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鄧圩
2013年07月12日09: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大寶山礦區基本能夠控制住,枯水期沒事,豐水期就沒有辦法。”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組織廣東的全國人大代表組成調研組,7月11日抵達韶關大寶山礦區。當地環保局局長對礦區污染周邊環境問題的回答顯然未能讓人大代表滿意:“你們需要管住的就是豐水期!”
三級和劣三級土壤佔到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總面積的22.8%,廣東土壤污染防治警報拉響。
連日來調研組馬不停蹄,對廣東土壤污染治理進行調研,韶關作為“有色金屬之鄉”是土壤重金屬調研重點區域。
粵北礦區長期欠下污染賬
粵北重鎮韶關市,面積約1.84萬平方公裡,是廣東的老工業基地,集中了一些鋼鐵、有色金屬、電力等大型工業企業,同時又是廣東的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地,韶關的土地生態問題備受關注。大寶山礦區污染問題已列入廣東省人大省級十大重點督辦環境問題。
韶關市土壤污染主要是重金屬污染,冶煉、採礦區周邊地區以鉛、鋅、鎘為主。其中,大寶山礦區從上世紀80年代到2005年,出現大規模露天作業、井下非法採礦選礦活動,排放了大量廢渣、尾礦、廢水等污染物,對周邊和下游地區造成威脅。
除韶關外,廣東省重金屬元素異常還分布於廣州—佛山及其周邊經濟較為發達地區。
韶關市承認,作為重金屬污染防控重點區域,韶關礦區歷史問題多,長期欠污染賬。比如,大寶山礦區雖然正在建設李屋攔泥庫外排水處理廠,但由於李屋攔泥壩區域清污分流、排洪工程處於建設期間,李屋攔泥壩庫溢流導致的污染問題還沒有辦法根本解決。
2013年初,華南植物園土壤生態研究組在韶關大寶山礦區礬洞村,檢測不同地點3個養魚池塘的水、底泥,發現重金屬污染嚴重,附近村民癌症高發。3個魚塘位於一個尾礦的下游,盡管礦區設置了攔泥壩,但遇到下大雨等情況,依然會有污染物被沖刷下來。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