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09日04:59 來源:重慶日報
教師發展不僅是教師個人的事情,也是學校的事情,更是區域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永川教育加快了“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轉變的步伐。其中,一群師德高尚、水平高超的教師隊伍為區域教育規范化、義務教育均衡化、普高教育優質化、職業教育品牌化的“提檔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013年,來自來蘇鎮共和村小的普通老師代禮平被永川全區教育系統的人所熟知,不少聽了她故事的老師流下了感動的淚水,紛紛表示要學習她情系山村教育、默默無聞勤耕耘的崇高精神。
“育人千秋業,育人貴在育德。”把師德師風建設放在首位,這是永川培養高水平教師隊伍的第一步。
永川每年圍繞一個主題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為每一個老師建立“師德檔案”、開展一系列師德師風報告會、巡回演講,《說身邊人、講身邊事》、“愛與責任”、“轉作風正教風、強師德提質量”等活動為永川吹來清新之風。
同時,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年度績效考核、職務聘任和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對於師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師終止聘用。為了積極營造出全區教育系統學先進、趕模范的良好氛圍,永川每年都會在全區范圍內開展評選表彰活動,不久前就對評選出的120多名“優秀教師”、“名教師”、“名校長”以及40個優秀團體進行了表彰。
一名好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還要有過硬的專業實力。為了讓老師真正“立起來”,培訓成為永川的一大抓手。
僅去年,永川區財政撥款10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干部教師培訓,全區開展干部隊伍任職資格培訓、專題培訓、領導力提升專項培訓等1300多人次。除了邀請全國知名專家開展培訓外,還借助重慶文理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的“智力優勢”,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教師參加國培、市培項目培訓有1300多人次,區級各類培訓5760余人次。
所謂名師出高徒,在走向“教風好、師資強、質量高、有特色”的教育新境界中,永川以名師隊伍建設為引領,夯實教育跨越發展基石。
2010年,全區遴選出30人組成永川區名師培養對象研修班,3年為一個周期,培養一批骨干,做好示范引領作用;2012年,成立了4間名師工作室,有41人組成了“名師團隊”。名師為引領,骨干教師為支撐,僅今年永川就新認定骨干教師400多名……目前全區教師骨干梯隊初步形成,建成名校長工作室1間、名師工作室8間,有市區骨干教師1520余人、職教“雙師型”教師500多人,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為打造重慶基礎教育強區、中國西部職業教育高地,建設區域性教育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
永川 中學
“兩會”助發展科研增后勁
語文教師趙庭華善於採用“語言激勵、物質褒揚、生日祝福”等方式促進學生健康成才,助力學生考入理想大學;數學教師唐芬以她獨具魅力的親和力與微笑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多次在永川、重慶、全國上“公開課”、“示范課”,發表論文數十篇;地理教師黃奇以轉變差生為特色的教育教學工作深受學生歡迎,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
作為重慶直轄后首批確認的重點中學,百年名校永川中學不僅以“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功能完備、理念超前、管理一流、質量顯著”而享譽市內外,而且因為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而受到社會和家長的廣泛認可與信賴。
如今,伴隨著學校良好的辦學聲譽和不斷提升的教育質量,永川中學又迎來了跨越發展的新局面。
2013年,學校抓住“一校兩區”的歷史發展機遇,著力打造“重慶一流、全國知名、卓越發展”的品牌學校,提出了“把學校辦成教育發展的理想聖地,教師專業發展的良好平台,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家園”的辦學目標。
“著眼新高度,定位新目標,實現新跨越。”校長王興強說,“需要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再上新台階,需要我們在制度上先謀劃、先作為。”
“教師發展中心”,這一專門負責推動全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組織管理部門便應運而生。據介紹,這一舉措就是要把“教師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此來培養一支更加專業、更加卓越的教師隊伍。
為此,學校根據全校教師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成立了面向全體教師的“教師發展委員會”和針對青年教師成長的“青年教師聯合會”這“兩會”組織,著力推進教師群體性發展。
基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需要,學校還為教師搭建發展平台,初步構建了以校級課題為支撐的“四級教研體系”,為提高教師科研水平、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增加內驅力。
打造優秀教師隊伍,正成為永川中學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的重大戰略。
萱花中學
“四格”階梯萱中教師發展模式
在新課改已經步入深水期的今天,如何加快教師專業成長步伐?
