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七大關鍵性交通工程3年建成

2013年12月17日19:02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七大關鍵性交通工程3年建成

港珠澳大橋時代即將來臨,珠海如何迎戰?

  日前,珠海全面打響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大會戰”。未來3年,珠海將投資280億元,以2016年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為節點,同步建設金琴高速、香海大橋、港珠澳大橋西延線、現代有軌電車1號線二期及香洲環線、南屏二橋、白石橋、情侶路南段主輔線改造七大關鍵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工程明年全部動工,2016年全部完工,確保在港珠澳大橋通車之時同步全面建成珠江口西岸交通新樞紐。

  這是珠海迎接“港珠澳大橋時代”的又一次主動出擊。大交通促大發展,在構建“大交通”格局中,珠海高起點規劃、大手筆投入。此前,經過系列科學謀劃,珠海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已經出爐,明確到2020年實現“雙港五鐵、九縱五橫、4520”的發展目標,遠景建成“粵港澳交通樞紐”。

  “落一子而滿盤活”,在適度超前謀劃的基礎上,珠海以2016年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為節點,以七大關鍵工程為重點突破點並倒排時間表,以更完善的大交通體系服務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戰略地位。

  在珠海看來,這七大工程是奠定和完善珠海交通格局和城市格局的命運工程,既著眼當前,又瞻顧未來,在完善路網、連通區域、帶動產業、改善宜居等方面都具有關鍵作用,也將是珠海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范市”的有力支撐。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向鬆陽

  點與面

  骨干工程支撐

  “大交通”格局

  此次部署的七大工程中,不乏已納入省、市重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計劃的大項目。進入了省市項目庫,就意味著工程在推進過程中可享“綠色通道”,建設步子更快。

  對交通基礎建設的重視,是珠海打造珠江口西岸新的增長極的需要,是加強珠港澳緊密合作的需要,也是提升珠海發展環境、增強城市競爭力的需要。

  當前,珠海擁有難得的后發優勢和先發機遇,正處於難得的戰略機遇期,而大交通是大發展的前提。隻有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實現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統一規劃、協調發展和“無縫”連接,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大交通格局。

  過去,交通短板一直是制約珠海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關鍵因素。正是基於這種現狀,珠海近年堅持交通先行的發展策略,在交通建設方面大幅加大投入,近幾年投資總額超過特區過去20多年的總和。

  2012年是珠海交通實現大跨越的一年。這一年,廣珠鐵路、廣珠城軌全線通車,結束珠海無鐵路的歷史。機場高速、高欄港高速建成通車,港口、機場、口岸三大節點基本打通。曾被指為“交通末梢”的珠海,初步構建起海陸空鐵“四位一體”的大交通樞紐新格局。

  而在經過系列科學謀劃和論証后,今年《珠海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也正式出爐。珠海明確以建設“粵港澳交通樞紐”為總目標,構建區域一體、具有珠海特色、引導城市空間和產業格局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及服務體系。到2020年,珠海將實現“雙港五鐵、九縱五橫、4520”的發展目標。

  實現這一大交通藍圖,需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正是突破點。在市交通部門看來,七大工程是奠定和完善珠海交通格局和城市格局的命運工程,既著眼當前,又瞻顧未來,在完善路網、連通區域、帶動產業、改善宜居等方面都具有關鍵作用。

  內與外

  打通關鍵通道

  內通外連

  七大關鍵性工程中,港珠澳大橋西延線、香海大橋、金琴高速三條高速的建設,是珠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大會戰”的關鍵一戰。其意義在於,不僅縮短了城市組團內部的時空距離,也由此打通了珠海對外交通的“經脈”。隨著區域內外的通達度提高,珠海城市空間的輻射帶動作用將進一步擴大。

  針對東西部之間缺少足夠的互動,城市框架也沒有完全意義上拉開的現實瓶頸,近年來,圍繞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定位,珠海一直在優化城市空間,推動東西部協調、均衡發展。

  大交通支撐起城市發展的框架。要實現珠海東西板塊的均衡發展,首先需要增加聯系東西板塊的交通要道。

  珠海城市空間東西跨度超過50公裡,在地圖上,珠海東西板塊被磨刀門水道天然阻隔,長期以來隻有珠海大道一條快速通道。交通量呈幾何數遞增讓市民深受困擾,也讓珠海的城市、產業西拓受到掣肘。

