山,完善交通設施、建設停車場、修建李林步道、添置公共廁所、安裝指示牌、發展農家樂……在都市郊區,點化出一個美麗鄉村來——

  “陽春月,一夜驟卷千堆雪。千堆雪,竹柏蒼翠,惟李染白……”印盒村搖身一變,先后舉辦了3屆“印盒李花節”和伏季採果節,打造“賞李花,品名果”的精品鄉村休閑游,每年引來10萬余人次游客相聚,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豐收”。

  印盒李花扮靚荒山喜迎客,而華蓥山下放牛坪卻因“無中生有”長出萬畝梨園更名為梨園村……

  放牛坪原本是一片荒山,80%的村民是貧困戶,村裡一半的男子娶不上老婆。

  “戰晴天,斗雨天,小風小雨是好天。男女齊上陣,鍋碗搬上山……”上世紀80年代初,窮怕了的村民開始開荒山建果園:從20畝、100畝、1000畝、6900畝到現在的14000多畝,30年耕耘,放牛坪一片荒山成了萬畝梨園。

  萬畝梨園讓放牛坪人擺脫了貧困的日子,但市場的“臉”說變就變,梨子銷售也曾遭遇低迷的時候,茨竹鎮上下開始醞釀又一個“無中生有”的傳奇——

  “建設美麗梨園請游客上山採梨!”道路環山走,樓閣園中留,院舍山林在,游客畫中來,放牛坪變美了,更名梨園村名副其實。

  沿放牛坪走川渝交界處,沿途深山淺壑間成片稻田,現在每到夏天,這裡成了荷花搖曳、蓮葉滴翠的十裡荷花長廊。途經茨竹的中興、同仁、三江、新泉等村陸續加入到美麗鄉村的行列之中。

  在渝北,美麗鄉村的“調色板”處處潑墨:古路草坪的紅楓紅了、木耳金剛的向日葵艷了、大灣金安的桂花香了……

  “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渝北區旅游局相關負責人稱,美麗鄉村按景區打造,推行“特色農業+鄉村旅游”聯動發展模式,連片打造萬畝苗木、萬畝紅楓、十裡荷花長廊等都市休閑農業基地,唱響鄉村旅游“四季歌”,舉辦印盒李花、木耳葵花、茨竹梨花等八大都市休閑農業節慶活動,每年接待游客80萬人次。

  渝北,一座座美麗鄉村美了田園、富了村民、醉了游客。

  3

  強鎮工程 強筋健骨新引擎

  今年10月,渝北區與城投公司簽訂聯合開發協議,雙方就組建開發公司及原生態工業園可作為物流園區拓展范圍等關鍵事項達成共識,洛磧化工物流基地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洛磧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直轄前,作為工業重鎮,洛磧鎮財政收入佔到了原江北縣的近40%。然而,因為種種原因,洛磧沉寂了一段時間,洛磧人少了先前的自豪。

  城區發展日新月異,農業農村怎麼辦?渝北區提出分類引導、突出資源優勢、彰顯地域特色的要求,扎實推進強鎮工程。渝北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兩江新區發展規劃和產城融合的要求,有序推進木耳、古路、玉峰山、龍興、石船城鎮化進程,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都市現代農業;洛磧、統景、興隆要依托特色產業基地,按照小城市標准推進場鎮開發,不斷增強小城鎮人口聚集、產業集聚的能力;茨竹、大灣、大盛要大力培育科技型、生態型、旅游型農業龍頭企業,加快避暑休閑、都市旅游、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發展,促進鎮域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提升,鎮域經濟總量再上台階。

  “把11個鎮做強做大形成11個發動機帶動渝北農村發展。”渝北區相關負責人稱,農村需要城市的帶動,這是一個大的發展格局和戰略的一個思路,每一個鎮基礎設施做實、支柱產業做強、配套服務做好,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就很大,這必將成為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的新引擎。

  “工業發展強鎮、城鄉統籌帶鎮、現代物流興鎮、社會管理安鎮。”洛磧鎮黨委書記李朝金稱,洛磧鎮緊緊抓住強鎮工程的機遇,依托重慶化工園區拓展區和長江碼頭、鐵路客貨站等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水路、鐵路、公路交通聯運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將洛磧化工物流基地打造成重慶市級化工物流園區;同時推進城鎮化建設,打造濱江小城市,對城鎮道路、消防、綠化、廣場等環境設施進行完善、改造和升級,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繼續開展市級統籌城鄉示范點建設,推進洛磧現代農業發展,發展高山設施蔬菜基地產業,投資農村微型水利建設,為農業產業化提供規模、有效的基礎設施,全力推進居民新村試點建設,改善村民居住、出行、用水、用電等生產生活環境。