永川萱花中學探索出的教師 “入格——合格——升格——風格”四格階梯發展模式,或許能夠給我們新的啟示。其引領教師從適應走向規范,從規范走向成熟,從成熟走向嫻熟,從嫻熟走向特色的成長路,閃爍著思想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
讓新老師從適應走向規范,學校搭建了“入格梯”,要求他們一年之內進入教育教學基本規范,做到熟悉課程標准、教育教學流程等“七個熟悉”。不久前榮獲重慶市賽課一等獎的年輕教師龍鵬宇、屈增增表示,學校採取的 “師徒制”,讓自己“站在”優秀教師的肩膀上較快成長。
讓入格老師從規范走向成熟,學校搭建了“合格梯”,要求他們在3年之內符合教育教學成熟標准,做到能把握課程標准和考試說明、能把握學生思維特點與成長規律等“七個能”。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的策略下,教師盡情享受成長的快樂。
讓合格老師從成熟走向嫻熟,學校搭建了“升格梯”,要求他們用6至9年達到教育教學嫻熟標准,做到會用教材教,會針對學生發展需要教等“七個會”。同時學校採取“導師制”,實行專家團隊指導,讓絕大多數教師成為教育技能嫻熟的升格教師。其中,吳滌、王宏兩位教師在出色完成教學的同時,還完成了研究生課程的學習,吳滌老師還被評為重慶市級骨干教師。
讓升格老師從嫻熟走向特色,學校搭建了“風格梯”,要求他們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做到彰顯教育理念先進性、教育活動示范性等“七個性”。為此,學校採取“研修制”,設立工作室,為升格教師創設一切有利條件。
“‘四格’階梯是我們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策略,已成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模式。”據了解,萱花中學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重慶市、永川區級骨干教師為龍頭,以市、區級教學能手,校內骨干教師等為主力的優秀教師團隊,老中青三代風格教師不斷突顯。
北山中學
讓“美才美藝”教師脫穎而出
翻開重慶市永川北山中學校友手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星弼、吳旻,著名作家、《上海文藝》編審彭新琪等杰出人才,全國十佳少年孫露希、重慶市首屆十佳中學生周卓林……
漫步在北山中學,學校蓬勃發展的勢頭讓人振奮。不僅僅是因為先后榮獲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示范學校、全國科學教育試驗基地等國家級、市級榮譽20多項,還在於擁有一大批特級教師,市、區級名師。
這所古木參天、鳥語花香、環境優美的重慶市市級重點中學,不僅有著輝煌的過去,也有著令人期許的美好未來。
近年來,學校通過踐行“以美啟智,以美育德,以美怡情”辦學理念,以“尚美教育”為特色,不斷創新“文化引領——資源整合——發展評價”的教師培訓模式。正如校長吳良平所希望的:“以教師的‘飛躍’帶來學校的‘飛躍’。”
為了實現環境“熏陶”人,培養具有美德美風的教師,學校按照“一步一景,移步換景”理念,精心抓設施建設,實現了“讓每一位師生時時聞到花香,處處聽到鳥語,在校園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呼吸到濃濃的尚美文化氣息”。
同時,學校以培養具有美才美藝的教師隊伍為目標,走出了“以專家領航提升教師內在修養”、“以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條塊結合推動尚美特色發展”、“以課題為引領拓深尚美特色內涵”的多元培養新路子。
在關注青年教師成長方面,學校從發展評價著手,遵循新教師“一年成長,三年成熟,五年特色,十年成為區級骨干,十五年成為市級骨干”的成長培訓軌跡,在實施“青藍工程”的基礎上,師徒進行捆綁式發展評價,跟蹤青年教師的終身發展。
正如吳良平所說的,“教師要用教育的睿智培育高素質現代中學生,求實創新,讓尚美特色不斷延伸,把優秀延續……”
匯龍小學
教師“動”起來發展更精彩
“蓬勃向上、德才兼備的教師團隊對於學校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才能讓更多的教師脫穎而出,實現整體、持續提升?”
