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展慧 姚雪青
2013年02月18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近日,“天外來客”與地球的接觸似乎比較頻繁。首先是莫斯科時間15日早晨,在俄羅斯車裡雅賓斯克州發生隕石墜落事件,造成1200多人受傷﹔另據古巴國家電視台報道,古巴中部一個小鎮的居民稱當地14日晚間發生了一起隕石墜落。而后北京時間16日凌晨,小行星2012DA14近距離與地球“擦肩而過”。
這是否意味著地球進入近地天體撞擊的多發期?天文專家表示,太陽系中近地天體撞擊地球的概率在十分長的時間尺度內都是穩定的,沒有明顯變化,最近幾個相關事件扎堆純屬巧合。
隕石大多墜落在大海或陸地偏遠地區
國家天文台月球與深空探測科學應用中心研究員李春來告訴記者,小行星是太陽系中一些沿橢圓軌道繞著太陽系質心運動,但因為太小而稱不上行星的天體。太陽系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長期以來保持穩定。
李春來表示,類似隕石在俄羅斯上空爆炸產生火球的事件經常發生,隻不過由於很多火球墜入大海或陸地的偏遠地區,所以才未能觀測到。粗略估計,像這次俄羅斯隕石那麼大的太空石塊撞擊地球的概率為每5年到30年一次。俄羅斯與古巴的隕石墜落都恰巧發生在有人居住的區域,對人類造成影響才引起廣泛關注,“是一個巧合,並不是隕石墜落發生得更頻繁了。”
李春來進一步解釋,科學家將直徑140米以上,最近距離近於18.5個地月距離(大約700萬公裡)的小行星稱為“潛在威脅小行星”,到目前為止共發現有1354顆。更小的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就更常見了,據計算,地球每天會“接收到”約80噸的地外太空物質,小汽車大小的小天體落入地球的頻率約為每月一次。
“但是我們沒有什麼擔心的必要,天文學家們對‘有威脅小行星’的軌道掌握得還是比較精確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至少未來100年內發生毀滅性撞擊事件的概率非常小。”李春來介紹,此次與地球“擦肩而過”的小行星2012DA14,在2012年就已經被發現,並且事先已通過精密測算排除了它與地球相撞的可能性。
“同時,地球上任何區域被小行星撞擊的概率都是一樣的。地球上70%是海洋,並且大多數陸地並沒有人居住,這都大大降低了隕石直接襲擊人居住區域的可能性。”李春來說。
主要通過沖擊波對人身安全造成影響
“小行星撞擊地球影響人身安全的主要途徑可能是在大氣隕落過程中產生的沖擊波。”李春來解釋,與地球相撞的小行星被稱為流星體,當它們高速闖進我們的大氣層,其表面因與空氣的摩擦產生高溫而汽化,並發出強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流星。有的流星還沒到達地面就燃燒殆盡,但有的沒有完全燒毀而落到地面,便成為隕石。
這個過程中,流星體墜落速度非常快,速度能達到每秒15—70公裡,與空氣強烈摩擦而使表面溫度在短時間內急劇上升,流星體由於受熱不均、內部反應等原因發生碎裂和強烈爆炸,周圍空氣猛烈震蕩,形成沖擊波,並以超音速的速度向周圍傳播。在隕石墜落前,沖擊波先行到達地表,導致建筑物玻璃破碎。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林楊挺表示,此次俄羅斯隕石造成上千人受傷的主要原因也是沖擊波先襲擊建筑物,建筑物倒塌及玻璃破碎導致人員受傷。
如何應對呢?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王思潮表示,因為光傳播得很快,從看到隕石墜落的強光到震碎玻璃,一般有幾十秒鐘的時間,假如看到很強的閃光,一定要避開或者不要靠近玻璃窗,這樣可以減少損失。
“有人擔心隕石墜落產生的傷害還包括一些輻射,事實上一般小行星和隕石含輻射物質很少,而且隕石爆炸一般距離地面幾十公裡之外,輻射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林楊挺說。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