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人:科技部創新體系建設辦公室主任 徐建國 採訪人:本報記者 喻思孌 趙永新
2013年02月25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政策背景
沒有創新投入,就談不上技術創新。據統計,2011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R&D)經費支出為5994億元,僅佔主營業務收入的0.71%。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為5031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僅為0.93%,而主要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為2.5%至4%。科技型小企業普遍融資困難,發展受到很大制約。
企業強則國家強。我國能否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的創新能力。
雖然我國已涌現出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但從總體上看,企業創新能力依然薄弱,許多領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企業尚未真正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應用的主體。為此,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出台了《關於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創新投入是企業開展技術創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意見》就此提出了哪些主要舉措?記者獨家專訪了科技部創新辦主任徐建國,請他分別進行解讀。
國企負責人抓創新有了“硬約束”
通過制度建設、形成長效機制,讓加大創新投入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是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的關鍵之舉。
實行創新考核制度。我國大中型企業雖然具有資源和人才優勢,但創新動力不足,創新投入比例較低。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剛性的考核措施,對企業負責人沒有“硬約束”。《意見》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完善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機制。主要措施包括: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對技術研發的責任,加強研發能力和品牌建設,建立技術儲備制度﹔建立健全國有企業技術創新的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將國有企業研發投入視同利潤,納入考核等。《意見》明確提出,2015年,大中型工業企業平均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業領軍企業達到國際同類先進企業水平,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實現翻一番。
創新財政投入方式。企業了解市場需求,面對市場競爭決策效率快,但技術創新投入大、風險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增加創新投入。為此,《意見》提出了“先研發、后補助”的思路:推進科研項目經費后補助工作,鼓勵和引導企業按照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先行投入開展研發項目。這是一項探索性強的改革舉措,科技部、財政部將在加強試點、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廣。
讓企業承擔更多國家科技項目。由財政支持的國家科技計劃大致分兩類:基礎研究型和技術開發型。近年來,科技部在后者的組織實施中逐步加大了企業的參與度。據統計,“十一五”期間,90%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由企業牽頭或參與實施,50%的科技重大專項和35%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由企業牽頭組織實施。
為提高企業的參與程度,《意見》進一步提出,產業化目標明確的重大科技項目由有條件的企業牽頭組織實施,支持企業參與重大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帶動企業增加研發投入。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