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9省市居民 可網上查信用狀況

2013年10月24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民網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尹曉宇)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以下簡稱“征信中心”)日前發布《關於通過互聯網查詢個人信用報告試點工作的公告》,決定自2013年10月28日起,擴大試點范圍至北京、山東、遼寧、湖南、廣西、廣東6省(市)。試點期間,凡持有9省(市)身份証,即身份証號碼前兩位為32、51、50、11、37、21、43、45、44的個人,均可上網查詢本人信用報告。

公告顯示,央行在今年3月開始試點個人通過互聯網查詢本人信用報告,最初僅面向江蘇、四川、重慶。

需身份驗証 查詢免費

記者登錄央行征信中心官方網站的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台發現,首次使用網上查詢本人信用報告的用戶需要注冊,用戶在線提交注冊申請后,平台進行身份驗証。

隻有通過身份驗証的個人才能注冊成為查詢用戶,目前,有兩種身份驗証方式:數字証書驗証方式和私密性問題驗証方式,個人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方式進行身份驗証。在選擇私密性問題驗証方式時,若個人身份驗証沒有通過,屬於正常情況,個人可以轉用數字証書方式進行身份驗証,也可以到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現場查詢。

央行征信中心稱,互聯網查詢旨在為社會公眾提供一個非現場查詢服務渠道,個人通過互聯網就可以查詢本人信用報告,對於更好地維護社會公眾的知情權,提升社會信用意識具有重要意義。據記者了解,目前,查詢服務是免費的。

三類信息可查 非實時可得

登錄成功的用戶,可以進行個人信用信息提示、個人信用信息概要、個人信用報告的查詢。

個人信用信息提示是注冊用戶在個人征信系統中是否有逾期記錄的提示性信息。個人信用信息概要為注冊用戶提供其在個人征信系統中信貸記錄、公共記錄和查詢記錄的匯總信息。個人信用報告為注冊用戶提供其在個人征信系統中信貸記錄、公共記錄和查詢記錄的明細信息。

央行征信中心稱,為保障信息安全,基於互聯網運行的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台與基於中國人民銀行內聯網(專網)運行的個人征信系統實行物理隔離,平台用於驗証個人身份的信息和信用報告信息存儲在個人征信系統中,系統每日會對平台的注冊和查詢申請集中處理,並需要在兩網間進行數據交換。因此,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台無法實現實時交付征信產品,一般會在個人提交查詢申請的第二日反饋查詢結果。

同一天內,同一注冊用戶隻能提交一次查詢申請,查詢申請通過后,在查詢碼有效期內(7日),注冊用戶可以多次查看申請成功的那份信用報告,查詢碼過期需要重新申請。

用信用體系打擊不誠信

個人信用素有“經濟身份証”之稱,這幾年漸漸成為打擊不誠信行為的利器。

今年以來,上海利用信用體系打擊地鐵逃票,收效顯著。數據顯示,2013年1月至7月地鐵逃票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近日,上海又出新規,對經催報催繳仍拒不繳納房產稅的,未納稅信息將納入聯合征信體系管理。

為防止出現關系保、騙保等違規違紀現象,山西省近日出台新規,利用虛假証明材料騙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員,除全額追回騙取的保金、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外,其信息將記入個人征信系統。

(責編:吳思瑤、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