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降幅收窄好於預期

微讀數:內需上揚是PPI回升最關鍵因素

2013年09月10日08: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John Ross:

中國8月CPI同比增長2.6%,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這主要是受益於低迷的世界大宗商品價格。

強勁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政府在夏天實施的中度刺激政策是正確的——加速鐵路建設、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制定幫助出口商的政策。

民生証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

PPI連降5個月后環比上漲,穩增長政策持續見效,PPI存在轉正可能。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中性,短期難現較大調整。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

8月PPI負1.6%,已連續20月負增長,企業陷入通縮長達1年半。經濟有企穩的苗頭,但需求不足仍是宏觀經濟的主要矛盾,為了避免經濟回暖僅一個季度后就掉頭下行,必須保持一定刺激力度。穩增長和調結構不沖突,前者會為后者創造有利條件。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

本月經濟數據呈溫和回暖趨勢,是全球經濟整體向好的體現。我國的物價水平近段時間一直保持在3%以下增長,這說明我國通貨膨脹得到了有效控制。現在中國乃至全球經濟最大的問題仍是前輪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應該將資金吸引到實體經濟。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

CPI由於受天氣等因素影響低於市場預期﹔PPI降幅收窄相對好於預期。8月CPI與PPI數據的變化,隻能說短期証明經濟觸底,從中長期來看,還需進一步觀察。預計四季度經濟數據將繼續回升。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8月PPI降幅收窄主因是企業生產經營有所好轉,生產資料價格開始上漲或止跌。也顯示了國家近期一系列舉措取得了一些實效,國民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漸趨明顯。從實體經濟層面看,中國經濟運行的總需求還偏弱,政府還需要激發經濟活力,釋放內需,使經濟可持續增長。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

內需的上揚是PPI回升的最關鍵因素。不過因為上半年PPI負增長過大,產能過剩還未解決,內需的回暖或難以讓PPI在年內轉正。

(記者  林麗鸝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3年09月10日 10 版)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