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在戰敗68周年后的今天,日本國內政治右傾化依然甚囂塵上

權威論壇:缺乏歷史擔當,貽害無窮

2013年08月15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纐纈厚:二戰期間,日本強行發動毫無正當性的侵略戰爭。不少日本人心中的愛國之情,在侵略戰爭中實際遭到了否定。錯誤的愛國主義致使國際社會不再信任日本。我認為日本應當正視現實,徹底承擔戰爭責任,從而在國際社會中擔負起作為和平國家的責任。

中國人民堅持抗日14年,以傷亡3500萬人、經濟損失6000億美元的代價,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朱成山:中國在抗擊日本法西斯戰爭中的價值可以用6個“最”概括:開戰最早、結束最晚、歷時最長、犧牲最多、損失最重、貢獻最大。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進行民族解放戰爭,到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后進入全民族抗戰階段。正面戰場上先后進行了淞滬、忻口、徐州、武漢等多次會戰,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速戰速決”3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方針﹔徐州會戰中的台兒庄戰役殲敵1萬余人,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接著,又進行了南昌、長沙、昆侖關、棗宜、上高等系列會戰,抗擊、牽制和殲滅了日軍有生力量。敵后戰場上軍民克服重重困難抗擊日軍,尤其是1940年8月發動的百團大戰,歷時3個月,殲敵2.5萬人,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中國人民堅持抗日14年,以傷亡3500萬人、經濟損失6000億美元的代價,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王建朗:中國抗戰有力地牽制了日本,使日本無法將中國戰區的資源轉用於太平洋戰場。美國總統羅斯福1942年春說過這樣一段話,反映了他對中國戰場戰略價值的理解:“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會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地方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中國軍隊不僅在本土積極抗戰,還曾兩度派出精銳部隊出境作戰。此外,中國還積極支持周邊國家的抗日活動,朝鮮、越南的抗日志士先后在國民政府的支持下統合力量,在中國境內成立了臨時政府或領導機構,統一領導國內的抗日力量。

纐纈厚:中國人民對日抗戰能力非常高。日本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對中國進行侵略戰爭,一直到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在與中國的戰斗中耗盡了國力。特別是從1937年日中全面戰爭開始后,日本將龐大的軍力投入到中國戰區。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使日本國力凋敝。而中國人民在作出巨大犧牲的同時,也向世界宣告了日本侵略戰爭的不正當性。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最終打敗了日本。

多數日本人不願承認日本敗給了中國,片面夸大美原子彈的作用,既是歷史的無知,更是日本內心拒不認罪的表現

上杉聰:日本接受中英美聯合發布的《波茨坦公告》而戰敗,但日本不願意承認敗給中國這件事情,一部分日本人根本不知道《波茨坦公告》,對歷史非常無知。中國也沒有參與戰后對日本的佔領。許多日本人認為日軍在中國戰場沒有受到毀滅性打擊,真正讓日本的海軍及空軍徹底崩潰的是美國,再加上美國對日本國內實施的連番轟炸,最后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這也造成多數日本人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日本是輸給了美國而不是中國。

王建朗:在戰爭后期,日軍已在中國戰場上全面陷入被動,美、蘇在促成日本走向快速投降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中國軍民的長期抗戰消耗並消滅了日本的有生力量,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基礎,這一事實不能抹殺。

日本人慣有崇拜強者、歧視弱者的心理,戰敗的結果並沒有改變這一點。他們無視戰爭的勝敗乃是各種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隻願意承認日本輸給了美國,而不願意承認它同時敗於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戰后,盟國方面雖然對日本發動侵略戰爭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清算,日本社會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反省,但是都很不徹底,沒有促使日本社會形成對戰爭的正確認識。

朱成山:日本人不願談中國軍民在中國戰場上為打敗日本發揮的作用,與戰后美國對日政策有了根本改變有關。隨著冷戰的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朝鮮戰爭的爆發,以杜魯門為首的美國政府改變了對日政策,即由戰時打擊削弱日本改為扶持日本,把日本變成在遠東地區的“反共堡壘”,具體表現為保留日本天皇制、對日本戰犯審判不徹底、一大批日本戰犯或嫌疑犯被釋放、對日戰爭賠償被終止、強行簽訂《舊金山和約》寬大日本、制定《日美安保條約》把日本綁在美國戰車上等,這些都是日本不能正視戰敗歷史的外部因素。

纐纈厚:從1945年到1951年的6年間,日本被聯合國軍佔領,但實際上日本是被美國單獨佔領。在此期間,美國強加給日本一個“(日本)在二戰中被打敗是因為與美國進行戰爭所導致的結果”的歷史認識。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人一直把此前的戰爭稱之為“太平洋戰爭”。這種叫法把日本與亞洲各國人民之間的戰爭,尤其是與中國人民之間進行戰爭的事實拋之腦后。日本戰敗的最大原因是日本對中國等亞洲國家發動了侵略戰爭。正因為不去學習這些歷史教訓,戰后日本以及日本人對亞洲的認識非常淡薄。

一些日本人對戰爭的反思僅限於技術或策略層面,而不是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浩劫。反思戰爭,需要有反思整個日本近代史的勇氣,美國也責無旁貸

王建朗:日本人很少從破壞世界和平、給人類造成浩劫的角度來反思發動戰爭的不義。他們更多是反思戰爭為什麼失敗,認為日本不應該將戰爭擴大化,不應該向美國開戰。反思戰爭,需要有反思整個日本近代史的勇氣,戰爭與日本近代發展史有著密切關聯。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謝磊)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