  瓶頸將在2016年港珠澳大橋通車時打破。根據工期倒排計劃,洪鶴大橋及鶴洲至高欄港高速和香海大橋將與港珠澳大橋同期完工,成為連通珠海東西部城區的第二、三通道。其中,洪鶴大橋及鶴洲至高欄港高速是港珠澳大橋西延線的一部分,西延線沿途將串起十字門商務區、橫琴、機場及航空產業園、西部新城以及高欄港經濟區等,向西還可與規劃中的黃茅海大橋對接,抵達台山等廣大粵西地區,成為貫穿珠海東西、具有強大經濟帶動力的一條“動力軸”。

  在主城區南北向,珠海還將打通連接橫琴和金鼎的金琴高速這一關鍵通道。

  市交通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底3條高速通道建成后,珠海將形成“五縱三橫”的高速公路網絡,徹底打開珠海交通、城市格局。打通東西交通瓶頸,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向西延伸產業發展資源,發揮好交通樞紐和港珠澳大橋“橋頭堡”作用。珠江口東西兩岸快速連通,珠海作為珠三角西部發展引擎、新增長極的作用也將更加有力。

  疏與堵

  優先發展

  快速大運量公交

  如果說3條高速從大方向上把東部城區、橫琴、西部城區連成一體,那麼南屏二橋、白石橋兩條新的跨前山河通道無疑提供了基本的交通紐帶作用。

  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是,港珠澳大橋通車后,必將帶來人流、車流、物流量的井噴式增長,城市交通問題首當其沖,而連接東西兩大板塊的昌盛大橋、前山大橋、南屏大橋,在高峰期已成擁堵黑點。

  突破前山河交通瓶頸刻不容緩。根據交通“三年大會戰”的部署,在現有三座跨河通道的基礎上,珠海明年上半年將正式開工建設南屏二橋、白石橋,並將於2015年上半年建成通車。

  作為珠海市東部城區的交通主軸,情侶路也將迎來大規模的改造升級,2016年將延伸至橫琴。該工程的建設,將有效緩解拱北口岸的交通擁堵。

  市交通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白石橋、南屏二橋、情侶南路主輔線工程的意義,不僅在於破解跨越前山河及拱北地區的交通瓶頸,也將完善城市西移的市內交通網絡,優化提升口岸門戶形象與功能,助力城市擴容提質增效。

  當然,城市道路網的建設遠跟不上小汽車的增速。改善交通擁堵,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才是治本之策。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珠海將以實施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來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策略,打造以快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為主體,以常規公交為銜接,以其他公交為補充的公共交通運行體系和與公共交通良好銜接,管理有序的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慢行交通體系。

  推進現代有軌電車的建設,成為珠海實施公交優先戰略的關鍵一步。“三年大會戰”明確,到2016年底,珠海主城區現代有軌電車成網運行,屆時市民可乘大運量交通工具方便抵達香洲各大片區。

  ■焦點

  1

  情侶路2016年底延伸至橫琴

  作為珠海市東部城區的城市功能主軸、交通主軸和景觀主軸,情侶路在未來三年將迎來最大規模的改造升級,2016年底南段將從拱北觀澳平台延伸至橫琴大橋橋頭,並由此成為世界最長的海濱路。

  據了解,情侶路南段主輔線改造工程是情侶路延伸的重要組成部分,分主線改造工程、輔線和配套公園工程兩個項目分別推進。其中,主線改造工程起點位於拱北觀澳平台,沿現狀昌盛路、昌盛大橋、南灣大道布設,終點位於橫琴大橋北側橋頭交叉口,全長9.353公裡。

  輔線沿水岸新建,起點位於昌盛路與桂花南路交叉口,沿現狀國防路,經粵海國際花園,通過改造石角咀水閘,再沿澳門回歸紀念廣場、灣仔口岸、十字門國際會展中心的濱水岸線布設,終點位於橫琴大橋北側橋下引道,分為A、B、C、D、E、F段建設。

  目前,輔線及配套公園工程首期A、B段工程已於今年8月動工建設,其余路段待征地拆遷及融資資金落實后,計劃分別於2014年、2015年分段開工。主線工程目前已完成項目建議書及可行性研究審批,將於明年10月全線開工。

  改造后的情侶路將形成快慢交通體系相互融合的復合型道路系統、綠色環保的生態綠道、健康人文的濱海休閑空間。

  2

  前山河后年新建2座橋

  為了突破前山河交通瓶頸,此次“三年大會戰”提出,將建設南屏二橋工程和白石橋工程。今后前山河上將多出2條跨河通道,與現有的昌盛大橋、前山大橋、南屏大橋一起,可高效實現前山河兩岸的無縫對接。

  據介紹,南屏二橋連接榮泰路和壽豐路,寬36米,橋梁長約558米,引道約300米,連接道路約1150米。白石橋連接港三路和仙橋路,總體呈東西走向,寬36米,橋梁長約668米,引道約300米,連接道路約300米,並與港昌路、粵海中路、九洲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相銜接,連接了拱北核心區。