永川區匯龍小學作為“全國首家兒童文學校園”、“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基地”、“重慶市領雁工程示范校”、“永川區校本教研示范校”,在著力推進學校特色化發展進程中,推行以三“點”聯動、三“課”帶動、三“本”互動為特色的教師發展“三動”模式,真正讓教師“動”起來。
學校通過抓“起點”、“重點”和“盲點”,實現三“點”聯動。
在匯龍小學,起始年級教師和新進教師都會受到“格外關照”,一系列專項活動和專項培訓都讓他們感到充實而有收獲。
學校抓實對骨干教師和后進教師的重點培訓工作,使不同層次的教師都能得到發展。
“讓年輕教師更好地培養學生和悅納自己,學校還要從細處著眼。”學校校長張中純介紹,學校在“家校聯動”、“教師心理調適”等容易出“盲點”的地方,通過課題研究、專家講座等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疏導和提高。
學校通過課程學習、課例研修、課題提升,實現三“課”帶動。一系列專家講座、教學沙龍、讀書心得交流等活動提升了教師課程執行力;以備課、說課、上課、觀課、議課“五課一體”為課例研修的主要內容,增強了教師教學及教研能力;“校級——區級——重慶市級”三級課題管理模式,樹立了“以研促教”的教學科研觀。
學校通過校本、組本、師本培訓,實現三“本”互動。校本培訓重引領,組本培訓重交流,師本培訓重反思,人人參與,層層互動。
近年來,學校教師參加教師基本功及賽課活動,獲重慶市級獎勵15人,其中廖紅、劉坪、代永川分獲一等獎;參加論文比賽獲國家級獎勵23人,重慶市級獎勵87人;研究課題獲國家級獎勵7人,重慶市級獎勵21人。同時,學校還將教師發展三“動”模式推廣到2所“領雁工程”結對學校和11所“片區教研”學校,有效地促進了永川區均衡教育發展。
紅旗小學
“生力磁場”引領教師接力共進
校如其名,紅旗小學作為永川小學教育集群的示范、引領者,多年來致力於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搭建廣闊的平台,傾力打造一流師資,培育一流人才,成就一流教育。
紅旗小學到底用什麼樣的“法寶”鍛造出今日之“精銳之師”的?
“讓學習與研究成為教師的常態生活方式。”校長楊曉陽一語破的。學校通過“引路子”、“壓擔子”、“搭台子”、“架梯子”等多種形式,廣開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群體共進等教學教研途徑,大力實施“接力共進”工程。
楊曉陽介紹,這個工程其實就是個永不消失的“生力磁場”,優秀的教師在這個“磁場”中傳力,而學習者在“磁場”中受力。不同層次的教師在“生力磁場”中傳力生力、受力生力、借力生力、合力生力,最終實現協同共進。
在這一過程中,學校通過一系列“組合拳”打響了教師提質之“戰”。
學校實行“三課三定”,讓新老師在專家團隊的指引下,通過上好8月底的“原態課”、9月底的“診斷課”、次年5月的“方向課”三課,順利走上崗位。
同時,依托“四個一”(一種互動課堂、一次集體獻課、一個團隊活動、一項成果考核),捆綁發展青年與骨干教師,並將校內的“青藍結對”工程延伸到萬壽小學、板橋小學以及黔江區阿蓬江小學,促進教育均衡。並採取“一課二上三討論”、“四課一體”、“連片互動”的校本教研機制,形成同伴合作研討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教師享受到職業的幸福度,學校不僅多措並舉保証教師的師德與業務技能得到同步提高,而且在生活上、工作上、政治上進行關心、支持和培養,增強教師的成就感和職業幸福感。
近年來,學校相繼涌現出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個人楊曉陽、郭進,中國書協會員宋世勛,特級教師湯洪昆,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薛正琪,重慶市語文、數學賽課一等獎獲得者劉莉、孔艷,市體育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郭定英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
