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電影《悲慘世界》的啟示

2013年11月29日06:46    來源:青海日報

原標題:電影《悲慘世界》的啟示

  有人說,文藝裡的情緒不是真的情緒,縱然能逼近人的喉頭,燃燒人的心頭,但是,文藝所描繪的鮮活的意象如此傳神達意,完全是從生活裡走出來的,又怎麼可以說不是真的情緒呢。

  觀賞湯姆·霍珀執導改編的同名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原以為頗為熟悉的故事情節,隻會在重溫歷史的過程中有所裨益。然而想不到,這部經典名著會被音樂劇加電影的形式演繹得如此動人心魄,使我淚流滿面,在極其奢華的悲哀中,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這種在情感巔峰的瞬間讓愛膨脹的感覺,如月滿時的潮汛一般,美好而難忘。

  為了挽救妹妹孩子的生命,偷竊一塊面包的錯誤,讓《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承受了19年的牢獄之災。這19年的苦楚,由影片的開頭,一曲震撼人心的合唱、冉·阿讓含恨的一雙眼睛帶給了觀眾強烈的沖擊。不僅如此,隨著劇情的展開,電影宏大場面的襯托、強烈的音響效果,以及著名演員杰克曼和安妮·海瑟薇在劇中的精湛表演和飽含感情的低吟高唱,讓觀眾在這部片長157分鐘的音樂劇電影中,體驗到了奧斯卡大片的恢弘氣勢。

  《悲慘世界》是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侖戰爭和之后的十幾年時間,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曾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著名的音樂劇《悲慘世界》也是音樂劇史上的曠世佳作。而剛剛在第8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榮獲“最佳女配角”、“最佳化妝與發型設計”、“最佳音響效果”三項大獎的史詩大片《悲慘世界》經音樂劇和電影再度打造后,劇情更加緊湊、嚴密、生動,而且由於緊緊圍繞著人性與善的命題,使冉·阿讓從罪人到完成自我救贖的過程、芳汀的悲劇命運、珂賽特和馬瑞斯革命中的愛情以及賈維爾警長在秩序和道德之間的苦苦掙扎,在冉·阿讓優美而高貴的行動的不斷闡釋中,實現了十九世紀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人道主義的精神皈依,同時,也成為我們現代人應該崇尚的善及人道主義的崇高理想。

  同時,158分鐘的電影《悲慘世界》是超越電影和音樂的成功實驗,是電影手法與音樂劇的水乳交融,其中戲劇藝術的優勢、音樂的穿透力,畫面、剪輯、背景、舞美所採用的現代電影處理方式,宏大而強烈的藝術效果,不僅讓人深深地體會到了維克多·雨果這部優秀的作品悲天憫人的情懷、這部經典名著深刻的思想底蘊,而且使音樂劇與電影的魅力,得到了更加完美的體現。從而使觀眾在欣賞中,又一次被這部經典名著的思想性、藝術性及鮮活的人物形象的震撼力所折服,甚至覺得比以前看過的電影更加使人激情澎湃,比歌劇更加細膩完美。

  影片中,每個演員的演出都非常出色,尤其是休·杰克曼和安妮·海瑟薇的表演更是出神入化,一氣呵成。安妮·海瑟薇雖然隻有40分鐘左右的戲,但一首由她演唱的歌曲真是動人心魄,催人淚下。即使小演員的表演也是生動感人,讓人情難自禁。導演霍珀不但保留了從頭唱到尾的形式,摒棄了先錄音后拍攝的傳統,讓演員在拍戲時真唱,並現場收音,還大量使用近景及特寫,一首歌一鏡到底。這些大膽的處理,不僅沒有讓真唱加特寫給人過於夸張的感覺,反過來,還似乎更貼近了原著浩瀚的結構與劇情,大大提升了作品的真實感和藝術感染力,體現了演員的實力,並憑借獨特的風格和創造的空間讓欣賞的品味更趨於國際化。

  這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所葆有的持久的生命力,是一部成功的藝術作品所擁有的純潔的藝術價值。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中領悟到經典名著被再一次賦予藝術創造,重新被搬上銀幕的必要性。

  但是,說實話,在中國,這樣成功的例子著實不多,許多重新被搬上銀幕或被改編成的電視連續劇不僅沒有在藝術上得到提升,反而顧此失彼、蒼白無色,非但達不到再現經典作品藝術與思想品質的目的,反而造成了莫大的浪費,仿佛換了演員、服裝、道具的皮囊,空虛無聊、嘩眾取寵。希望中國的各位大導演和銀星走進影院體會領悟。

  新上演的電影《悲慘世界》的巨大成功,不僅說明了戲劇的文學化、戲劇的進化和藝術的兼容性,同時,也給了中國藝術家多方面的啟示。

(來源:青海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