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18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波動是大還是小?
回升的勢頭不會太快,很可能是一種溫和的回升態勢
記者:也就是說,從近期各種指標看,企穩回升的態勢已經確認,那麼,回升的速度是快還是慢?今年經濟增長的波動曲線會呈現什麼樣的態勢?
潘建成:與四年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前后經濟增長急降急升不同,本輪經濟增長的下滑是溫和的,回升的勢頭也不會太快,很可能是一種溫和的回升態勢。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是穩增長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度是溫和的。目前經濟增長的背景與四年前有很大的不同,其中關鍵的地方有兩點,其一為受人口結構變化及經濟總量不斷抬高等諸多因素影響,當前的就業壓力不大,對經濟下行的承受力增強﹔其二為當前的產能過剩狀況比四年前更加嚴重。這樣的環境使得目前的穩增長政策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有明顯區別,其中包括在穩增長的同時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不動搖,包括謹防造成重復建設、產能過剩的投資增長,要求在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實現經濟增長。也就是說,目前的經濟運行背景決定了宏觀政策更重視的是在確保經濟不出現大的波動的情況下促進經濟的轉型、質量和效益的提高,而不是速度的上升。
二是產能過剩對投資增長形成的制約短期難以解除,因為產能過剩,去年制造業投資增速由上年的31.8%回落了近10個百分點至22%,不過仍高於全部投資增速,依然有進一步下滑的可能。
三是去年四季度以來的經濟企穩回升與房地產市場回暖有一定的關聯,而房價的反彈會進一步堅定政府堅持房地產調控的決心,並因此影響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增長。
四是外需疲弱影響經濟回升。海關總署發布的1月份出口經理人調查結果顯示,47.4%的企業反映新增訂單金額同比減少,比新增訂單金額同比增加的多20多個百分點。
綜上所述,2013年經濟總體可望延續去年四季度的企穩回升態勢,不會有大的上下波動。2012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家信心調查顯示,經濟學家預期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7.9%,也代表了多數經濟學家對2013年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判斷。
動力是內還是外?
主要依靠內需的驅動,城鎮化不會在短時間內大幅推進投資增長
記者:2012年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是負數了,2013年宏觀經濟的嚴峻考驗可能還是來自外需,在這種背景下,內需的發力點在哪裡?人們寄予極大希望的城鎮化會對中國經濟起到支撐作用嗎?
潘建成:經濟體制改革和宏觀調控的方向之一,就是積極推動內需驅動的增長,換句話說就是減少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近5年來兩次經濟增長下滑都與外需減弱相關。2013年世界經濟或許不一定會進一步惡化,但也很難有大的起色。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依然主要依靠內需的驅動。
從內需看,取決於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發揮的程度。從投資看,制造業投資尤其是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增長可能會進一步減緩,但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如城市軌道交通等、污染治理和資源環境保護、產業結構升級、保障房建設等方面的投資可望進一步加快。這一慢一快的結果,可能是投資增長溫和回升。廣受關注的城鎮化是未來2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這一點是確信無疑的,不過,中央在提出“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明確指出要“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這意味著不要簡單地將城鎮化理解為城鎮規模的擴張、城鎮人口的增加,而是要將更加完善城鎮的合理布局、促進進城農民工的真正市民化、城市更加綠色和智能化作為城鎮化的更重要的目標,這需要一系列改革相配套。因此短時間內搞大躍進式的城鎮化是不可取的。從這點看,認為城鎮化會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推進投資增長是不現實的。
從消費看,政府消費增長可能會減緩,居民消費增長有可能進一步加快。一是近兩年城鄉居民收入的較快增長以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對居民收入增長的進一步促進,有望對消費增長產生重大推動力﹔二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持續完善,比如城鄉醫保覆蓋面的擴大和質量的提高,有助於緩解城鄉居民的后顧之憂,提升消費者的消費意願﹔三是城鎮化發展的加快對消費尤其是服務性消費的增長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四是80后、90后的年輕消費者的消費傾向高於其上輩,這一群體比重的提升從人口結構上來說也對消費產生新的促進作用﹔五是資本市場的適度回暖一定程度也會通過財富效應促進消費的增長。總體來看,2013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可望進一步加大。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