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05:22 來源:重慶日報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說起我國著名文化經典《道德經》裡的句子,相信不少市民都耳熟能詳,但你可知道這些句子背后的含義?11月19日,作為“中華文化四海行——走進重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帶來的“《道德經》簡評”文化講座在重慶大學A區舉行,為市民和高校學子如何解讀《道德經》進行了交流。
在長達兩個小時的講座中,謝維和憑借其深厚的哲學修養就《道德經》對后世的影響以及人們應該如何理解《道德經》等問題與現場聽眾進行探討。
“很多人認為《道德經》代表著一種消極的思想,其實這是因為他們對《道德經》缺乏了解。”講座剛剛開始,謝維和就指出大眾對《道德經》的誤解。在他看來,作為反映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道德經》不僅不消極,其中的很多觀點對后世都有著積極的影響。“人與自然需和諧相處,上善若水、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等觀點都來源於《道德經》。”謝維和說。
在此后的講座中,謝維和用深入淺出的講述方式講解人們對於老子思想的一些錯誤認識。“人們都認為老子的無為意味著什麼都不做,實際上真正的無為是需要人們將行為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內,並非什麼都不做。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就是這個道理。”
(本欄圖片由記者熊明、魏中元攝)
(來源:重慶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