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銷售170多種商品 蔬菜水果價格比菜市場便宜20%左右 社區便民菜店開到居民樓下

2013年10月15日03:17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銷售170多種商品 蔬菜水果價格比菜市場便宜20%左右 社區便民菜店開到居民樓下

  本報記者 孫超逸

  下了樓就能買到水果和蔬菜,價格便宜還新鮮,不用再跑到2公裡以外的菜市場買菜了,這讓家住大興區舊宮鎮南小街芳源裡小區,每天操持著1家6口三頓飯的董大媽輕鬆了不少,既省了事也省了錢。

  “太方便了,下樓就到。”昨天上午9點,董大媽拎上購物袋“噔噔噔”地下了樓,直奔菜店,趕上降溫的天氣,董大媽准備多買點青菜,晚上一家人涮鍋子,好好“暖和暖和”。

  康安源便民菜店就開在芳源裡小區的正門口,離董大媽住的丙3號樓還不到100米。128平方米的店內經過翻新裝修,8月剛剛開張營業。走進店內,一排排嶄新的貨架上分門別類地擺放著各種蔬菜和水果,木制的價格牌密密麻麻地懸挂在貨架上,而且還有專門的肉制品櫃台和冷鮮櫃,大紅門的豬肉、包裝好的雞翅、新鮮的豆腐甚至速凍水餃這裡都可以買到。

  “現在我們店裡正在銷售的水果有近40種、蔬菜有77種,加上肉、雞蛋、豆腐、大米有170多種商品。”便民菜店的負責人徐淑秋告訴記者,比起攤位式的菜市場,便民菜店裡的所有蔬菜、水果都是康安源公司從其在河北固安和高碑店的基地集中採購配送,不但新鮮,還省去中間的流通環節,價格也比菜市場便宜了近20%,再加上每天推出3款特價菜和特價水果。像董大媽這樣的小區居民,很快就都成了這裡的“粉絲”。

  然而,此前芳源裡的居民買菜卻很不方便。

  整個芳源裡小區周邊有近6500戶居民,其中多數都是中老年居民,一日三餐是每家每戶的頭等大事,但是以前小區附近正規的蔬菜銷售點卻隻有馬路對面的一家超市,可供選擇少,而且老年人要穿過車流不息的馬路很不方便﹔要買到品種豐富的蔬菜,離這兒最近的益滿菜市場也有近2公裡的距離﹔而社區裡小型的蔬菜水果店,不但品種少、價格也要貴出不少。

  “以前最麻煩的就是買菜,一個來回要1個多小時,要想天天吃上新鮮菜就要每天花一個多小時來回跑。”董大媽說,社區裡的老街坊們早就盼著能在小區附近開一家大一點的便民蔬菜水果店。

  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解決了小區居民的這個願望。在傾聽群眾意見、了解群眾需求的過程中,市商務委了解到目前小區居民對便民菜店進社區還有需求,便主動接過了“任務”,張羅了起來。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怎麼才能讓芳源裡小區的6500戶居民便捷地買到新鮮菜、便宜菜,市商務委流通規劃處的工作人員認為,車載蔬菜市場並不能滿足居民們的需求,最好還是建設一個社區便民菜店,而且新的便民菜店必須要符合三個條件:首先,面積要超過100平方米、銷售的商品種類也要在100種以上,進而滿足居民的需求﹔其次,蔬菜最好採用直供的模式,不但要保証新鮮還要便宜,讓居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此外,管理也要正規,不能半途而廢。

  為此,市商務委牽頭,聯合大興區商務部門,聯系了首創集團旗下康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設這家便民菜店。從開始店面選址,再到裝修、備貨,在商務委、街道和康安源的共同努力之下,8月初,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康安源便民菜店開張了。並且為了滿足小區居民的需求,還新增了豬肉、豆腐、大米等商品,營業時間也拉長了2個小時,從早上7點到晚上10點,如果老年居民腿腳不便,店裡還可以“送貨上門”。

  便民菜店一開張就迎來了“開門紅”,眼下生意更是紅紅火火。“現在我們店每天的客流量在1500人次左右,客單價15至20元,日流水近2萬元。”徐淑秋說,便民菜店不但給小區居民帶來方便實惠,商家自己也賺到了錢。聽說市商務委仍在繼續支持推進這樣的便民菜店進社區,她更是鉚足了勁想再多開幾家店。

(來源:北京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