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輕污染項目無須進行環評

2013年10月24日08:24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輕污染項目無須進行環評

南山區領導為企業頒發第一份《環評備案憑証》。

  水源三村(白芒、麻磡、大磡)三個社區環水庫布局,大部分用地位於水源保護區和基本生態控制線內,發展受制於環評。

  於吉永從南山區區長余新國手中接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備案憑証》時,掀開了中國環境管理改革的新篇章。對於企業意味著便捷,對於政府意味著放權。環境管理改革開啟了南山行政審批改革的序幕,創立了中國首個“環評備案制”管理模式。

  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這是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的改革思路。對於一個地方政府來說,如何有效踐行,南山區作為全國創新型城區,跨出了第一步,主動自我削權,強化監管,從環境管理切入,配合商事登記改革,探索基層的簡政放權路徑,真正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昨天上午,一個不足10分鐘的簡短儀式,省去了一切不必要的環節,在政府行政辦事大廳環保水務服務窗口前,頒發出國內第一份《環評備案憑証》,開啟南山環境管理改革的新時代。

  由行政審批轉為事前備案,簡單的流程轉變,對企業而言,不用畏懼政府,現場就可辦妥環保事項。對於政府而言,不懼企業違規經營,嚴格后續監管,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放下審批權,換來的是更好的服務企業、服務社會。企業由被動擔責轉化為主動參與環保職責。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丁侃

  通訊員 雷波 魏鳴慧

  孫曉龍 張利安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環評“跑斷腿” 變“嚴進寬出”為“寬進嚴出”

  中國長城計算機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有幸成為第一個體驗南山環境管理改革的企業。於吉永作為公司的副總裁感到欣喜,政府的辦事效率讓他有些“不可思議”,改變了原來“跑斷腿”、“托人情”的認識。

  南山區實行的環境管理改革,最核心的內容就是“環評備案制”。作為環水局的主要負責人,毛慶國博士認為這種制度最大的優勢就是寬進嚴出,改變以往嚴進寬出的審批做法。他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進行說明,“中國的知名大學是嚴進寬出,而哈佛大學則是寬進嚴出,是否成才要看后續成果。”

  南山實行環境管理改革不是貿然行動,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有點類似“摸著石頭過河”。對於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來說,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這一屆的工作重點,但是具體到基層如何改革?怎麼放權?沒有具體的參與意見。今年3月份廣東省出台了《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其中提到了一句“環評備案制”。這為南山環保水務局推行環境管理改革提供了依據和政策支持。

  “為了實現簡政放權,深圳市今年實行了商事登記改革,一個部門的改革,沒有其他部門配合,往往隻能唱獨角戲,環評作為審批的前置事項,可以一起協調配合,效果才更加明顯。”毛慶國說。

  由此,繼商事登記改革實施后,南山環保水務局慎重開啟了環境管理改革計劃。經過多方溝通協調、專家論証,在市人居委的支持下,10月18日《南山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關於環境管理改革的實施意見》(實行)正式面世。

  改革的具體思路就是“減少審批事項,簡化審批流程,提高監管效能”。通過實行環評備案制,放下不該管的,抓好重點監管的,把有限的人力和財力投放到重點工作上。

  哪些權限該放呢?從改革內容來看,對於開辦在非水源保護區,非生態控制線范圍,基本不造成環境污染,對周邊群眾影響非常輕微的部分項目,不再要求辦理環境影響審批手續。這類內容涉及面比較廣,大到基本無污染物排放的工業項目,比如產品研發檢測,軟件、電子信息系統制造等,一些基本無污染物排放的服務項目也免了審批手續,比如服裝清洗門店、無水洗車、衛生美容服務場所以及健身房等。小到一間茶藝、面包店、奶茶店、咖啡店等,隻要沒有油煙排放的餐飲項目都得以取消審批手續。

  “這些項目,無論企業大小,在走審批流程時,對於政府來說,服務的時間成本是差不多的,但是由於涉及面太廣,牽涉了政府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實現的環保效果並不太明顯,原因是這些項目產生的污染是非常輕微的”。

  原先需要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全部由審批制改革為環評備案制,通過備案,減輕申請人的辦事負擔,進而提高政府的服務效率,由原來的15個工作日辦妥的審批,現在現場即可辦妥。

  ■噪音投訴多 環境敏感區監管強化

  南山區是個現代化的城區,不少大城市病也不斷侵蝕著這座濱海城市,噪音污染便是其中一項。打開南山區的書記信箱,居民寫信給書記的投訴案件中,近10%涉及到環保,而噪音污染又是最多的一項。

  比如部分街區存在的夜宵場所、娛樂場所,市政建設產生的建筑噪音以及新樓盤修建等,總會因為噪音問題,遭到周邊居民的投訴。這次環境管理改革,對於居民反映強烈的噪音問題給予了充分的重視,成為嚴格監管的對象。

  在環評備案項目列表中,環境敏感區成為多次提到的詞匯。根據環水局的簡單概括,環境敏感區主要是指水源保護區、生態保護區以及居民生活區。而噪音對於居民生活區的影響最為明顯。由此,環境管理改革對此作了一個較為細化的界定,除了那些免予辦理環境影響審批手續的項目,對於建筑面積超過100平米,涉及到環境敏感區的餐飲場所,要實行環評備案﹔建筑面積超過100平米,營業面積不滿1000平米的娛樂場也要備案,零售市場包括各類菜市場、綜合市場、超市等營業面積5000平米以下的以及建筑面積在2萬平米以下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也需要備案。而超出這些標准的,則按照正常審批流程,需要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報告書並辦理環境影響審批手續才可以生產經營。