  根據工期倒排計劃,南屏二橋工程和白石橋工程都將在明年上半年正式開工,並在2015年6月底完工。

  3

  3條高速2016年貫通東西南北

  在2016年底港珠澳大橋通車時,金琴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橋西延線、香海大橋也將同步建成通車。

  香海大橋工程為香海路工程的先期實施段,對接金琴高速公路的造貝互通,向西經中山市坦洲鎮、珠海市斗門區,先后與城桂公路二期、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坦神公路(規劃)、江珠高速公路等重要干道相交,路線全長19.82公裡。

  洪灣至高欄港高速公路起於洪灣互通,對接港珠澳大橋延長線,與廣珠西線高速及橫琴二橋設置互通,向西跨越洪灣水道、磨刀門水道、鶴洲島、白藤河水道,穿越金灣區之后跨越雞啼門水道到達港區新城,繼續向西到達終點高欄港高速,全長42公裡。

  金琴高速起於金鼎,往南貫穿香洲主城區,終於橫琴口岸,路線全長約32.55公裡,建成后可實現港珠澳大橋往北30分鐘可達,也為橫琴打開了一條快速對外通道。

  市交通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三條高速將打通東西交通瓶頸,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向西延伸產業發展資源,發揮好交通樞紐和港珠澳大橋“橋頭堡”作用。

  4

  主城區有軌電車2016年成網

  根據珠海市的有軌電車線路網規劃,珠海計劃在2016年建成環繞香洲主城區的有軌電車線路網絡,除橫向的1號線首期工程、縱向的1號線2期工程,還有有軌電車環線剩余工程待建,包括橫向的2號線和縱向的3號線,“二縱二橫”四條線路將形成“環線+放射”的結構,總裡程約為29.5公裡,其中環線長20.5公裡。

  目前,珠海現代有軌電車1號線首期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預計在明年航展前可建成。根據計劃,1號線二期工程將於明年11月動工,后年底完工﹔香洲環線剩余段工程則計劃在后年動工,2016年底前建成通車。屆時,市民可乘大運量交通方便抵達香洲各大片區。

  ■保障

  多渠道融資280億元

  “這些大項目,都是直接關系到大交通樞紐全面建成的骨干工程,慢不得、拖不起。”珠海深刻認識到,七大關鍵性工程若不能強勢推進、大干快上、追上進度,全面建成珠海交通樞紐城市或隻能停留在一紙藍圖上。

  “大會戰”需要大手筆。近幾年,珠海在國家、省大力支持下,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到2017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總盤子將達1783億元,是建設規模最大、投資規模最大的關鍵時期。其中,七大關鍵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近3年將投資280億元。

  資金從哪來?動員會上,珠海提出要科學高效利用好政府財政資金、金融借貸資金和社會民間資本,與金融機構合作創新產品,探索資金投入保障機制,不斷擴大和充實資金來源。

  同時,相關部門建議實行項目融資和推進項目建設相對分開的工作機制,項目融資根據不同項目的投資回收周期和市場吸引力,分別採用BT、BOT、TOT等多種投融資模式並推向市場。此外,還可在盤活交通資源、城市土地開發收益方面組織資金。

  並聯推進審批提速

  七大工程“三年建成”,對珠海來說是一場“硬仗”。為加強統籌協調和組織力度,市政府成立交通“三年大會戰”項目建設指揮部,並分別設置統籌協調、前期、籌融資、征地拆遷、建設督導等專責小組,負責具體工作推進。

  分析指出,目前珠海一批已提前開工的交通項目前期工作還沒有完成,計劃新開工的項目基礎工作也不充分。有關報批工作要麼停留在項目公司按照傳統的“線性”方式排隊推進,要麼在互為前置條件的審核立項部門停滯不前,嚴重影響項目進度。

  項目審批能否提速,最終關系到“大會戰”的目標實現。動員會上,珠海明確提出要改變原來“線性”序列工作方式為多頭出擊、齊頭並進的並聯推進模式,確保一批骨干交通路網同步開工、一次建成。並實行前期工作“倒計時”制度,採取專人值守、全程跟蹤、環環相扣、步步跟進等措施,加快完成項目審批。

  同時,創新項目前期工作協調機制,落實好“集裝箱審批”機制,堅持提前啟動、交叉作業、並聯推進、無縫銜接,合力突破項目審批、土地報批等難點重點問題。在用地落實方面,會議提出各級各部門要為交通項目建設多開“綠燈”。

(來源:南方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