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剛剛落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深化農村改革著力點在哪兒(組圖)

2013年11月25日15:01   來源:安徽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深化農村改革著力點在哪兒(組圖)

“農村改革要把農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親身經歷數次農村改革、見証農村滄桑巨變的省農委副主任許偉深有體會。他認為,尊重農民的農村經濟生活主體地位,維護農民的土地合法權益十分重要。 1982年中央提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農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轉折,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1998年提出“家庭承包責任制”,去掉了“聯產”兩字,農民家庭種植的自由權擴大。這次提出“家庭經營”,去掉了“承包”兩字,意味著土地作為生產要素,可以主動、充分地發揮作用,可以以出租、入股、銷售、抵押等各種形式走向市場,走向第二、第三產業。

然而,改革是項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培秀認為,先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証,是農村深化改革最關鍵的一步,也是土地流轉、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實現規模化經營的基礎。

“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想讓更多的農民在土地升值的過程中更多地分享收益,賦予其更多財產權,擴大收益權。 ”省社科院城鄉經濟研究所所長呂連生認為,但不是分享所有的收益而是分享合理的收益。既要尊重和保護農民的財產權益,也要在增值的過程中發揮政府的調節作用,使得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土地的利用價值更高。 以工促農工農互惠,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一地一品、一鎮一韻、一場一景……在宿州,本著國家確定的“新時期農村改革試驗要在城鄉一體化發展大理念指導下進行”的精神,創新現代農業經營組織體系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通過培育家庭農場及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三大經營主體,探索現代農業企業經營的有效實現形式。同時創新墾地合作發展模式創設產業集中區和行政服務中心,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結合農業科技優勢和場部核心區小城鎮建設,加快與周邊一體化步伐,打造發展新格局。 ”省發改委體改處有關人士介紹。

近年來,為破除城鄉二元藩籬,我國不斷努力,然而,工農城鄉關系不協調仍然是我國當前面臨的最大經濟和社會結構矛盾。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健全機制體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次全會指出“以工促農,工農結合”,把農業放在更高的地位。隻有農業發達了,才能夠提供進城的人所需要的糧食和農業初級產品,工業所需的原材料才能得到滿足,才有可能達到高質量的城鎮化。因此要讓農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農業的土地和固定資產投資都應當和城市統一考慮。 “三農”問題專家劉奇認為,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三大基本載體。農業文明既是所有文明的基礎,更是所有文明的靈魂。

如果說大包干是調整生產組織方式以適應生產力發展、農村稅費改革意在減輕農民負擔、農村綜合改革則是理順生產關系,一系列改革意在解除農村經營形式的束縛,現階段的改革則是重塑一種生產組織方式。“規模化經營必須符合基本國情,小規模未必不能建立現代農業。 ”有關專家認為,要實現農業現代化,不要在土地上做文章,土地隻能適度集中,適度規模化,而應將關注點放在農業生產組織方式上。現代農業是一個一、二、三產聯動,上中下游一體,產供銷加互促的完整產業體系,既要用現代技術、管理、設備改造提升傳統農業,又要發展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更要發展為農業服務的服務業,構建成新的產業體系。拉長產業鏈,構建從生產起點到消費終端的產業鏈條,使農業生產不僅高效、高產,還要高值。 “簡言之,就是產業布局規模化,各種形式的農民組織規模化,農業生產服務規模化,一二三產連通一體形成產業鏈條,以及構建適合規模化生產的種養業。 ”

在省發改委有關人士看來,要充分發揮農業現代化的強基固本作用,就得加大財政傾斜和政策支持力度,圍繞農業經營產業化、農村服務社會化和農民現代化,發揮全省各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帶動作用,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農民抗風險能力,使安徽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就地就近讓農民城市化

“這樣,採取財政補一點、保費降一點、抵押少一點、農民自律多一點的方式,將"信貸+保險"串活了。農民種草莓不需要再為貸款難發愁了,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生產經營的積極性。 ”省發改委體改處有關人士告訴記者。

長豐縣是全國的草莓種植大縣。農戶在種植草莓的過程中,面臨著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等不可控因素,發展生產很難獲得貸款。我省通過“信貸+保險”的方式消除風險因素。農戶根據生產經營規模向保險機構投保,保險公司給予這種特定的保險品種優惠費率,財政給保險公司一定的保費補貼,農戶低成本拿到“保單”,可以向銀行業金融機構申請相應的貸款,而不需要任何額外抵押物進行生產經營,同時,由地方政府組織農民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形式規避市場和道德風險。這樣,激活了農村銀行的信貸功能,緩解了農民貸款難問題,激發了農民生產經營的積極性。試點期間累計承保草莓種植面積5714.5畝,累計發放草莓種植貸款2285.8萬元。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