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如何看待經濟增速低於市場預期?請看本報記者對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紀志宏的專訪

穩中求進促發展:當前經濟增速較為適宜

記者  田俊榮

2013年05月20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財政金融風險仍可控

我國不會出現與發達國家類似的財政、金融危機

記者: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換擋期”,高速增長時潛伏的財政金融風險會不會凸現?

紀志宏: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財政金融風險的防范與化解。目前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和風險防范得到加強,存量債務按照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繼續妥善處理,新增債務得到嚴格控制,地方政府融資的硬約束機制逐步建立。2012年,全國財政赤字約8000億元,佔GDP比重為1.6%,比2009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2012年末,中央財政債務余額佔GDP的比重約為15%,比2009年降低2.7個百分點。目前各方面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擔憂很多,但即使考慮地方政府性債務, 與許多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相比,我國政府債務負擔率也處於較低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財力與事權不相匹配是造成地方政府性債務較多的原因之一,隨著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關系的理順、地方政府規范性舉債約束機制的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將得到逐步緩解。

還需要指出的是,長期以來,國內外對我國財政風險的分析都集中在政府債務規模大小或其與GDP的相對規模上,而很少將資產與負債結合起來考慮債務負擔問題。我國政府和有關部門擁有的資產較多,按資產負債率來衡量,我國政府的債務負擔比很多國家都要低。目前我國政府債務對應的資產,有些可能短期收益不明顯,但中長期在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方面具有正的外部性,對未來經濟增長具有支撐作用,因此從動態看以及從政府資產負債表角度看,與地方政府債務有關的財政金融風險與發達經濟體主要用於消費的債務危機是存在很大差異的。

我國銀行業整體也呈現穩健發展的良好態勢。截至2012年底,銀行業不良貸款率1.56%,同比下降0.22個百分點﹔整體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13.25%,在國際上處於較高水平﹔撥備覆蓋率295.5%,同比上升17.3個百分點。我國銀行體系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強。

由此可見,目前我國財政金融風險仍在可控范圍內,隻要我國較好地把握穩增長、防風險、調結構、控物價的關系,就不會出現與發達國家類似的財政、金融危機。

改革仍將創造經濟發展的最大紅利

微觀上進一步釋放企業活力,宏觀上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

記者: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長,很重要一條是通過改革開放解放了生產力,極大地促進了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利用和生產效率的提高。時下應如何釋放“改革紅利”、促進經濟增長?

紀志宏:改革開放可以提高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對於提高我國潛在增長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貨幣信貸和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趨降的背景下,不宜簡單依靠總量擴張的政策,而是要更多依靠深化改革激發市場內生增長動力。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面對新的國際環境和經濟發展階段,我國此前的“改革紅利”趨於衰減,要求進一步推進體制改革。從微觀層面看,需要進一步釋放企業活力,繼續推動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創新能力提高。從宏觀層面看,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改革需要適宜的宏觀經濟環境。在經濟過熱時期,市場需求旺盛,微觀主體缺乏進行結構調整的動力,往往使改革措施難以落實。而在經濟低迷時期,較大力度的改革又可能造成經濟驟然失速。因此,保持適宜的經濟增速,是推進新一輪大規模改革的重要基礎和條件。

目前的經濟增長環境為加快推動轉型改革開啟了時間窗口。今年以來,全國人大批准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政府擴大了“營改增”試點范圍,推出了資源價格改革措施,發布了《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此外,一系列有關財稅體制、金融體制、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價格體系、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改革措施也即將在年內及今后幾年陸續推出。這些措施將逐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我國的潛在增長率。

上一頁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