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專家談如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2013年11月14日08:42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經濟35年的增長奇跡得益於市場化改革。今天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新起點上,人們有理由期待,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廣范圍內向市場放權,以激發出中國經濟更持久、更深厚的活力、效力與競爭力。

  把“政府盲目干預的手”換成“市場的手”

  背景:回首20多年來經濟體制改革的脈絡,可以清楚看到市場化改革逐步加深、日趨清晰的步伐。黨的十四大首次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此后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進一步加強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體會】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實際是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作用日趨加大的過程。從“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新提法意味著改革向著市場化目標又邁出重要而關鍵的一步。

  應該看到,當前我國經濟的市場化改革仍然沒有完成,經濟體制改革不徹底、不到位,一些關鍵領域與核心環節的改革正處於攻堅階段﹔雖然多數商品價格已經實現了主要由市場來決定,但包括利率、匯率、能源及一些公共產品的要素價格市場化仍然滯后,而僅僅依靠市場的基礎性作用還難以打破制度的藩籬,需要市場進一步發揮決定性的作用,通過這隻“看不見的手”深入到最關鍵的改革環節中,完成改革攻堅。

  過去,“政府之手”直接配置資源過多,對微觀經濟干預過多,變成一隻“閑不住的手”,干什麼事都要政府審批,這樣不僅降低了經濟發展效率,影響市場機制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且也造成發展過程中許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妨礙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和完善。當前,需要進一步樹立“小政府、大市場”的觀念,把決定權交給市場,把改革向縱深推進。

(責編:王金雪、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