  噪音污染也是環境管理改革中強化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比如施工單位因道路交通管制等原因,經交警或者城管部門批准的,可以在制定時間裝卸、運輸建筑材料、土石方和建筑廢棄物。對於屬於搶修、搶險、應急作業的,施工單位應提供建設主管部門或者建立單位証明。建筑施工噪聲許可期原則上不超過3天,獲准的夜間施工兩次之間應有24小時以上的間隔。因施工噪音引發群體上訪、越級上訪等嚴重情形的,則不批准其夜間施工申請。

  ■適應新形勢 高門檻倒逼生態線內產業升級

  南山的北部片區,西麗水庫的邊沿,水源三村(白芒、麻磡、大磡)三個社區環水庫布局,背靠著羊台山,轄區大部分用地基本位於基本生態控制線和水源保護區內。水源三村也由此成為南山區的貧窮社區,經濟發展受到環境保護的制約。

  為了發展經濟,爭取生存空間,作為原住居民多次向上級反映情況。水源三村的發展困境也成為整個南山區發展的制約。市委書記王榮在接訪村民代表時,認為水源三村擁有優質的生態和空間資源,為全市的水源保護做出了貢獻。應該考慮到水源三村的發展需求,逐步改善轄區居民的生活狀況。

  而轄區的經濟發展現狀受制環評這一關。目前水源三村以及百旺工業區形成了17個工業區,約394棟廠房,工業企業768家,而有環保批文的兩年前還不足一半,現如今已經達到九成以上。這些工業企業規模偏小,大多數為勞動密集型的加工企業,廠房租金低、空置率也比較高。企業經營范圍主要為電子、五金、家具、服裝等。大部分企業經營范圍不屬於深圳市鼓勵發展的產業類型,涉及到的就業人員4萬多人。

  如何協調歷史遺留以及水源三村的發展問題?在這次環境管理改革中,西麗水源三村成為主要的政策受惠者。政府取消了西麗水庫地區和生態控制線范圍內環境影響審查批復有效期一年的限制,不再設立有效期。除了在臨時用地、臨時建筑或者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的場地內開辦項目等特殊情況外,其他項目的環境影響審查批復也一律不設立有效期。並根據新形勢,調整特殊生態保護區域的產業指引。比如根據西麗水庫地區的環境現狀和發展要求,對《西麗水庫地區產業升級與置換指引》做了修訂,強化了生態控制線的環境保護,通過嚴格的環境管理制度,促使水源三村向高端產業轉型。

  比如原來禁止的產業,新增加了洗車場一項,有效控制基本生態控制線內的污水排放。對於水源三村片區限制類的木材加工以及木、竹、藤等制品業,以及家具制造業,不得有噴漆等表面處理工藝。此外,在允許類產業中增加了濕地等生態修復工程。而今年南山區正在西麗水庫的上游麻磡河修建生態濕地公園,目前設計方案招標工作已經啟動,預計明年可以開工建設。該項目將被打造成為“城市幽谷”,借助於生態項目的建設,帶動相關高端產業的引入。

  目前在水源三村片區,政府鼓勵環保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以及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等優先鼓勵發展的產業。

  ■改革不停滯 強化后續監管和日常執法

  啟動的改革,對於南山區環保水務局來說,考驗才剛剛開始,盡管經過試運行,成效比較好,但作為全國領先的一項制度改革,會產生怎樣的連鎖反應,還不能預料。

  “從實際成效來看,行政審批會越來越簡化。3年前,每年審批事項4000多個,去年變成2000多個,改革實施后預計70%的審批制改成備案制。明年還將推行網上備案,進一步便捷企業、居民的辦事效率。”毛慶國介紹。

  據了解,環境管理改革也引發部分專業人士的擔憂,認為“簡政放權”不是放鬆工作要求和職能管理水平,而是強化執行效果。不少人認為,政府在環境管理工作上不是太嚴了,而是管理不到位,執行不到位。不少企業都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何防止管理漏洞,成為關鍵問題,尤其是一些環評項目,是否能夠進一步細化,或者出台相應的細則,防止部分企業鑽政策漏洞等。

  對此,環保水務人員介紹,改革啟動后,通過環評備案,提升了政府的審批實效。可以有效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加強后續的監管,強化日常監管、過程監督、突擊檢查和事后問責。集中力量查處“污染重、影響大、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

  “環評備案項目的申請人對備案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環水局對備案項目建立統一的數據庫,進行隨機抽查,發現備案項目屬於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報告書的,按照環保法規處理,並責令其限期申報。對於存在污染物排放超標的,按環保法規處理。”

  據了解,環水局還將對已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的商事主體進行抽查,如果發現項目有違反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証規定或者其他行為的,依照法律法規予以處理。

  對於那些向環境排放廢氣、廢水、噪音等污染物的,環保水務部門採取嚴格管理,必須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証。環保水務局每年還發布重點污染源名單,將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業企業、醫院列入名單,實行嚴格的定期檢查、定期檢測和突擊檢查制度。通過分類管理,實現環境的有效改善。

  “改革不會止步,根據實際發展變化,也不斷做相關調整,在監管方面,環水局還將和檢察院等部門聯合,查出一批環境違法案件。”環水局相關人員介紹。

  此外,為了更好地檢測改革績效,南山區環保水務局還委托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對改革績效進行全過程的第三方評估,目前評估工作隨著改革的啟動而啟動。

(來源:南方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