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總量超過6萬億噸 有利緩解通脹壓力

熱點聚焦:糧產十連增夯實控物價基礎

記者 羅蘭

2013年12月02日08: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徐駿作(新華社發)

全國糧食喜獲豐收。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公告,201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6萬億噸大關,實現10年連續增產。專家指出,糧食增產為促增長、控通脹、保民生做出了重要貢獻,對於平抑物價意義重大。在此條件下,完成全年3.5%的CPI調控目標沒問題。

  多種因素促成增產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0194萬噸,比2012年增產1236萬噸,增長2.1%。夏糧、早稻、秋糧分別增產196萬噸、78萬噸和962萬噸。

糧食實現增產,是多項因素的共同作用。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高級統計師黃加才說,政策利好、降水增多、科學防災抗災促進了糧食增產。

黃加才分析指出,2013年國家繼續採取措施調動糧食生產積極性,糧價的穩定對物價起到了穩定重心的作用。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在連續多年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的基礎上繼續較大幅度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和玉米臨時收儲價﹔二是中央財政年初及早預撥農業“四補貼”資金,各地財政部門及時下撥到種糧農民手中﹔三是國家對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重點扶持,推動糧食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另外,國家還通過金融、保險等渠道,多方面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因播種面積增加增產糧食約396萬噸,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為32%。

今年自然災害也對糧食生產造成不利影響,黃加才說,今年春季東北地區出現低溫春澇,西南西北出現春旱,夏季南方高溫干旱,入秋后台風發生頻繁,黨中央、國務院應對措施全面及時,有效減輕或彌補了各種災害對糧食生產帶來的影響。 

  糧價牽動物價指數

糧食穩天下穩。專家指出,糧食穩定增產,對於管好通脹預期,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農業大學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正河對本報記者說,糧食實現“十連增”是農業部門和其他各個部門共同實現的好成績,對糧食供給有正向貢獻,對緩解CPI(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壓力有積極作用。

“如果糧食減產短缺,糧價就會上漲,以糧食為主的飼料、肉品等整個食品行業都會漲價,CPI中食品佔有重要比重,糧價上漲會很快傳導,從而影響整個物價的調控。” 張正河指出。

回顧歷史,本世紀初有幾次物價上漲就是主要由糧食減產、糧價大幅上漲推動的。據測算,糧食價格及受其影響的食品價格佔CPI的權重在1/3左右,可以說,糧食生產、糧食價格對於穩定物價、穩定宏觀經濟形勢至關重要。

得益於糧食產量增長,農產品價格穩定,禽畜產品和漁業產量穩步增長,明顯緩和了未來物價上漲的壓力。在主要肉產品中,豬肉價格呈周期性變化,對通脹影響明顯。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豬肉產量3831萬噸,增長2.1%。生豬存欄47541萬頭,同比增長1.5%,出欄50259萬頭,增長1.9%,對穩定物價起到積極作用。

糧食增產、糧價穩定還具有穩定人心的作用。張正河說:“以糧食為主的食品價格如果上漲,會影響人們的心情和預期,大家由於恐懼可能會搶購某些食品,從而導致新一輪物價上漲。”

  完成調控目標無虞

糧食連年增收,大家似乎對此已不以為然,然而一旦減產,其負面效應將很大。“糧食增產對經濟總量增長的貢獻從表面上看不明顯,對CPI下行似乎作用不大,但如果減產,負面影響就會顯現,馬上會傳遞到其他行業,對物價上漲形成很大壓力。”張正河說。

糧價的穩定決定了未來物價的走勢。“從總體來講,保持物價穩定是有條件的。”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說,首先一個條件就是今年糧食又獲豐收,糧價具有保持穩定的基礎,對其他農產品價格的穩定會產生重要支撐作用。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考慮到國內需求並未出現大幅回升、貨幣政策也維持穩健中性、豬肉等食品價格總體漲勢平穩等因素,總體而言,CPI漲幅趨勢仍比較緩慢,在波動中上升。他預計,全年CPI漲幅為2.7%。

盛來運表示,保持物價基本穩定有一系列有利因素,完成全年3.5%的CPI調控目標沒問題。

(責編:王金雪、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