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巨災重建 五年回眸

汶川見証“中國力量”——寫在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之際(下)

記者  劉裕國  王明峰  田  豐  朱衛祿

2013年05月13日08: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發展振興,美好家園,感恩奮進展開夢想翅膀

“因為有你,驅散陰霾﹔因為有你,生命之花再度重開……”2011年央視春晚上的這首《因為有你》,表達著四川人民的感恩情懷。

回首艱辛來路,放眼巴蜀大地,“感恩”二字,同汶川抗震救災、恢復重建和發展振興進程如影相隨,已深深融入災區乃至全川人民的血液中,成為四川新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質。

如今行走災區各地,不時會發現“許昌新村”、“遼寧大道”、“重慶路”這樣的新地名。每個地名背后,都有許多感人故事﹔每個地名本身,都在訴說災區人民對援建省市的感恩之情。

知恩、銘恩、報恩,不僅是語言的表達、文字的流露,更是一種發自內心、訴諸行動的責任。

蘆山強烈地震,汶川震感強烈。災難降臨,汶川人感同身受。“我們有救災經驗,讓我們去吧!”汶川震中映秀,人們踴躍報名參加救援。

20日上午11時,由民兵搶險隊、山地救援隊、醫療救護隊、心理撫慰隊等組成的汶川縣救援隊集結完畢,130余人趕赴蘆山。

綿陽市火速派出600多名醫療救援人員、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員和33台重型機械,先行奔赴雅安災區。隨后,5輛滿載救災物資的汽車疾馳災區,物資中包括500頂帳篷、2000件飲用水及2000件方便食品等。

不只是汶川,不隻在省內,四川人感恩的腳步,早已遍布全國。

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四川甘孜州的49名醫護人員成為首批抵達震中的省外醫療救援力量。甘肅舟曲泥石流,武警四川總隊派遣的救援隊,是第一支抵達舟曲的部隊。2012年雲南彝良地震,四川消防總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宜賓市等紛紛派出救援人員,還有不少四川志願者趕赴震區。

感同身受,知恩圖報。

2010年7月,玉樹州民族中學的1600多名學生在都江堰八一聚源中學復課。為了讓來自玉樹災區的同學們有最好的學習環境,八一聚源中學師生一個月內兩次搬遷。

2011年初山東大旱,四川迅速調配77台(套)大型鑽探設備、845名工程技術人員趕赴山東旱區。

2012年7月,北京遭受暴雨洪災,四川什邡籍在京人士和什邡企業家等共同發起成立“北京感恩公益基金”,劃撥120萬元“暴雨災害救助”。

懷感恩之心,立奮進之志。

“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青川縣受災群眾自建住房上的這兩條標語,喊出了災區人民不等不靠、重建家園的信心,道出了災區人民自力更生、不向命運低頭的堅韌。

北川縣開坪鄉龔興蘭和丈夫創業養豬,正當事業蒸蒸日上,接連遭受“5·12”特大地震、唐家山堰塞湖、“9·24”特大泥石流沉重打擊,損失百余萬元。

堅韌的農家婦女一次次擦干眼淚,“隻要人還在,就決不放棄,就一定堅持,一切從頭再來!”如今,龔興蘭已在北川成立震興生豬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500多萬元建成佔地44畝的養殖場,年出欄生豬1萬頭,產值1000多萬元。由此喜獲“中國青年創業獎”的龔興蘭,如今的夢想是“幫扶帶動附近農民養豬致富,讓更多的人吃上北川的綠色品牌豬肉。”

德陽市,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汶川震后第八天,災后首批產品起運出廠﹔震后1個月,大部分關鍵設備恢復運轉,總體產能恢復到震前50%以上﹔震后半年,圓滿完成全年生產任務,工業總產值創新高。公司黨委書記何顯富在《建設美好新東汽——感恩回報的行動體現》一文中說,把企業經營好、發展好,是感恩祖國、回報社會的最好體現。

最大的感恩是加快發展振興,最大的感恩是建設美好家園。

2011年8月,四川啟動實施汶川地震災區發展振興規劃,著重推進產業發展、就業促進、扶貧幫困、生態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等重點工作。

如今的地震災區,城鄉布局優化,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事業實現整體性跨越,經濟增速快於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經濟指標全面超過震前水平。

放眼四川,發展振興步履剛健。汶川特大地震以來,全省生產總值四年翻一番,突破2萬億元﹔地方公共財政三年翻一番,突破2000億元。

從悲壯走向豪邁,從恢復走向振興,巴蜀大地,奮進書寫新篇章……

上一頁
(責編:吳斌、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