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那一場激情燃燒的唇槍舌劍

龔丹韻/陸綺雯/許瀾博/王丹迪/陳麗丹
2013年08月19日14:02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那一場激情燃燒的唇槍舌劍

賽中

  辯論就像踢足球

  回顧“獅城舌戰”的勝利,俞吾金總結出了幾大辯論法寶:

  “辯論賽的決定時間就5秒。 5秒鐘啞口無言,觀眾就認定你無力回答,所以答不出也不能空白。對方一個問題過來,如果一時接不上,可以一句話拋向對方:我方隊員早就進行過回答。聽眾和評委不一定記得住前面說過的所有話,所以會信以為真。如果一個口誤被對方抓住,可以反擊:如果我不制造一輛風車,怎麼能成就一個堂·吉訶德呢,觀眾也就一笑而過了。 ”

  “辯論賽就像踢足球,球總在我方球門滾動,那就非常危險,一定要把球踢到對方球門去。辯論賽中的足球是什麼?就是問題。如果我光顧著回答,足球始終在我方球門邊上。必須有答必問,回答過后,必定要反問一個問題,這就等於把球踢到對方球門去了。 ”

  “問題必須刁鑽。比如,在決賽前,對方辯論隊抽簽得到的立場是‘人性本善’,我們也就隻能為‘人性本惡’辯護了。如果在辯論中,反方問正方‘什麼叫人性本善’,那就等於幫他們送分,他們對這類問題事先肯定會有所准備,這就是一個烏龍問題。我們的問題設計是怎樣的呢?當對方隊員說:‘因為人性本善,人人都可以隨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方隊員馬上起來反駁:‘既然人性本善,屠刀是怎麼拿起來的?’我方精彩的辯詞立即在全場聽眾和評委中引起了熱烈的掌聲。為什麼?因為我方隊員巧妙地抓住了對方辯詞中的邏輯矛盾:你不是說可以隨時‘放下’屠刀嗎?而‘放下’的前提是‘拿起’。既然人性本善,你又是怎麼把屠刀拿在手中的?顯然,我方隊員的這一機智的反駁是出乎聽眾和評委的意料的,所以他們除了鼓掌,還能做什麼呢?事實上,像這類‘刁鑽’的問題我們事先設計了好幾個,最后比賽中運用到的不過是其中的十分之一。 ”

  “辯論場上不是我要勝過你。許多人以為千方百計壓住對方,讓對方說不出話,自我感覺就贏了,其實隻有評委和觀眾覺得贏,才算真贏。要把評委和觀眾作為中心,而非自我感覺作為中心。 ”

  “爭取評委和觀眾,關鍵是提升辯詞的質量。所謂高質量的辯詞就是八個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它們是全乎理性的,因而絕不可能是荒謬的,但聽眾和評委都沒有想到,居然可以這麼說。比如辯論溫飽是否是道德的必要條件,我們再度抽到反方,准備階段就設想過,如果正方說:畫餅不能充飢,那我們就反擊:望梅能夠止渴。 ”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