上游小學
“三格”階梯讓老師登高而上
“變化超出了我的想象,是學校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好平台……”提及從畢業到現在的變化,上游小學的王文印、何明鳳兩位老師異口同聲地感慨道。
誰也沒想到,短短幾年他們就實現了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到骨干教師的“靚麗轉身”,並且數次代表學校甚至區裡參加各類大型競賽,摘得獎牌回來。
而這不過是上游小學教師隊伍成長的一個縮影。
“步入上游小學,從第一天你就能夠感受到來自各方面的鼓勵和關心。”王文印老師說,來自校長陳小渝的細致溝通、指導教師和輔助團隊的幫助以及完善的“三格”專業成長計劃,讓他們很放心。
在上游小學,學校為每一個老師量身打造了教師成長階梯計劃。根據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過程,把教師的成長分為“三格”階梯,即入格教師、合格教師、風格教師,遞進開展專業培訓。
“新教師一年‘入格’,三年‘合格’,五年成為具有自己教學‘風格’的骨干教師。”陳小渝介紹,對已有的骨干教師成長階梯分為三個層次:校級骨干教師、區級骨干教師、市級及以上的骨干教師,實現“三個學習培訓”階梯,即學校內研討互學、區縣交流觀摩、市外游學取經。
如果說“三格”教師成長階梯為教師提供了“有效牽引”,那麼注重以成果分享的培訓則激發了教師的“內在活力”。例如馬春梅老師的情境課堂教學法深得師生贊賞,學校就安排馬老師開展全校性的培訓工作;鄭凌川老師的課件制作有獨到之處,自己主動申報,為全校老師做課件制作培訓,讓不少教師受益……
如果說“三格”階梯成長計劃讓教師登高而上,那麼師德引領就是助推教師領跑的“催化劑”。例如彭華平老師、張薇老師恪盡職守、師德高尚,通過自己的精氣神傳遞正能量。
在這片教師成長的沃土上,已經走出永川區級名師、名校長2人,重慶市級骨干教師8人,永川區骨干教師28人,重慶市賽課一等獎6人。
紅河小學
爭做最美老師潤養最美童心
“在紅河,有最美的景、最美的人、最真的情。不管干什麼,你不會覺得你是一個人,領導在前示范引領,同伴在旁出力助陣……”“在這樣的團隊,沒有理由不盡力做好自己本職、發揮自己所長。”紅河小學胡蘭、沈玉琴老師朴素的話語表達了全體教師的心聲。
究竟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能夠贏得老師如此的熱愛?究竟是一群什麼樣的老師,能夠有如此熾熱的教育情懷?
或許很難讓人相信,這不過是一所獨立辦學不足3年的新學校。更讓人驚訝的是,截至目前,學校取得了區、市、國家級40多項集體獎勵,200多人次教師獎勵,500多人次學生獎勵,交給社會一份“優異答卷”。
事實上,一支師德高尚、能力突出的教師隊伍是其有力支撐。
“在紅河小學,踐行‘童心之花·一生綻放’辦學理念,通過持之以恆的師德師能‘本元、本道、本事’‘三本’修煉和童心文化的精神感召,將‘教孩子一天,愛孩子一生’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一個教師的心裡……”校長蔣明洪表示,“爭做最美老師、潤養最美童心”已成為紅河教師的一種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
陳雨、洪友碧老師說:“無論是常規教學還是專題教研、團隊競賽,每個人都用心讀懂教材,盡力潤養孩子的美好。”陽雪梅、陳善蓮、鄧月華老師說:“在老師們齊心協力開展‘花韻德育’、‘潤美四藝’、‘童真科技’等活動中,看到孩子如花兒般精彩綻放時,再多苦累也覺得值了。”
此外,學校一方面借助毗鄰高校的資源優勢,經常邀請重慶文理學院裴躍進、李天福等教授,並通過教授邀請國內名師到校開展教師素能培訓。與此同時,學校每年評選師德師風“精神之花”,散發“身邊好教師”的善美光輝,引領教師團隊共同進步。
如今,步入紅河小學校園,不由自主地就被教師那“盡情、盡智、盡力”潤養童心“三美”品質、執著追求“童心之花,一生綻放”教育理想的精氣神所感染。
文/胡忠英 何霜
(來源:重慶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