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5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由誰補償牧民,目前尚無明確說法
記者聯系到阿巴嘎旗農牧業局負責人,對方表示已經獲悉餓狼襲擾牧民羊群的情況。“牧民受損失的情況,我們正在進一步統計中。”
內蒙古鴻威律師事務所青鬆律師告訴記者,自國家頒布《野生動物保護法》至今,絕大多數省、自治區都制定了本地方野生動物保護的實施辦法,但隻有內蒙古等部分省份的條例或辦法中有關於野生動物致害補償的規定。而這些規定與國家立法中的相關規定相差無幾,大都是對《野生動物保護法》原則性規定的重復。
比如《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損失)由當地政府給予補償,補償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內蒙古制定的實施辦法規定“造成損失的,由當地人民政府予以補償”,到底地方政府是哪一級,法律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沒有操作性。
“由於尚無完善的補償制度,目前牧民的損失大多隻能自己埋單。”青鬆說。
伊和高勒蘇木蘇木長常勝表示:“如果損失由政府部門來彌補,一方面財政資金有限,另一方面也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支持。”他告訴記者,對遭受損失的牧民,當地政府正在協調民政部門在當下救災中給予適當傾斜。另外,在來年春天的生產項目申報上,會盡力幫助這些牧戶獲得更多的支持,比如幫助他們搭建暖棚等,盡量減輕他們的負擔。
據了解,2011年12月,也是在這個蘇木的白音圖嘎嘎查,朝倫巴特爾等3戶牧民的羊群遭受狼群襲擊,共有232隻羊被咬死,直接經濟損失在20萬元以上。當地政府為了減輕他們的損失,為這些牧戶提供了大約2萬元的飼草料。
“狼害”為何頻頻發生,有幾種推測
一部小說《狼圖騰》讓讀者更多地了解了草原狼,也有不少讀者為近年草原無狼而憂心忡忡。
最近,“狼害”為何又頻頻發生?是草原生態有所改善還是有其他原因?
記者就此問題採訪過不少專家,得到的答復是,因為沒有專門機構或人員做過系統調查研究,所有說法目前僅是推測。
一種說法是,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以及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宣傳的不斷深入,人們隨意捕殺狼的行為被禁止,狼種群數量得以不斷增加。為了獲取更多食物,狼就會捕食家畜。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狼害”的發生,與人們不斷擴大活動范圍的行為息息相關。比如農業水土開發、礦產資源開發、牧民放牧區域的不斷擴大,大大擠佔狼的生存領地,使其獵食空間越來越狹小,狼為了獲取食物而捕殺家畜。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近幾年內蒙古北部地區冬季的極寒和大雪天氣,造成野生動物被凍死或餓死,狼的食物因此極度匱乏,其轉而開始捕殺家畜。
此外,還有人推測,狼群出沒的地區,大都在國境線一帶,因此,不排除一些狼群從他國入境的可能。一些牧民還說,狼大肆捕殺家畜可能與其捕食習性發生改變有關。十幾年前,很多牧民放牧時都帶著獵槍,看到狼的身影便會開槍。據說狼聽到槍聲或聞到火藥味,一晚上會逃到50 公裡之外。自從牧民的獵槍上繳以后,狼對人的畏懼感一點點降低,狼在捕殺家畜時,膽量也越來越大。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