  洛磧川慶農貿市場,之前是集鎮臟、亂、差最嚴重的地方,居民以前買菜都掩著鼻子走,現在大家都樂意在這裡購買新鮮干淨的蔬菜了。

  洛磧場上的居民不但能買到新鮮的蔬菜,還能像城裡人一樣逛超市。洛磧鎮副鎮長鄒浩介紹,打造濱江小城鎮,帶動了商貿流通業的發展,這裡形成了總長6公裡,集購物、休閑等為一體的鎮域綜合性商業服務功能區,重客隆、永興、欣欣、步步高等企業紛紛“下鄉”攬金。鄒浩稱,洛磧現有1000余商家,從業人員3000多人,預計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億元。

  “強鎮工程催生了商貿業活躍。”來自渝北區商委消息顯示,目前,渝北區已完成9個農貿市場的改造任務。到2015年,統景、龍興、洛磧、茨竹、興隆等鎮將建成重點示范鄉鎮商貿綜合服務中心。

  玉峰山地區歷來缺水,特別是2007年,因繞城高速玉峰山隧道修建,影響了地下水系以致玉峰山鎮旱土村、玉峰山村18個社3500人、5000畝耕地出現生產生活用水困難。

  “沒了水不能干活也不能生活。”玉峰山鎮黨委宣傳委員王莉霞稱,當時一些村民開始外出謀生,不過現在村民們又開始回到玉峰山。

  為啥?旱土村黨總支書記雷世秀透露,缺水問題得到治理,昔日的缺水地如今澆灌出6700畝玉峰風情葡萄溝,這裡宜居又掙錢,不回家才怪。

  “強鎮工程不只是打造一條風情葡萄溝。”玉峰山鎮負責人介紹,玉峰山森林公園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森林生態資源,未來3年,這裡基本建成“玉峰山生態休閑基地”,將玉峰山打造成一個以“森林養生、生態休閑”為特色的集生態觀光、文化體驗、鄉村休閑、溫泉療養、會務商務、旅游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復合型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區。

  渝北“強鎮工程”,11個鄉鎮正成為帶動農村進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引擎。

  “產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渝北正向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進發!

  文/王彩艷 圖片由渝北區委宣傳部提供

  解密渝北統籌城鄉發展: 農村與都市比翼雙飛

  提到渝北,也許你隻會想到它的繁華。其實,渝北還有800多平方公裡農村板塊,這裡10%的地方比較平坦,20%的地區屬淺丘,剩下的70%基本上都是深丘地區;這裡還住著52萬名農民。

  “渝北集大城市與大農村於一體,是重慶市情的典型縮影。”渝北區委負責人稱,縮小城鄉差距,不是要城市停下來等,而是要農村趕緊追。渝北城區發展得快,農村要跑得更快,加速農民增收步伐,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實現農村與都市比翼雙飛。”

  著眼點放在農村,著力點放在城市,通過城市的擴大產業的形成來帶動農村的發展。渝北在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的實踐中,提出了“農村美、農民富、產業強”的戰略目標和藍圖。

  渝北區委、區政府清醒地認識到,渝北是在主城抓農業,一定要圍繞主城,服務主城。渝北農業不僅僅是城市的“菜籃子”、“果盤子”,更承載了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等多重功能。渝北區提出,要依托都市資源、瞄准市民新需求、抓好市場消費熱點,鎖定品牌高效農業、現代設施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精品創意農業的發展主攻方向,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

  在800多平方公裡土地上,如何做好渝北農業這篇文章?

  渝北區堅持以城帶鄉、產業互動、功能互補,深入實施強鎮工程,扎實抓好小城鎮建設,促進農村產業發展;持續推進農村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大力招商引資,加大土地流轉,吸引城市資源要素下鄉;圍繞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和生態旅游,以“一區三帶十基地”為重點,整體提升農業發展水平;依托都市資源,大力加強鄉村旅游開發,發展家庭農場和生態庄園經濟;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力保護並用好生態屏障。

  改善環境、提高收入、保障民生,“產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願景在渝北農村逐漸變為現實。

  農村與都市比翼雙飛!渝北在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的實踐中邁開了新步伐。

(來源:重慶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