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一企一策不搞一刀切  引“外援”激發內生動力

市場觀察:部分企業國資可全部退出

記者  宦  佳

2013年12月20日08: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定下新思路后,12月19日,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在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對未來鼓勵民資進入國企等改革路徑作了進一步的肯定和細化說明。這也意味著新一輪更深化的國資國企改革啟程。

國企改制引入“外援”

“三中全會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資委將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實際上,我們國資委成立以來,積極推動國有企業在改制中引入民間投資。目前,民間資本投資國有企業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黃淑和表示。

適度引進“外援”,有助激發內生動力。隨著非公有制經濟投資領域的逐漸放開,當前民間投資進入國有企業改革都取得了哪些進展?數字可給出一個答案:2005年到2012年,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發行的可轉債,引入民間投資累計達638項,數額累計15146億元。截止到2012年底,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控股的上市公司總共是378家,而上市公司中非國有股權的比例已經超過53%。地方國有企業控股的上市公司681戶,上市公司非國有股權的比例已經超過60%。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引入非公資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已經佔到總企業戶數的52%。

“2010年,新36條頒布以來,到2012年底,民間投資參與各類企業國有資產產權交易數量的總數是4473宗,佔到交易總宗數的81%,金額總共是1749億元,佔到交易總額的66%。”黃淑和表示。

分門別類逐步開閘

近年來,國家多次出台政策,鼓勵和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新非公36條”也明確提出了為非公有制經濟創造公平競爭、平等准入的市場環境,市場准入標准和優惠扶持政策要公開透明,對各類投資主體同等對待。

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領域的國企全部向民間資本敞開大門。國資委表示,第一,涉及到國家安全的少數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可以採用國有獨資的形式。第二,涉及國民經濟命脈和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國有企業,可以保持國有絕對控股。第三,涉及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行業的重要國有企業,可以保持國有相對控股。第四,國有資本不需要控制、可以由社會資本控股的國有企業,可以採取國有參股的形式,或者是可以全部退出。

從過去幾個月允許設立民營銀行等事件可以看出,金融、電信等傳統國資重點掌控的領域已經逐漸有了開閘的跡象,但仍有大量領域民營投資涉足少、進入難。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表示,要順利引入民資和外資,需要使以股份制的形式進入的民資對公司各項重大事務也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盡管國有企業讓出一些空間允許其他利益集團進入,但是這個空間的大小決定他們的影響力。因此,隻有理清國有資產的成分及比重,才能賦予民資和外資進駐的空間,真正給予他們一定的權益。”白朋鳴說。

未來允許員工持股

國資委表示,下一步國企改革的重頭戲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也鼓勵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優勢的戰略投資者以及社保基金、保險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與到國有企業改制重組中來。

針對改革的具體步驟和措施,黃淑和解釋說,首先,大部分國有企業都將通過股權多元化改革,逐步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並且將降低其中國有股權的比例。國家會大力支持各種非公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參與到國有企業的股權多元化改革中。其次,國有企業通過實施股權多元化改革,一方面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與國有資本共同發展,另一方面促進國有企業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的運行機制。此外,在具體實施中,實行一企一策,分類進行研究,分類提出措施,不搞一刀切。

“改革要統籌安排、系統推進、穩妥操作,強化公開透明和規范運作,同時也要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黃淑和表示。

此外,未來還將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的利益共同體,這也是完善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的一項重要措施。 

(責編:吳斌、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